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強
讀著詩人王立世的人生感悟詩,突然想到了魯迅先生的人生感悟詩,散文詩《求乞者》中“但居布施者之上”的感悟,《狗的駁詰》中“狗的無恥愧不如人”的感悟,自由體新詩《我的失戀》中“愛者互贈”的感悟,《桃花》中“花有花道理”的感悟,舊體詩《題三義塔》中“兄弟一笑泯恩仇”的感悟……感悟無窮,窮盡了也指向了那個舊時代的世道人心,非有此種感悟不能在黑暗中得到完美的人生。王立世的人生感悟詩中,出現(xiàn)了魯迅作品中出現(xiàn)過的樹草、花朵、天堂、地獄、時間、影子、太陽、月亮等那么多的意象與隱喻,寄寓著他在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人生感悟,于中我們看清了各色人等的各色人性,以及隱藏在背后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嬗變,怎樣構(gòu)造了我們這個奔騰不息的時代的整體面貌。
讀懂王立世的人生感悟詩,必須先讀懂他的三行小詩《感嘆號》:
倒立了一生/每天都在感嘆/那些容易彎曲的事物
“五四”新文化運動催生了新式標點符號,也催生了白話新體詩。在王立世的詩中,感嘆號第一次被賦予了人格,新體詩才有了第一首用感嘆號解讀人生的詩。拒絕平庸而倒立,注目底層的不平與曲折,發(fā)現(xiàn)驚世駭俗的社會現(xiàn)象。用一個感嘆號囊括了人間多少變異和辛酸,祈求著人格的健全和生命的尊嚴,在毫無應(yīng)和后默默地反問人們?yōu)槭裁催@樣地視而不見、習以為常!
自我之外是世界。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然與世界發(fā)生這樣那樣的關(guān)系,被快樂著被苦難著。六行短詩《世界》:
閉著眼/很多景觀都退出/睜開眼/又感到眼花繚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美妙/什么都能看到,什么都能想到
睜眼閉眼本屬于生理現(xiàn)象,寫得卻有了人生意味,由日常觸及本質(zhì),由自我抵達社會?!氨犚恢谎坶]一只眼”的原始含義已經(jīng)消失殆盡,變成觀察社會感悟人生的最佳視角。王立世的“什么都能看到,什么都能想到”,也許受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影響,但語氣發(fā)生了變化,意義就大不相同。究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并沒有告訴讀者,這就是藝術(shù)空間。好詩一般不說透,總會留有余地?!堵贰肥銓懸粋€精神探索者的孤獨,不同于魯迅《故鄉(xiāng)》中的“路”:“走得人多了/就沒有了路/在不惑之年/我注定要改一次道?!倍纪粭l路上擠,這條路很難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動力,詩人表達的是時代的重大主題,也有對隨波逐流者的否定?!讹L吹草動》寫人的浮躁和定力不夠,折射環(huán)境的影響:“人世無常,風云變幻/你的心/常常還是風吹草動?!薄蛾P(guān)于物的事》寫身外之物“像一個光源/能照亮一些面孔,看清一些是非”,為此“我的靈魂/已疲憊不堪/身體里的陽光,也消耗殆盡”。人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物質(zhì),但過度追求物質(zhì)又會走向反面,削減人生的意義。《這世界怎么了》,表面上寫人對世事悖逆萬分不解,實際上是對道德扭曲的質(zhì)疑:“打人的手疼/挨打的心疼/這世界怎么了/打人和挨打的一樣疼。”王立世在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中沒有一絲驚恐,反而異常放松,回首過去心平氣和,可貴的是最后一刻也不忘“把平生最愛的幾首小詩再美美地讀上一次”,然后“聽上一段安魂曲,就可幸福地長眠”。大有莊子的逍遙游,一種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精神氣質(zhì)凸顯了出來。詩人置身世界,又保持適度距離;熱愛生活,又充滿質(zhì)疑;俯首人間,又超越紅塵,對世界的感悟微妙而復(fù)雜,真切而深邃。
