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金 孫浩
摘? 要 隨著新時代本科教育教學形式的不斷深化與豐富,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替代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在全國不同等級高校的大力發(fā)展下,逐漸成為高校授課的主要形式。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出發(fā),解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改善教學效果的原因,并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指導下,闡述如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群體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更好地實踐混合式教學,最終形成新的基于層次需求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并推廣應用。
關鍵詞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混合式教學;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24-0086-03
Brief Analysis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WANG Xiaojin, SUN Hao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enrich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ms in the new era, hybrid tea-ching mode gradually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country,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hybrid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and discusses how to greatly inspir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to get better hybrid teaching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Finally, a new hybri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hierarchical demand theory is form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hybrid teaching mode; learning motivation
1 混合式教學應用現(xiàn)狀
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線上教學資源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優(yōu)勢相結合,利用“線上資源共享+線下授課答疑”構建的新的綜合教學模式,通過對兩種不同媒介的教學組織進行有機結合,把學習者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大大改善教學效果。進行混合式教學的目的是改善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將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拓展到線下,以及最大限度地擴大課堂上傳授的有限的知識面,有效地增加學生者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增強教育者的授課效果。
郭致瑞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職教學過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并引發(fā)其更大的興趣,對教師來講也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教學空間[1]。張永良等人的研究表明:采用混合式教學之后,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2]。代興梅以高職教育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實踐了混合式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作出表率[3]。李東明通過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該教學模式對于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提出一種新的更為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綜合增強教學效果[4]。張志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式教學成功地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將線上資源共享和線下授課答疑有機結合起來,綜合兩方面的優(yōu)勢,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授課與學習過程中,教師更能夠發(fā)揮引導、啟發(fā)和監(jiān)控的督促作用,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并主導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5]。金晨指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即是將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對調(diào),強化學生這個中心,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職責和角色更加多元化,可以互相引導、共同學習,課程考核和評價體系也更加地多元化[6]。
通過對多篇有關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文獻進行總結和整理,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者均采用比較法,通過將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與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全方位比較,比如對學生、教師、評價考核體系、教學效果等各項指標進行對比,進一步總結出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勢,并以自身經(jīng)驗對混合式教學進行加工和改良,不斷完善混合式教學理論。本文則側重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進行探究,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引導,探究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良好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引導混合式教學的具體實踐。
2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與混合式教學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比較心理學家和人格理論家馬斯洛于1943年在其著作《人類動機的理論》中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在馬斯洛的行為科學理論中,他把人類的需求按照從低到高共分成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其研究表明:在生存的不同時期,人類對這五個層次需求有著不同的追求程度,但前提是只有優(yōu)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之后,才會進一步產(chǎn)生高層次的需求;在生命的某一特定時期,人類一般會有幾種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存在,但往往其中一種需求會占據(jù)主導地位,并且支配這一時期人的行為,也即某一特定時期人的行為的原發(fā)動機。
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引導,本文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深層原因進行探究,并引導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進行具體實踐。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之所以得到全國不同等級高校的推崇,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有下面一些原因。
滿足了學生的基本需求? 根據(jù)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前四層屬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屬于成長需求,學習動機正是由于學生產(chǎn)生了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之后激發(fā)的,且此需求的強度因獲得滿足而增強,再次形成正向刺激,進一步引發(fā)學習動機的增強?;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先著手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只有在基本需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上,學生才會進一步激發(fā)更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
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是愛和自尊。研究表明:開展混合式教學,可以改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yōu)椤皩W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學習模式[7]。在這樣的轉變中,學生從傳統(tǒng)模式下的“被命令學、被督促學”轉變?yōu)椤皩W習的主人”,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與內(nèi)容,進而感到自我基本需求的滿足。另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新的考核方式和結構也使學生更加感覺到公平公正,同樣使學生感覺到被重視和被尊重。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學生引發(fā)自我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求。
引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需求、動機與行為具有這樣的邏輯關系:需求引發(fā)動機,動機支配行為,人的動機是人行為的原發(fā)動力。動機實際上是人的需求的動力形式,或是需求的具體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興趣、意圖、信念等。學生在產(chǎn)生自我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求后,繼而引發(fā)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支配學習行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傳統(tǒng)有限的課堂學時轉變?yōu)楣潭ㄕn堂學時+無限的線下自主學習學時,且能夠將課本知識擴充為無限的學習資源,這些轉變都有助于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感進一步增強了高層次需求,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增強學習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形成了深層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即“學習的原因和目的”[8]。學習者的動機指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激勵下,學習者的情感得到激活,因此,學習者愿意付出努力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習者對這一目標的態(tài)度決定了其為實現(xiàn)目標而付出的努力程度,最終影響到是否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刺激—反應理論的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又進一步分為深層動機和表層動機,其中深層動機指不受外界物質(zhì)刺激而引發(fā)的深層次學習動機,如對學習的興趣、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表層動機則是指由物質(zhì)刺激引發(fā)的學習動機,如追求學位證書、就業(yè)和工資等。
調(diào)查研究表明:沒有無目標、無志向的學生,但由于現(xiàn)階段社會整體功利性較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屬于表層動機,為了考試、為了獎學金、為了學位證等是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普遍學習目標[9]。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開闊學生視野,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幫助學生完成表層學習動機向深層學習動機的轉變。學生在確定了遠大的學習目標后,對于積極主動學習以及為實現(xiàn)目標的努力程度等,無疑具有正向的激發(fā)作用。
3 總結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本文對混合式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原因進行了探究,并將此結論作為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引導,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對混合式教學的實踐進行補充和完善。
教師應優(yōu)先滿足學生基本需求? 在進行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從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教師輔助”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關注于新的考核和評價模式,多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愛,得到公平的待遇。教師通過轉變,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激發(fā)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求,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行為。
教師應激發(fā)學生高層次需求? 混合式教學模式補充了傳統(tǒng)課堂授課學時的局限,將學習時間拓展到課下。學生在課下根據(jù)教師分享的學習資料,以及借由自身興趣查閱的學習資料,可以對知識面進行很大擴充。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需求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被深化和激發(fā),正向刺激產(chǎn)生更遠大的自我要求,這也能很大程度刺激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逐漸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前提。
教師應引導學生制定高遠的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源于自我的要求,混合式教學在激發(fā)了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更高要求后,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目標產(chǎn)生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現(xiàn)階段較為功利的學習目標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學生不再僅僅關注獎學金、找工作這些眼下利益,而是對自己人身的發(fā)展路徑有了更多的思考,傾向于確定遠大的人生目標。
教師在進行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上三種方法的不斷實踐,能夠正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高混合式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郭致瑞.高職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信息素養(yǎng),2019(24):114-115.
[2]張永良,孫啟昌,楊衛(wèi)社.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分析[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1):14-17.
[3]代興梅.基于MOOC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福建電腦,2018(2):74,120.
[4]李東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90-95.
[5]張志萍.關于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思考[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83-88.
[6]金晨.混合式教學中課程考核模式的研究[J].教海探新,2019(25):130-132.
[7]許娥.需求理論與學習動機[J].云南財貿(mào)學院學報,2004(5):117-120.
[8]唐亞軍,劉宗賢,張運浩.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S1):221-222.
[9]文秋芳,王立非.影響外語學習策略系統(tǒng)運行的各種因素評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