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爽 楊 婧 侯 婷 戴 薇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貴州貴陽 550002)
近幾年,隨著產婦平均年齡的不斷升高,導致難產以及產后出血的比例日益上升,鮑錚錚[1]研究發(fā)現(xiàn),產后出血已成為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包括產婦年齡過大、胎盤因素、宮縮乏力以及基礎性疾病等多個方面。對于產后出血的患者,除迅速的止血治療外,積極科學合理的補充血制品從而增加血細胞和血紅蛋白,迅速補充液體來恢復血容量對患者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2-3]。本研究通過對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婦產科2009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224 例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索產后出血患者臨床特征和輸血輸液特點,為產后出血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參考。
選取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婦產科2009 年4 月至2019 年5月收治的224 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出血量不同,劃分為A 組、B 組和C 組。納入標準:①胎兒娩出后24 h 內產婦出血量大于1 000 mL(剖宮產)或500 mL(陰道分娩)者;②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血液性疾??;②患有惡性腫瘤等消耗性疾病者;③病歷資料保存不齊全者。其中A 組78 例,年齡21 ~35 歲,平均年齡 (25.96±5.84)歲;B 組 76 例,年齡 23 ~ 36 歲,平均年齡 (27.83±4.75)歲;C 組 70 例,年齡 25 ~ 38 歲,平均年齡 ( 29.71±5.03)歲。
統(tǒng)計分析A、B、C 組孕產婦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孕周、人流及刮宮次數(shù)以及產次、血常規(guī)、輸注晶體溶液量、膠體溶液量、血細胞量以及新鮮血漿量,分析三組患者最低血常規(guī)以及出院時血常規(guī)情況。
通過分析可見,三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人流及刮宮次數(shù)以及產次等4 個方面比較,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中年齡越大、體質量越大、人流及刮宮次數(shù)和產次數(shù)越多,其產后的出血量越大,見表1。
經分析可見,C 組患者輸晶體液、膠體液和新鮮血漿的量明顯高于A 組和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明隨著出血量的增多,患者需要輸晶體液、膠體液和新鮮血漿的量逐漸增大,但三組患者輸注紅細胞的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三組患者血常規(guī)最低HB、Hct 和PLT 與出院前的相對應指標比較分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在產科疾病中,產后出血是最為常見的產后急癥,如果不及時處置,患者很容易因失血而出現(xiàn)休克的癥狀,導致患者死亡率上升。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4-5]:產后出血的原因為多方面,包括產婦年齡過大、伴有重型肝炎以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而導致的凝血功能障礙,還有因胎盤剝離不全、胎盤黏連以及胎盤滯留等因素而導致的大出血等[6-7]。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產婦年齡的增大,發(fā)生產后出血的概率明顯上升。該結果與徐麗燕等學者[8]研究結論基本相符。并且,年齡越大其產后出血量也越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管是自然流產還是人工流產,尤其是頻繁的人工流產很容易使女性生殖系統(tǒng)受到感染,從而導致附件炎、盆腔炎、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炎癥的發(fā)生。更嚴重的也有可能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而造成卵巢囊腫,盆腔黏連,痛經,習慣性流產和不孕癥等一系列婦科疾病。此外,頻繁流產對女性的身體傷害還表現(xiàn)在缺鐵性貧血、缺鈣、免疫力低下等方面。此外,年齡大和產次多的產婦形成自然流產的危險性顯著增加。在輸血和輸液方面,隨著出血量的增多,患者需要輸晶體液、膠體液和新鮮血漿的量逐漸增大,但患者輸注紅細胞的量別不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輸注紅細胞后增加血液的膠體滲透壓,能保持血管中的血容量,因此,當輸注一定量時不會隨著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對于臨床產后出血的患者,產婦的體質量、年齡、人流及刮宮次數(shù)和產次數(shù)屬于產后增加出血量的危險因素[9-10],醫(yī)生在判斷產婦出血量時應對上述因素給予充分考慮,以便提前做好輸血和輸液的相應治療準備。
表1 不同出血量的產后出血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表1 不同出血量的產后出血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組別 n 年齡(歲) 孕周(W) 體質量(kg) 身高(cm) 人流及刮宮次數(shù)(次) 產次(次)A組 78 25.96±5.84 36.8±2.3 63.81±4.36 156.32±2.39 0.54±0.01 1.04±0.06 B組 76 27.83±4.75 37.6±1.9 65.27±3.84 157.49±3.06 0.95±0.07 1.38±0.09 C組 70 29.71±5.03 37.3±2.4 70.19±4.07 156.89±1.63 1.72±0.12 2.24±0.15 F 12.256 2.037 8.579 1.983 9.569 5.673 P 0.000 0.104 0.004 0.134 0.003 0.023
表2 不同出血量的產后出血患者輸液和輸血情況分析()
表2 不同出血量的產后出血患者輸液和輸血情況分析()
組別 n 晶體液(mL) 膠體液(mL) 新鮮血漿(mL) 紅細胞(U)A組 78 1 525.03±132.89 429.67±9.74 619.82±21.67 11.17±0.25 B組 76 2 167.62±127.54 616.28±7.63 867.43±30.42 11.48±0.61 C組 70 3 021.74±149.27 935.17±10.43 1 035.76±43.25 12.32±0.37 F 9.298 8.439 13.692 3.014 P 0.009 0.018 0.000 0.134
表3 三組患者血常規(guī)最低HB、Hct 和PLT 與出院前相對應指標比較分析()
表3 三組患者血常規(guī)最低HB、Hct 和PLT 與出院前相對應指標比較分析()
注:*表示出院前與最低數(shù)值比較,P <0.05。
組別 n 最低HB(g/L) 出院前HB(g/L) 最低Hct(%) 出院前Hct(%) 最低PLT(×109/L) 出院前PLT(×109/L)A組 78 112.56±6.89 120.24±7.18* 30.19±1.63 38.45±2.04* 159.27±7.04 232.82±18.67*B組 76 103.62±5.34 117.34±6.52* 23.46±1.58 34.28±1.97* 135.72±6.93 186.43±14.42*C組 70 91.27±3.15 105.36±6.37* 18.17±1.25 31.95±2.13* 102.44±5.18 135.76±13.25*F 12.734 8.643 6.496 10.751 9.683 13.692 P 0.000 0.004 0.013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