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靜靜 成巧梅 曾倩姣 李珍 韓姍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數(shù)據(jù)顯示:2014 年直腸癌新發(fā)病例27.4 萬例,死亡13.2 萬例[1]。目前,對于直腸癌患者來說,手術是結直腸癌最常見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經(jīng)腹前切除術是目前常用的保肛手術之一, 術后輔助以放療、化療。 術后可能引起患者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血便、腸梗阻、腸穿孔等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高,治愈率低[2],目前多數(shù)研究集中于對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的護理及并發(fā)癥的研究,對其照顧者關注不足,調(diào)查結果表明[3]照顧者在癌癥患者社會支持方面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對于癌癥患者照顧者的研究多在于其負性心理的體驗,積極心理體驗關注不足[4]。 而心理彈性是從積極心理角度做出個人反應, 心理彈性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保護因子, 是其能否成功復原的決定性因素[5]。 本研究旨在了解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彈性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挖掘其照顧者潛在的積極能量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以此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采取合理的應對方式,改善其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 選取2018 年2 月至12 月, 鄭州市兩所三級甲等醫(yī)院, 住院期間138例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1 個月內(nèi)患者主要照顧者。納入標準: 病理學診斷結果為直腸癌, 并行直腸癌Dixon 手術患者其主要照顧者;照顧者年滿18 周歲;患者的家庭成員,提供無償照顧,每天照顧時間≥4小時者中的隨機一位照顧者[6];能夠獨立完成調(diào)查并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有言語表達及交流障礙者。 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參加調(diào)查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樣本量計算:采用肖順貞[7]的樣本量估算方法,計算公式為:n=[Max(條目數(shù))×(5~10)] ×[1+(10%~30%)]。本研究中使用的量表中 CD-RISC 量表條目最多為25項,計算得出 n=25×5×(1+10%)≈138,本研究最終納入樣本量為138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 由研究者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以確保問卷的有效性,按照統(tǒng)一指導語自行填寫。
1.2.2 調(diào)查工具
1.2.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nèi)容包括照顧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收入等社會人口學資料,以及患者的手術方式、手術時長等疾病相關資料。
1.2.2.2 心理彈性量表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由 Connor 與 Davidson[8]編制,中文版由于肖楠和張建新[9]修訂,分為堅韌、力量、樂觀3個維度,共 25 個條目,計分 0~4 分,總分 0~100 分,總分越高, 表示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和驗證。
1.2.2.3 照顧負擔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 由Zarit[10]編制,2006 年,由國內(nèi)學者王烈等[11]漢化,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其應用范圍廣泛,多用于腦卒中、老年癡呆癥、癌癥等疾病。 該量表包括2 個維度:個人負擔、責任負擔,共22 個條目,每個條目負擔的輕重計0~4 分,量表總分為各條目之和,總分越高說明照顧負擔越重。 總分小于21 分表示無或輕度負擔;總分21~39 分表示中度負擔;40 分以上表示重度負擔。該量表總的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87。
1.2.2.4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由解亞寧[12]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據(jù)我國人文特點編制,是具有普適性的自評量表,該量表的總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0。 該量表共20 個條目,兩個維度:包括積極應對(1~12)和消極應對(13~20)。 量表每個條目按 0~3 分 4 級計分。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用均數(shù)、標準差、百分比等描述照顧者的一般資料; 用t 檢驗、 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 采用Pearson 進行相關分析, 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進入回歸模型, 用多重線性回歸進一步分析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
2.1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現(xiàn)狀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為(60.36±18.70)分,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是力量性、樂觀性、堅韌性。 見表1。
2.2 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征的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138 例研究對象, 年齡21~78 歲,平均(41.51±11.81)歲。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性別、 與患者關系的心理彈性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照顧者的學歷、職業(yè)、以及患者的手術方式的心理彈性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2。
表3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r)
