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在他的漫畫《當我從十一樓跳下》中,描繪了女主人公因生活痛苦而跳樓的經(jīng)歷。那短短的幾秒鐘,她看到每層樓的人都有各自不為人知的痛苦。跳樓前,她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而落到一樓時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過得還不錯。
哲學家加繆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絕大多數(shù)人,在某個時刻都想到過死。有的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有的終會醞釀成計劃。二話不說就上天臺的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會忍不住找人傾訴。
所以,我們每個人怎么反應,我們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關系重大。
反應之前,請先了解:人為什么會主動放棄自己最最寶貴的生命呢?面對種種生不如死的困難或痛不欲生的經(jīng)歷,怎么去接納與改變?作為身邊的親友,又該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這個漩渦?
猶記得媒體報道中,圍觀者那聲「跳啊跳啊」的慫恿。面對別人求死的姿態(tài),我們是否看到了他們沖動行為的背后,可能源自生物、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與沖撞?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來自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80萬人死于自殺。這是一個嚴肅且令人心痛的話題。自殺行為無論對個人健康、家庭幸福還是社會發(fā)展,都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敬畏生命,給生命一個出口。請相信,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我們?nèi)匀豢梢辕熡约?、撫慰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