環(huán)視物質(zhì)世界,欲取者何?取之用之滋生何種觀念?在價值判斷上,有人務(wù)實,有人務(wù)虛,有人局限于眼前,有人著眼于長遠。八行詩《永恒之物》給我們積極的啟示:
花落了/花枝還在//鳥飛了/天空還在//水流走了/河還在//我辭世時/容身之地還在
人生就像落花、飛鳥、流水那樣美好而短暫,但無傷悲,價值就在于是否開過、飛過、流過。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質(zhì)量和內(nèi)涵?!恫顒e》寫兩個人活著時差別大得好像不在一個世界,死后又發(fā)生了逆轉(zhuǎn):“但我的氣味/總比你好聞一些/不過那時候/我們已一無所知?!备驹蚓驮谟趦r值取向的不同?!队嬎惴绞健酚捎诳萍歼M步帶來計算方式的轉(zhuǎn)變和速度的提升,但“都沒有心算厲害/它能把大的算小,多的算少,對的算錯”??茖W的進步使人不斷獲得解放,但人性卻變得光怪陸離?!断乱淮巍烦蔀橐粋€逃避現(xiàn)實的托詞,有點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以此用來茍延殘喘。“下一次/越來越像一顆過期的藥片/難以治愈我的心病。”心病還需心藥醫(yī),改變價值觀不失為良方?!督O腳石》送來直面現(xiàn)實的良藥:“讓腳疼/讓腳流血/讓腳邁不開步伐//讓腳剛強/讓腳充滿力量/讓腳踏上新的征程。”把疼痛轉(zhuǎn)化為力量,用精神體現(xiàn)價值。從王立世一系列的詩來看,他有輕物質(zhì)、重精神的價值取向。
客觀環(huán)境對人的制約是方方面面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對環(huán)境的作用十分有限和微弱??陀^決定主觀謂之命運。命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有時確實難以把握,詩人雖有切身的體會,但骨子里又絕不認可宿命論,絕不屈服命運的安排。十三行詩《命運》:
我的心像秋千/怎么搖,也擺脫不了孤單/我的眼異常干旱/怎么張望,也找不到一張水靈靈的臉/我對命運不敢抱多大奢望/只求突兀的風暴離我更遠一些/我對昨天充滿刻骨的懷念/抬起腳來卻不知怎樣邁向明天/命運像山里的天氣/一會麗日當空,一會風雨大作/讓我感嘆和悲傷的是/花兒沒開多久怎么就落地成泥/一個人走著走著怎么就消失于另一個人的視野
命運強大得無微不至,尋縫覓隙壓迫著人的全部身心。不相信命運的人也得像一籽浮塵一樣在塵世“浮著”(《浮塵》)。詩人提出改變命運的策略:一是做到“一塵不染”,清清白白做人(《蓮》);二是防止“在失敗之前/就已莫名其妙地失敗”(《失敗》),盡力避免落入陷阱;三是保持人格獨立,笑傲江湖,“我留給世界的/是一枚骨頭的標本”(《自畫像》);四是立身光明,“我用光/與一切陰影搏斗”(《與光為伍》)。即使做不到扼住命運的咽喉,也不能讓命運牽著鼻子走。與命運搏斗貫穿詩人的一生,也是王立世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之一。
親情是愛的光源,放射大光明,普照不遺,能照亮人的一生。親情釋放的正能量,是一個不斷前進的動力。十行詩《媽媽的眼睛》:
看天時/天就藍/看草時/草就綠/看花時/花就開/看我時/我就流淚//什么也不看時/就是一汪秋水
