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逸民
沙盤游戲治療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廣闊的運用空間。3~6歲的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依靠肢體與表象建構對世界的認知。這一階段的幼兒無法進行自我意識中較為深度的覺察,遇到心理問題大多采取壓抑、投射、替代等防御機制。筆者在對幼兒進行談話或心理輔導時,經(jīng)常會遇到幼兒沉默、過度反抗、擔心憂慮等一系列的防御行為,導致咨詢停滯不前。沙盤游戲治療是以游戲為主的一種治療方法,而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以游戲為切入點,進行陪伴式的咨詢,幼兒會更容易接受。
讀完《沙盤游戲方法》,結合實際操作的經(jīng)驗,筆者對沙盤游戲治療中的基本原則有了一些新的體悟。
一、無意識水平的工作原則
書中對無意識進行了如下闡述:“無意識探討的是個人在個體社會化之下那個更加原始的自我——包含了較少理智的成分以及更多情感基調(diào)的自己?!睂τ趥€體遇到的心理困境,榮格如是說:“我們的大部分困難,都源自和我們的本能失去了接觸,與積累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久遠的智慧失去了聯(lián)系?!彪S著沙盤游戲的深入,來訪者將面對許多無意識的內(nèi)容,正因如此,來訪者才能夠在無意識水平的工作中獲得療愈,獲得整合性與自性化的發(fā)展。
幼兒的人生經(jīng)驗相較于成人來說更加純粹、簡單,因而咨詢師在沙盤上對其進行無意識水平的心理分析工作會更加清晰。如,某幼兒曾掉入水溝,獲救后并沒有出現(xiàn)恐懼反應,相反很鎮(zhèn)靜。在幾個月后的一次沙盤游戲中,他將沙盤中央的沙子用水弄濕,把一個兒童人物形象的沙具埋在濕沙當中。在沙盤游戲中,他再現(xiàn)了記憶中那段充滿窒息感的體驗,將隱藏在意識之下的無意識的恐懼釋放了出來。
二、象征性的分析原理
書中說道:“象征是無意識的語言。”筆者認為,象征對于幼兒游戲非常重要。由于年幼,他們還未發(fā)展出精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無法覺察內(nèi)心的矛盾與沖突,象征則為他們提供了一種良好的媒介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與意圖。
在沙盤游戲中,象征猶如呼吸一樣自然順暢。沙盤中的沙具擁有極其豐富的象征內(nèi)涵,它們所指代的東西深刻、復雜,不能光用言語概念來描述。沙具作為一種媒介幫助幼兒表達出內(nèi)心深處的無意識想法,使其獲得了潛在的轉變與治愈。同時,沙具也讓咨詢師了解到了幼兒潛在的一些認知觀念。
某幼兒在沙盤中央堆出一片孤島,將一個舞蹈者沙具放在上面,孤島之下是一群恐龍、野獸。恐龍、野獸通常代表原始的本能、沖動、力量,代表幼兒潛意識中原始能量的集結;孤島上的舞蹈者代表著幼兒的自我,舞蹈者用肢體在訴說,代表幼兒有向外界傾訴的意愿。如何幫助幼兒意識到本我的能量,并與自我相互轉化,達到自性化的和諧統(tǒng)一,是咨詢師需要與幼兒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共情的作用與治愈
“共情的西文本義,是要表達一種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別人的情感與動機等心境的認同?!惫P者認為,共情就是一種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能力,這在沙盤游戲治療中十分重要。
共情的闡述與幼兒教學中尊重兒童本位有近似的理解。沙盤游戲治療的目的是通過激發(fā)來訪者自身的身心能量,達到自我的治愈與療愈。咨詢師無條件地接納來訪者,不是讓其依賴咨詢師,咨詢師更多的是給予一種陪伴與支持,讓來訪者勇于踏出探索自身的那一步。
《沙盤游戲療法》這本書讓筆者了解到沙盤游戲治療能夠幫助我們?nèi)ヌ剿?、去共情、去陪伴幼兒。在這塊小小的沙盤中,有著經(jīng)歷了數(shù)萬年風吹日曬的沙,有著承載著人類誕生到現(xiàn)在的集體無意識智慧,有著能夠包容一切心性力量的自由而受保護的空間。愿每個幼兒都能夠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不斷激發(fā)自己的心性能量,快樂而又自在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