2.3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 照顧負擔的關系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應對方式總分為(31.49±9.16)分,積極應對得分為(23.88±7.46)分,消極應對得分為(7.60±4.06)分,其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呈正相關(r=0.510,P<0.01);照顧負擔總分為(31.19±14.75)分,個人負擔得分為 (17.75±8.18) 分, 責任負擔得分為(7.51±5.00) 分, 其心理彈性與照顧負擔呈負相關(r=-0.171,P<0.05)。 見表 3。
2.4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照顧者心理彈性為因變量, 選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變量,應對方式與照顧負擔總分以及各個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4。 結果顯示,積極應對、照顧負擔、手術方式進入回歸模型,3 個因子可以解釋心理彈性總變異的50.9%。 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5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的心理彈性多重線性回歸分析(n=138)
3.1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現(xiàn)狀 由表1 可見,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為(60.36±18.70)分,低于國內(nèi)常模(65.4±13.9)分[13](t=-3.166 P<0.01),低于癌癥患者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70.87±14.58)分[14],低于晚期癌癥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得分 (65.36±13.95)分[4]。 可見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與全國常模水平存在差異, 在面臨親人患有癌癥以及需要進行手術兩大應激事件時,照顧者尚不能積極應對, 可能由于照顧者大部分都是患者的親屬,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其直接面臨照顧患者、經(jīng)濟問題,其身心擔負著巨大壓力。 同時癌癥對家人產(chǎn)生重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造成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如焦慮、恐懼、抑郁等,從而影響其對疾病的適應程度,導致其心理彈性不佳。
3.2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
3.2.1 積極應對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與積極應對呈正相關(r=0.661,P<0.01),說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的照顧者, 其心理彈性水平越高。這一結果與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15-16],癌癥患者主要照顧者采取的應對方式對心理彈性有著重要的影響[17],在臨床工作中,關注患者的同時,應加強照顧者心理彈性這一積極因素的管理。 醫(yī)護人員有效的評估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采用放松、變通等積極的方式解決壓力, 鼓勵照顧者采取積極應對方式面對癌癥和手術; 同時可采取傾聽、 共情等溝通技巧,及時疏導照顧者不良情緒。
3.2.2 手術方式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在全世界已廣泛展開, 有臨床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術中和術后并發(fā)癥并無差異,但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長均得到改善[18]。本研究結果示: 手術方式是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主要影響因素, 可能與患者行Dixon 手術面積、切口面積大,而腹腔鏡下手術,其切口面積小有關; 也有可能與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長短以及術中出血量不同有關。 有研究顯示:手術前給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飲食、注意事項以及自我護理等方面的知識,滿足患者及家屬對疾病護理方面的需求, 不僅能讓患者主動參與健康教育護理的整個過程,在手術期間具有主動性,而且減輕手術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創(chuàng)傷應激[19-20]。 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應加強術前宣教,采用講座、視頻、交流等方式,讓照顧者了解手術流程、直腸癌手術相關知識以及圍手術期注意事項,減少照顧者心理負擔。
3.2.3 照顧負擔 本研究結果示, 照顧負擔是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之一,Simpson 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者心理彈性與照顧負擔呈負相關,其心理彈性越低,照顧負擔越重。 本研究照顧著年齡(41.51±11.81)歲,照顧者處于既要照顧患者,又要兼顧孩子以及自身社交、工作等,在面對種種壓力, 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護人員可適當通過減輕照顧者照顧負擔來提高其心理彈性水平,例如,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實行輪流照護,醫(yī)護人員進行直腸癌術后相關知識的講解、專家講座等,拓寬照顧者的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組織照顧者現(xiàn)場交流等,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減輕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從而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 以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困境。
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低,其影響因素包括積極應對方式、手術方式以及照顧者負擔水平等。 醫(yī)務人員應注重減輕照顧者照顧負擔水平,對照顧者進行術后相關的宣教,鼓勵照顧者采取積極應對的方式面對生活, 增加照顧者與患者之間、醫(yī)護人員之間、患者之間交流溝通的渠道,提高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水平,從而改善照顧者的生活質(zhì)量。 醫(yī)護人員在關注癌癥患者的同時,也應關注其照顧者的心理彈性情況, 可采用縱向研究了解不同時段其心理彈性情況, 采用質(zhì)性研究的方法挖掘其心理活動,為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