媽媽的眼光所到之處,一切都美好幸福起來。這是一首古今中外視角最新奇最獨特的母愛詩。母親的眼睛是兒子的美麗王國,兒子在這塊圣土上感恩流淚。母親什么也不看而思念兒子時,那一汪秋水就潔凈著兒子。《父親》寫兒子照料病父,“父親,一晚上我不敢關(guān)燈/怕黑暗突然將你淹沒/從此,你變成我心中一個憂傷的影子”。父母至親而愛不同,兒子在母親眼中,父親的影子在兒子心中?!独槿烁浮罚瑢憙鹤映錾鷷r詩人因在外地開會不在妻子身邊,永遠想著“兒子當年的哭聲/有沒有對我的抱怨”,剛為人父的人就活在兒子出世時的哭聲里了,親情獨辟蹊徑以感人的表達方式綿延了三代。百善孝為先,家是國的家,國是家的國,中國的首善在王立世的詩中演繹了一遍。詩歌提醒人們,喊媽媽不只是啼饑號寒,還須帶著一種民族歷史文化中積聚的那些感悟。
凡人的愛情幾多可愛可親,詩人王立世的愛情更多奇思妙想,讓人想不到竟然可以這樣愛。五行詩《菊與星》:
我在桃花源里種菊/你在天上種星星/我們種的都是愛情/因為你想在午后采菊/我想在夜晚看星星
詩人種的愛情既有小男小女投其所好的習性,也具中國文人骨子里的浪漫,卻總是精神大于物質(zhì),因而形態(tài)顯得高蹈神秘一些?!杜c水同在》,愛情“把隱藏的美/交給清澈的泉水”?!兑雇怼?,愛情是月亮,“不管天空有多浩瀚/我都能準確說出你的位置”,這是心有靈犀?!短一ā?,愛情是桃花,桃花落了,“我的春天被你帶走”,表達愛情的傷悲。《在你面前》,愛情是青山可攀爬,愛情是河流可行船。詩人追求的是那個不暴力不揭短不笑貧的知音般的女子?!拔蚁敫改笗r,也樂意陪我回鄉(xiāng)”,還特別善解人意?!段ㄓ心愕男牟皇歉≡啤?,先設(shè)定大前提“什么都是浮云”,再強調(diào)“唯有愛情不是”,在自相矛盾中突出愛情的獨特性。重新設(shè)定“愛情也是浮云”,與上句又構(gòu)成矛盾,再強調(diào)“唯有你不是”,在新的矛盾中突出你的重要性。再次設(shè)定“你也是浮云”,與上句構(gòu)成矛盾,“唯有你的心不是”,作為物質(zhì)存在方式的身體遲早要消失,但唯有一顆充滿愛情的心與天地日月同在,再一次在新的矛盾中展現(xiàn)愛情的神奇。形而上的愛情不怕被形而下的物質(zhì)撞碎,唯美、高雅、含蓄、大氣。六句詩矛盾疊起交織,一般詩中少見。運用頂真,范圍逐漸縮小,情感濃度逐漸增大,直到一顆怦怦而跳的心亮出才戛然而止。在王立世的詩中,愛情既神秘,又真純,既溫暖,又憂傷,既單純,又復(fù)雜。
王立世身為詩人,對詩人人品詩品的感悟最真實最本質(zhì),粗獷中見真情,細微處見精神,把詩人詩化成詩歌了。九行詩《木斧》:
生命像草木/柔韌、翠綠、向陽/枯萎了,春風還會吹活//筆頭像斧子/砸下去/丑流血,惡發(fā)抖//更多的時候/我看見你/在爬山,在散步
王立世曾給前輩詩人木斧寫過長篇詩評,木斧先生說“我自己都沒有這么總結(jié)過”,可謂知之甚深。木斧一生淡泊名利,樂觀向上。詩人走了,留下不朽詩篇《散步》和《八十自壽》。王立世數(shù)次到山東參加詩歌活動,有感于山東詩人的豪放大氣和光明磊落寫下組詩《在山東》,其中“從哪個角度看/他們都像圣人”為肺腑語,感人至深。王立世也寫到一些詩人精神上的變異。六行詩《詩與人》:“詩越寫越長/人越來越矮//詩越寫越直/人越來越彎//詩越寫越硬/人越來越軟?!庇眉怃J的筆鋒為他們畫像,可以說戳到了軟肋上,王立世最鄙視的就是那些不務(wù)正業(yè)徒有虛名的詩人(《名人》)。人品與詩品如此低下俗氣,緣由玄機盡在詩中。王立世既有一些精神偶像,又有很多文朋詩友,對詩人的感悟就是對好詩的崇敬和友情的品味。王立世曾給倉央嘉措、牛漢、洛夫、屠岸、余光中、雷抒雁、岡夫、江一郎、馬新朝、吳開晉、張同吾、張承信、汪國真、洪燭、楊筱、程琨這些逝去的詩人,給芒克、歐陽江河、韓東、于堅、馬啟代、柳蘇、葉紫、郭卿、雪兒、雨傾城、蘇揚、張海梅、耿紅麗、藍雨、蘭歌、簡詩人這些不同年齡段的詩人,給顧城、海子、臥夫、戈麥、陳超這些不幸自殺的詩人,都寫下了深情的詩文,或歌或哭,至心至性,為薄情的人間傳遞著春天般的溫暖。
