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超
摘 要: 一直以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已經被廣泛傳播,每次教學交流的評課議課也往往把它作為評價依據,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領教學模式的作用。學生能養(yǎng)成強大的學習興趣,成為課堂的主體是該教學理念的最直接的目標。但是,這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否已經得到全面落實?我們是否用它徹底激發(fā)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沒有受到教師積極的評價與鼓勵?學生的主體地位怎么才能體現出來?在經過這幾年的課堂教學后,我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 學生主體;體現;改變;應對
【中圖分類號】G633.5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3.184
1 目前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就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不出來,具體表現為:(1)教師課堂權威過高,操控45分鐘。教師在課堂中始終毫無疑問地處在最主要、最權威的地位。(2)教師對“以學生為主體”的認識片面化,執(zhí)行過于表面化。與一言堂的課堂相比,有的教師有一些變化與進步,但是這種程度是不夠的,是流于形式的。(3)背負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不敢把課堂交給學生。有的教師想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往往又不敢改變,特別是一些教主科的和畢業(yè)班的教師。神。(四)學生經常得不到教師的正確評價,產生不愿回答問題的情緒。學生有時回答的問題出現一些偏差,老師會表現出不怎么欣賞的表情,學生的情緒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2 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讓鼓勵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2.1 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現在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就不算好課堂,不以學生為主體的賽教課就不算好課。教師應該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我分享一下我上課時學生提的一些問題:
在講到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第一節(jié)《疆域》的時候,講中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我以為學生早就熟悉這一概念,沒有同學會有多少的疑問。但是有的學生出現疑問并及時向我提出的他的疑惑。以下為課堂語言實錄:
同學A:老師我想問一下,這960萬平方公里,長江,黃河,和眾多湖泊的面積嗎算在里面嗎?如果算那為什么說是陸地面積呢?
教師:包括在里面。我國的陸地面積包括領水面積。
這時同學B提出疑問了。
同學B:那么我們剛學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算在里面嗎?
教師:不算在里面,那是我國的領海面積,除了陸地面積外,我國還有300多萬的海洋管理面積。
從上我們不難總結出:學生的思維是多么的活躍,學生的想法是多么的富有創(chuàng)意,學生的潛力是多么的巨大,而教師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探究,理解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我非常的注重對于這方面的培養(yǎng),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每節(jié)課都變成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樂園,學生高興參與了,興趣自然就激發(fā)出來了。
2.2 懂得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一種可以開發(fā)的教學資源
那么碰到不喜歡提問,或者提不出什么問題的學生怎么辦?其實我覺得學生存在差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的學生會想自己提的問題教師會不會覺得太簡單,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提出的問題會不會不科學,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就是不愿多說話,更不要說在課堂上提問題了。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就要多鼓勵,但也不能急于求成,最終學生會勇敢的嘗試提出問題的。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差異看作是可以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分步驟,循序漸進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讓學生展示自己,甚至可以允許學生展示并不與當天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所發(fā)展,使得在同一學習時間內,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即通過思考解答各個層次的問題有新收獲,新創(chuàng)新。
2.3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程度是培養(yǎng)他們的未來
教師只有“退居幕后”,才能把學生放在前臺,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學生才能更加自信。教師的教學理念應該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在質疑中學習,在理解中解惑,在快樂中進步。不要自顧自的講,而是需要常常提問,以使學生獲得自我表現的快樂。那么你就會發(fā)現學生是多么的棒,原來教師不多講,學生也在探究中學會了。專家經常講如果是教師一言堂的課堂,那么學生的未來是過不了關。是的,我堅信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只有教師的鼓勵才能成就學生的明天。
3 以學校分層合作教學為平臺,給學生更寬廣的舞臺
要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就要給學生一定的舞臺。我們學校推行的分層合作教學就是給學生最好的展示平臺。分層合作教育即是學科可以按照難易程度分成A、B、C三個等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等級,然后進行生生,師生合作學習。只有重視學生的差異,才能真正做到分層合作教育。
按照分層合作教學的內容,要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要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所以在課堂設計的時候我特別注意到了這一點。例如在《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我提前讓幾位學生在家準備好一些少數民族的資料,有個學生的媽媽是跳舞隊的,正好家里有一套藏族的服裝,他就把服裝帶到學校了。在講到藏族時候,一個同學介紹藏族的資料,一個同學展示藏族的服飾,學生的反響很好,上課的積極性空前的提高,我想這種活動的開展就是符合分層教學的內涵。讓每個學生活躍起來,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這樣的工作做好了,學生的積極性能不高嗎?上課的目標達成能不高嗎?難道不是最好的課堂有效教學嗎?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小組合作的形勢下,學生就是主體,就是課堂教學的最大參與者。
分層合作教學,是現在很流行的教學方式,對于年輕的教師來講,更是一種指導性的教學模式,然而我們如何做到不入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是一直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的舞臺就更加寬廣,教師的鼓勵才是學生真正的動力。
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遠遠沒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體現出來,更沒有把學生的學習潛力挖掘出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理想的結果就是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師更應該更新觀念,退居幕后,適應課改,從每一堂課開始,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從表揚學生一句話開始,從給予學生鼓勵的眼神開始,從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開始,只要開始我們便已經在路上,只有改變,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