葉彩虹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東樂社康全科,廣東 深圳 518001)
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是社區(qū)一種常見慢性疾病,該病極易誘發(fā)腦卒中、腎衰竭、心臟病等并發(fā)癥,嚴重的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有研究顯示,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由于知識掌握水平有限,所以治療依從性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導致血壓的控制并不理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極為重要[2]。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對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從2018年5月~2019年7月的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選取8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方法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66~83歲,平均(75.12±4.07)歲。觀察組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65~84歲,平均(75.20±4.11)歲。86例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3];②精神與認知正常;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晰;④對本研究知情且愿意積極配合者。
排除標準:①溝通存在障礙;②存在精神疾病者;③生活無法自理;③同時具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管理,健康知識宣教、測量血壓、用藥指導、膳食管理、囑咐定期復查等,而觀察組采用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具體如下:
(1)由1名全科醫(yī)師、2名社區(qū)護士及1名家庭醫(yī)師助理組成家庭醫(yī)師團隊,與患者簽署管理協(xié)議,并建立檢查檔案。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措施,
(2)收集患者資料,根據血壓、器官損害程度、用藥方式及生活習慣等情況,對其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并講述實施方案的意義及作用,提高患者對方案的配合程度。
(3)通過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的方式,了解其對疾病了解程度,并給予正確引導,再采用講座方式加強健康知識宣教,并發(fā)送高血壓相關宣傳題材,確?;颊吣軌蚯宄莆张c高血壓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互相留下聯(lián)系方式或微信,方便患者及家屬隨時提問溝通,并定期對其發(fā)送相關防治視頻,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
(4)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督促患者正確用藥,禁止擅自更改用藥方式及藥量,督促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物,適當補充蛋白質,攝取少膽固醇、少熱量及少脂肪的食物,并引導患者及時測量血壓、定期復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對患者血壓、療效及危險因素進行監(jiān)測,詳細記錄每次隨訪情況,并提供醫(yī)生聯(lián)系方式叮囑患者有問題隨時咨詢。
對患者管理前后舒張壓、收縮壓變化進行記錄;利用Likert5級評分法[4]對患者飲食、自我行為、治療、社會心理情況進行評定,總分5分,得分越高則表示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其中5分表示為一直如此,3~4分則是經常,1~2分表示有時,0分則為從無;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是否按時按量服藥、是否擅自停藥、是否進食油膩及腌制食物等,從無出現(xiàn)以上情況完全依從,很少出現(xiàn)則是部分依從,經常出現(xiàn)上述問題表示不依從。
采用軟件SPSS 21.02對此次數(shù)據進行分析,通過t檢驗,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以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兩組管理前的舒張壓與收縮壓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管理前的飲食管理、自我行為管理、治療管理、社會心理管理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后上述自我管理維度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將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比對,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95.35%,明顯較對照組74.42%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管理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變化(±s,mmHg)
表1 管理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變化(±s,mmHg)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n 舒張壓 收縮壓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觀察組 4 3 1 0 7.1 7±5.0 7 8 1.8 5±7.2 2 a 1 6 1.1 1±5.0 4 1 2 0.1 6±9.2 8 a對照組 4 3 1 0 7.1 9±5.0 5 9 3.8 4±7.2 5 a 1 6 2.1 2±5.0 3 1 4 6.2 7±9.2 6 a t 0.0 1 8 7.6 8 4 0.9 3 0 1 3.0 6 0 P 0.9 8 5 0.0 0 0 0.3 5 5 0.0 0 0
表2 管理前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
表2 管理前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
注:與管理前比較,aP>0.05;與管理后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飲食管理 自我行為管理 治療管理 社會心理管理觀察組 管理前 3.23±0.61 3.58±0.64 3.63±0.70 3.24±0.52(n=43) 管理后 2.14±0.63ab 2.27±0.62ab 2.13±0.71ab 2.16±0.50ab對照組 管理前 3.22±0.60 3.57±0.63 3.61±0.69 3.21±0.50(n=43) 管理后 3.01±0.63a 3.37±0.60a 3.48±0.68a 3.04±0.49a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隨著人口的逐漸老齡化,老年高血壓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身體及心理負擔[5]。有研究指出,單用藥物治療難以有效控制血壓,患者心理狀態(tài)、飲食習慣、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等均與血壓控制效果密切相關[6]。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治療依從性,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是一種新型社區(qū)高血壓管理方式,通過制定針對性管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督促并進行正確引導,在管理方案的協(xié)助下更有效的完成治療[7]。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主要通過對患者及家屬給予健康知識普及,讓其對高血壓有更深入的了解,再根據每位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對其制定針對性治療管理方案,督促患者用藥,根據患者實際血壓情況對其方案進行調整,耐心講解根據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以提高其對疾病的重視程度[8-9]。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由坐診改為上門提供家庭服務,通過家庭管理的治療手段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管理,改變其不良行為,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10];利用微信電話等聯(lián)系方式,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密切聯(lián)系,確保有任何問題能夠及時得到醫(yī)護人員的幫助,并根據實際情況督促患者進行適當運動,以此提升療效[11]。有研究指出,家屬醫(yī)生簽約管理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控制血壓,還能減輕患者及家屬心理負擔,讓其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具有較高遠期價值[12]。本研究通過將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應用于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結果顯示,觀察組飲食管理、自我行為管理、治療管理、社會心理管理得分得到明顯提升,不僅提升患者對健康行為的認知,改善生活質量,同時對治療及預后亦有莫大幫助;且觀察組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通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其血壓控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再將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比對,觀察組治療依也從率遠遠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利用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提高健康知識,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較高遠期價值。
綜上所述,家庭醫(yī)生簽約管理可提高社區(qū)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也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