王立世的高明處,就在于不去辯論人性之善惡,而去專揭人性表現(xiàn)之一斑,吸引讀者自己去驗證,進而感同身受。六行詩《狼》:
你就是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那匹狼/常出入我的課本/把它咬得殘破不全/我常常睜著驚恐的眼睛/回憶被你咬掉的青春
西諺說人對人是狼對狼,人性是獸性,又兇殘又狡詐,詭異得恐怖。狼咬破小學課本竄出,咬掉了詩人的青春。從此,血跡狼道上走著各種獸類,展示人性中的獸性?!段也恢涝鯓用枋鲆粭l狗》,“它恨不得/從我體內(nèi)抽走幾根骨頭”,最后“它被勒死在/曾尿過的一棵樹上,那時它真的/很難看,眼睛里六神無主”,狗的貪婪和慘死頗有象征意義?!豆泛偷丁罚枘×斯返囊簿褪侨说姆N種無恥相狀,物欲時代精神的嚴重蛻化讓人深思。人性在獸身上概而全之,王立世寫《動物園》,挑明“人的身體是一座巨大的動物園”,有孔雀之美麗亦有老虎之兇暴,善惡并存于一體。王立世返回人間,在《累》中,直面人性總結(jié)了人“手嘴眼耳胃腎腦心”八種欲望之累,批判的目的在于救贖。王立世見慣種種人性之惡,最終還是相信人性的美好。八行詩《馬》:“吃的鞭子/比草多/飲的淚/比水多/就是這樣的一匹馬/每天都不忘揚蹄/就是這樣的一匹馬/才把自由當作黃金。”贊美了良馬忍辱負重的品性。人不管處境怎樣,都不能喪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
至大者生死,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死雖有別,生死又相依。向死而生,六道輪回,把死字寫在額頭上。人們談人生觀多,談死亡觀少,其實死亡觀即人生觀,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境界。王立世是撫摸著自己的生命本體感悟死亡,想象著死亡的步態(tài)掂量生命的斤兩。六行詩《我與落葉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一片落葉離開枝頭時/就像我離開塵世一樣/我懷疑我沒有落葉的從容和鎮(zhèn)靜/我離開塵世時/就像落葉離開枝頭/我懷疑落葉沒有我傷感和絕望
以離枝落葉和人的離世相比,比出了生死之重之輕,比出了生死之樂之悲。大限預(yù)演,傷感絕望倒也坦然誠實。所以王立世寫了《練習死亡》,一面像練習書法一樣一筆不茍地練習死亡,一面在懺悔著“在世人的嘲笑中/茍且地活到現(xiàn)在”。這是常人難以理解的,想明白了就會像莊子一樣破涕為笑,只有智者才可能悟透。而《我拿什么來安度晚年》,實際上是看破生死后在達觀地靜待死亡叩門?!哆@么短的生命》,在生死徹悟中號召人們珍惜當下好好活著。王立世寫時間逝去,寫哭笑無常,寫天堂地獄,皆從正面的生背面的死反復(fù)深進深出悟道,敬畏生命,不懼死亡,輕松中伴有莊嚴,自嘲中凸顯強大。
世界至大,自我至小,王立世的自我感悟詩最多,以《五十歲書》《人到五十》《人過五十》為代表,這個年齡經(jīng)歷得多了,對人生豁然開朗,想不開的也想開了,看不開的也看開了,難理解的也理解了,難忍受的也忍受了,多少珍珠碎金跳出來,撿拾不盡:“還像一座空山/等著別人來采藥”“這時已明白,走得越快/余下的路越短”“總想從今天最微小的事物中/找到最大的快樂”“我在塵世活著/不要命,只要/我的茍且偷生/還惠贈免疫力”“我只有一身鐵骨/讓做賊心虛者膽寒”“對時光,我從不嫉恨/除了挽留,就是目送”“我弄不清自己放下多少/還扛著多少/在人格的裂縫中/左右搖擺直到蒼老”……王立世寫下了十二行詩《一個殉道者的獨白》,肉體失去,大道永恒,詩歌常綠。王立世到此已對自我感悟得透徹明白了——他不求那些身外之物,只求用一己之力捍衛(wèi)心中的“道”,他為“道”而活著而奮斗,并真誠地寫下那些跳動著生命光焰的文字。
“每天都在感嘆!”
