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賢
許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結(jié)束了一天工作,感到脖頸酸痛,想趕緊睡一覺恢復過來。然而,第二天睡醒后,并沒有出現(xiàn)期待中的滿血復活,反而覺得脖子肩膀更加不舒服了。此時此刻,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夜夜伴你入眠的枕頭出了問題。
人一生大約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枕頭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離不開的伙伴。但這個伙伴,究竟是我們的敵人還是我們的朋友,其實取決于我們的選擇。
人體的脊柱并非筆直,而是有4個生理彎曲,從側(cè)面看呈S形。其中頸椎的曲度是前凸的,這個曲度非常重要,任何違反這個曲度的姿勢(比如長期低頭玩手機),都會造成頸椎的肌肉疲勞,出現(xiàn)頸部酸痛不適,時間久了甚至會導致頸椎病。
當我們撤去枕頭平躺在床上的時候,就會感覺脖子下面空落落的,所以脖子要靠枕頭來支撐。但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是,用枕頭來枕“頭”。這會讓頸椎失去正常的生理前凸,肌肉被迫持續(xù)收縮,才會越睡越難受,第二天脖子就會酸痛不舒服。
所以, 枕頭最關(guān)鍵的作用不是枕“頭”,而是用來枕“脖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高枕無憂”。這句話如果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理解,它是錯的,正確的表述應(yīng)該是“好枕”無憂。
清代著名養(yǎng)生學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這樣形容枕頭:“高下尺寸,令側(cè)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币簿褪钦f,枕頭的高度,無論仰臥側(cè)臥,都應(yīng)保持頸椎處于中立位。具體一點,就是仰臥時枕高約為自己的一個拳頭,頭部保持輕度后仰位,脖子感覺被托住了,睡眠時這個姿勢是最好的。
到了現(xiàn)代, 我們對枕頭提出“三度”標準:
高度:高枕未必無憂,平枕未必坦蕩。一般來說枕高以10厘米~15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看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偟脑瓌t是,睡下后,枕面支撐頸椎彎曲的部分,比支撐后腦勺的部分高出3厘米~5厘米。
硬度:枕頭的硬度要適中。過硬的枕頭,與頭的接觸面積小,壓強增大,頭皮不舒服。反之,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易疲勞,也不利于睡眠。且頭陷其間,影響血液循環(huán)。
寬度:輾轉(zhuǎn)反側(cè)需枕寬,枕頭的寬度正常情況下比肩膀要寬一些,至少要達到肩寬的1.5倍。不要睡太窄的枕頭,否則當你一翻身枕頭無法支撐頸部,頭就會掉下來,會影響睡眠時的安全感。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枕頭花樣繁多,既有高大上的,也有接地氣的,到底該怎么選呢?
傳統(tǒng)枕頭里常見的填充物是蕎麥皮、決明子、谷糠、蒲棒這些天然的植物性原料。它可很好地支撐我們的頸椎曲度,不僅不易塌陷,還能保持清爽透氣,確保血液通暢,放松緊張的肌肉。加入不同成分的中藥以后,這類枕芯具有促進睡眠、清熱明目等保健作用。但很重要的一個提醒是:這類傳統(tǒng)枕頭在使用時,要注意定時清洗及翻曬,防止細菌及螨蟲滋生。
隨著材料工業(yè)的發(fā)展,枕芯填充物種類不斷推陳出新,誕生出許多“功能枕”。比如常見的“記憶枕”、高大上的乳膠枕等,多由聚氨酯泡沫膠或乳膠這類慢回彈材料制成。這些高彈材料質(zhì)軟透氣、回彈力佳,可以有效分散頭頸部壓力,頗受消費者青睞。曾經(jīng)有機構(gòu)調(diào)查研究不同材質(zhì)枕頭的舒適性,按照舒適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乳膠枕、蕎麥皮等傳統(tǒng)枕、聚氨酯記憶枕、羽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