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雅婷,劉 沈,李劍俊
(永州市氣象局,湖南 永州425000)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地處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既具有溫光豐富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又有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特征,暴雨是是永州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彭莉莉等[1]分析了湖南汛期區(qū)域持續(xù)性暴雨環(huán)流型與暴雨落區(qū)關(guān)系,戴澤軍等[2]對湖南持續(xù)性區(qū)域暴雨氣候特征及暴雨落區(qū)進行了分型,姚蓉等[3]對湖南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及相關(guān)環(huán)境參數(shù)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王光明等[4]對湖南短歷時暴雨雨型進行了分析,陳紅專等[5]對湖南一次持續(xù)性極端暴雨過程進行了分析,李青松等[6]對一次雙對流云團影響的強降水過程綜合分析,付煒等[7]對一次南嶺山脈前汛期強對流天氣過程進行了診斷分析,蔣麗敏等[8]對永州地區(qū)一次春季暴雨天氣過程進行了分析,但是由于天氣影響系統(tǒng)復雜,永州地貌復雜多樣,一直存在預報難度大的問題。2019-07-12—07-14 大暴雨過程中,天氣過程基本上預報準確,個別時段出現(xiàn)漏報或空報,筆者利用常規(guī)地面觀測資料、探空資料和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資料對此次過程進行診斷分析,以期為今后預報提供參考。
受高空槽及中低層切變線影響,2019-07-12T20:00—07-14T20:00,永州市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根據(jù)永州市中小尺度氣象監(jiān)測網(wǎng)監(jiān)測,全市累計雨量大于等于300 mm的1 站次,大于等于200 mm 的24 站次,大于等于100 mm的145 站次。強降雨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祁陽、零陵、冷水灘、東安、雙牌等北部縣區(qū);最大累積雨量出現(xiàn)在零陵的水口山(300.0 mm),各縣區(qū)區(qū)域自動站累積平均降雨量為57.7 mm(藍山)~198.4 mm(零陵)。本次降水時間長,雨強大,強雨區(qū)集中在永州市北部,南北雨量差距較大。降雨實況如圖1 所示。
圖1 降雨實況
本次降水從07-12T22:00 左右開始自永州市北部發(fā)展,最強時段集中在07-12T22:00—07-13T20:00,永州市中北部及西部為強降水落區(qū)。強降雨過程前期500 hPa 中高緯為兩槽一脊型,強降水過程中,低緯有南支槽維持,不斷分裂出小槽東移影響永州市,07-12T08:00 短波槽在貴州中部,最強降水時段07-12T20:00—07-13T08:00,短波槽在湘中偏北維持,07-13T20:00 后,短波槽自湘貴交界逐漸東移影響永州市。500 hPa 南支槽移動情況如圖2 所示。
分析700 hPa 形勢場可知,自07-12T08:00 開始,西南急流建立,位置偏北,07-12T20:00 隨著高空短波槽東移,急流東移南壓至永州市北部,隨后時段緩慢南壓,最強降水時段急流位于永州市中部及偏南位置,并且西南風風速維持在16~20 m/s 狀態(tài),為暴雨區(qū)輸送充足的水汽和不穩(wěn)定能量。切變系統(tǒng)在07-12T20:00 自湘北快速南壓至湘中偏南后,07-13T08:00—07-14T08:00 期間基本無明顯南壓,最強降水出現(xiàn)在切變線附近,之后降水明顯減弱,趨于結(jié)束。
圖2 500 hPa 南支槽移動情況
分析850 hPa 形勢場可知,西南急流位置較700 hPa 急流位置略偏南,最強降水時段850 hPa 急流位于永州市中部,平均風速為12~16 m/s,為暴雨區(qū)輸送充足的水汽。850 hPa切變系統(tǒng)位置基本與700 hPa 一致,在07-12T20:00 自湘北快速南壓至永州市北部后,07-13T08:00—07-14T20:00期間,切變線的西段在永州市中部擺動,強降水落區(qū)一直處于切變線南側(cè),強勁西南急流中。
對比925 hPa 切變位置,自07-12T08:00 開始925 hPa切變線自湘北逐漸南壓,至07-13T20:00,925 hPa 切變線南壓至永州南部,隨后在07-14T08:00,925 hPa 切變線略有北抬,強降水落在925 hPa 切變線的南側(cè),925 hPa 切變線的位置雖較850 hPa 略有偏南,但與700 hPa 切變位置基本重合,這與07-07—07-09 暴雨過程[9]的特點相似,同樣都是中低層切變系統(tǒng)基本重疊。
分析850 hPa 比濕,強降水過程中永州市比濕一直維持在12 g/kg 以上,特別是07-12T20:00—07-13T20:00,比濕值均在14 g/kg 以上,水汽含量充足,為暴雨的發(fā)生發(fā)展提供了水汽條件的保障,此時段為永州市北部降水最強時段,可見比濕的增加顯示了充足的水汽供應,能很好對應強降水。
分析中低層水汽通量散度,07-12T20:00—07-13T 08:00 及07-14T08:00 永州市范圍內(nèi)有強烈的水汽通量輻合,特別是在07-12T20:00—07-13T08:00,925 hPa 水汽通量散度最大輻合中心位于永州西北部,其逐漸東移至永州市東北并有所加強,永州市位于大值區(qū)邊緣,本地充足的水汽條件,配合強烈的水汽輻合抬升,導致永州北部的強降水。07-14T08:00 左右,雖然水汽條件仍然存在,但比濕、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區(qū)、輻合中心配合度不高,因此只有單一的水汽條件好,不能造成大范圍的強降水,在07-14 永州市南部局地有強降水,但降水強度及降水范圍明顯弱于07-13。
