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磊
在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的教學融合將成為學校的新常態(tài),學科教師應如何面對挑戰(zhàn)、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優(yōu)勢來提高教學質量?因工作需要,我在疫情期間進行了大量線上教學與培訓的實踐,獲得了很多第一手數據、經驗和教訓,在此與大家分享幾點經驗和體會。
對課程目標的準確把握是第一位的。教師在設計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或活動中一定注意不要偏離課程目標。線上課堂的學生個體活動要盡量簡單、直接、簡短,次數不宜過多,防止教學被過多環(huán)節(jié)打斷。盡量少用個體的屏幕畫面或視頻資源,防止分散學生的關注焦點,特別要避免為了使用平臺的某種技術(功能)而加入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和學生在線上課之前要熟悉教學平臺,做好意外情況的備案。在融合教學中,教師能熟練使用線上教學平臺對于課程不被各種意外情況干擾非常關鍵。如在網絡中斷時能利用課程微信群及時保持和學生們的溝通、發(fā)放臨時學習文檔等。
學科教師應學會使用線上協作文檔工具來準備教案和課程文檔。教師在開展融合教學中需要頻繁地在線上平臺和線下環(huán)境之間切換,此時,教學文檔的撰寫較單一的線上或線下場景要更復雜,也需要某種程度的“版本控制”。建議教師逐漸掌握一種主流的協作文檔寫作工具,如Markdown文檔,這類文檔不僅可以輕松將各種學科工具直接嵌入文檔中,而且能動態(tài)地還原工具的所有功能。此外,可以利用插件來進行不同格式文檔的轉換,甚至直接產生類似PPT一樣的教學呈現格式。因此,掌握這類交互式在線協作文檔的寫作技巧,有利于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學生的參與及互動,對于學科教師開設線上線下融合課程非常有幫助。
選擇最簡單的適配線上教學平臺。線上教學平臺的種類很多,但其教學功能其實相差并不多,各種平臺的差異主要在于教學管理功能方面。最好選擇那些對網絡并發(fā)訪問要求很低的平臺。我在教學實踐中也會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來選擇平臺,如針對普通教學班(30人左右)的線上課程中使用騰訊課堂,在少于10人的小班(研究生課)中使用騰訊會議,而在直播課堂或者學員人數較多的場合,則同時開通多個轉播平臺等等。
選擇一款線上板書模擬工具。盡管線上課堂以在線教學文檔為主,但有時板書隨手注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建議教師在線上課的時候配備一款簡易書寫工具,功能不必求全。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