王立世已經(jīng)寫出240多首人生感悟詩,感悟著強弱、真假、善惡、懺悔、拯救,感悟著顫栗、恐懼、卑微、憂傷、嘆息,感悟著行走、熱愛、揚棄、攀登、遠望……對王立世海量感悟克服閱讀視覺審美疲勞的策略是對號入座擇善而從。有的人讀《釣魚》:“釣魚者/常常被魚/釣走/這世界/弄不清/誰在釣誰/一江春水/眼睜睜地看著?!卑诵性娔艽蛳撩炞u者之貪心。有人讀《仇恨》:“像一枚尖銳的釘子/扎入體內(nèi)/拔出來/會流很多血/會疼痛難忍/不拔/又后患無窮?!逼咝性娔軘U展心胸狹隘者的寬容空間。有人讀《會與不會》:“我會在打谷場上/堆起高高的麥秸/不會在血肉豐滿的臉上/堆積諂媚//我會在運動場上/彎腰屈膝/不會在命運面前/俯首低眉。”八行詩教導曾失去人格尊嚴的人再拾尊嚴。這么好的感悟詩,從詩人心里迸發(fā)出來,再落到讀者的心里去,匯成一股正能量去影響世道人心。
詩人王立世這樣論說《上帝》:“上帝離我很遠/他看不到我/我也夠不著他/他和我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我從沒有把他當成神明/他遠不如我腳下的一撮泥土/讓我的腳心感到溫暖和踏實。”雖然不像尼采“上帝死了”平地起驚雷,但七行詩同樣震撼人心,劃出了堅實的立足點。王立世的感悟采取的不是“上帝視角”,而是“泥土視角”。他從動物的器官血肉中,從活人的七情六欲中,從大地的草木荊莽中,撿出無量的隱喻、意象、暗示、符號、標識,注進似輕實重的思想與意念,以親切平和不裝腔作勢的寫作態(tài)度,以不枯瘦不喧囂的輕盈靈妙語言,寫出了獨樹一幟的小詩與短詩,扛起自己掏心挖肺而得之的重量級感悟,又莊重又風趣略帶自嘲地走上了中國詩壇。王立世的人生感悟詩,使用著李白《山中問答》的古典詩技“近水一下變成遠山/人生的迷霧真多”(二行詩《偶感》),又使用龐德《地鐵站口》的現(xiàn)代技巧“你走后//窗前的楊柳被雨打傷/月亮被夜囚禁”(三行詩《離別》),比起圣賢《弟子規(guī)》,比起當代心靈雞湯勵志詩,多生出了文學的翅膀,帶動個性化的哲理抒情敘事遠行,從眼前的人間煙火抵達遙遠的精神夢幻之鄉(xiāng)。
詩人王立世“每天都在感嘆”,不是消極的唉聲嘆氣,而是立足人間萬象,放眼未來世界,感悟人生社會,直指靈魂深處,永不停息地給讀者帶來審美的愉悅和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