分析垂直速度時間分布情況,除了07-13T20:00 有間歇外,強降水過程中,永州市范圍中低層均在垂直速度的輻合區(qū)內(nèi),其中07-13T08:00 左右輻合最強,永州市位于輻合中心的西南部,該輻合中心與水汽通量散度的輻合中心基本一致,預示著強降水與強垂直上升運動中心也有很好的對應,可見強降水發(fā)生時永州范圍有強烈的上升運動;分析散度場強降水過程中,一直維持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形勢,低層的輻合中心和高層的輻散區(qū)與垂直速度的輻合中心位置基本一致,同樣與水汽通量散度的輻合中心對應較好,由此可見,低層的輻合上升和高空的輻散抽吸有利于強烈的上升運動,為暴雨發(fā)生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條件。
分析本次降水K指數(shù)時間演變情況,K指數(shù)數(shù)值最大36,且僅出現(xiàn)在07-12T20:00 一個時次,其余時段多在33~35 之間,本次降水只是以短時強降水為主,無明顯其他強對流天氣。分析850 hPa 假相當位溫可見,07-12T20:00 及07-13T20:00 永州市范圍內(nèi)假相當位溫有明顯增幅,為暴雨的發(fā)生發(fā)展提供能量。從物理量診斷分析來看,其特點與07-07—07-09 暴雨過程的物理量特點[9]相同。
07-12T20:00 開始降水回波在本地發(fā)展,呈偏東西向,并長時間維持,無明顯南壓跡象;07-13T05:32 左右,廣西桂林、全州(回波在本地)一帶新回波發(fā)展并東北向移動,移動速度緩慢,并且有新的回波在本地生成,影響永州中北部地區(qū)并隨時間擴大影響范圍;回波性質(zhì)以混合性降水回波為主,回波強度在35~65 dBz;影響永州市的回波穩(wěn)定少動,對永州市中北部產(chǎn)生了明顯的列車效應;07-13T20:00 后,影響中北部的降水回波明顯減弱;07-13T23:00 左右,永州市中南部逐漸有新回波發(fā)展生成;07-13T20:00—07-14T 20:00 降水回波主要影響永州市中南部,但強度及范圍均不及07-13 白天。
本次過程降水雖以穩(wěn)定性降水為主,個別時段也有對流性降水產(chǎn)生,小時雨強最大達70 mm/h,從較大累積雨量的各區(qū)域站小時雨量分布可以看出,本次過程降雨時間長,降水回波不斷生成、東移,列車效應明顯。
07-12T20:00—07-14T20:00 這次永州的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在07-12T20:00—07-13T08:00 北部報了大到暴雨,南部報了陣雨,漏報了永州南部縣區(qū)的中雨、大雨;07-13T08:00—20:00 北部報了大到暴雨,南部報了中到大雨,漏報了永州北部個別縣區(qū)出現(xiàn)的特大暴雨;07-13T 20:00—07-14T08:00 北部報了大雨,南部報了小雨,空報了永州北部出現(xiàn)的大雨,漏報了永州南部縣區(qū)出現(xiàn)的中雨、暴雨07-14T08:00—20:00 北部報了中雨,南部報了小雨,空報了永州北部個別縣區(qū)出現(xiàn)的中雨,漏報了永州南部縣區(qū)出現(xiàn)的中雨。
此次過程各模式在07-12T08:00 起報的12 h 間隔降水中,各模式在07-12 晚上報的強降水中心位置都偏北,EC模式及GRAPES 模式在07-13 白天報的降水與實況較為接近,各模式在07-13 晚上對南部縣區(qū)的強降水出現(xiàn)了漏報,各模式在07-14 白天預報與實況基本一致。這次過程總體而言EC 模式的預報較為準確,GFS 和GRAPES 的預報偏小,對于這次局部大到暴雨的天氣過程基本上預報準確。
分析預報偏差原因,當時只考慮到短波槽過境,切變輻合雖自湘中偏北南移,但上下層配置并不好,并沒有過多考慮925 hPa 上輻合線一直位于湘中偏南一帶,造成了07-13T20:00—07-14T20:00 的漏報,再加之模式對這次過程基本預報偏小,預報員有些依賴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在降水量級考慮保守些,雖然通過短時臨近預報進行彌補,但是仍然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正確。
本次強降水過程受高空槽、低空急流及中低空切變線影響;強降水落區(qū)一直處于切變線南側(cè),強勁西南急流中,中低層切變系統(tǒng)基本重疊;永州本地比濕達14 g/kg 以上,且位于水汽輻合中心;低層的輻合上升和高空的輻散抽吸有利于強烈的上升運動;07-12T20:00,K指數(shù)數(shù)值最大為36,永州850 hPa 的假相當位溫最大達到78,呈高溫高濕的狀態(tài),這些特征與07-07—07-09 暴雨過程相似。
此次過程主要以混合型降水回波為主,回波強度35~65 dBz,屬穩(wěn)定性降水;回波移動方向與回波帶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列車效應”,是本次過程永州中北部地區(qū)產(chǎn)生大暴雨的直接原因;過程降水中發(fā)展的對流性單體,最大小時雨強達70 mm/h。
分析預報偏差原因,當時只考慮到短波槽過境,切變輻合雖自湘中偏北南移,但上下層配置并不好,并沒有過多考慮925 hPa 上輻合線一直位于湘中偏南一帶,造成了07-13T 20:00—07-14T20:00 的漏報,再加之模式對這次過程基本預報偏小,預報員有些依賴數(shù)值預報產(chǎn)品,因而在降水量級考慮保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