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明法
摘 要:根據(jù)目前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從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多年的寫字教學實踐,闡述小學生寫字教學過程的“三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寫字教學 “三優(yōu)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既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又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要加強寫字教育,積極引導和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把字寫得既規(guī)范,又美觀。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目前寫字雖引起了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重視,但仍存在著不少不足:對學生而言,執(zhí)筆方法不正確、坐勢不規(guī)范、寫字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厭煩等不良因素;對教師而言,不會科學選帖,對學生書寫評價單一、不到位等等。針對上述的幾個實際問題,試從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多年的寫字、書法教學實踐,闡述小學生寫字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策略。
一、執(zhí)筆坐姿的指導優(yōu)化
正確執(zhí)筆、規(guī)范坐姿是寫字、書法教學的第一步。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指導入手。
1、寫字延后,線條先行
要使注意力轉移到執(zhí)筆和坐姿上來,必然相應地要減低對寫字的注意集中程度,這是注意的規(guī)律。顯然,要使剛入學的孩子既集中寫字,又要兼顧正確執(zhí)筆端正坐姿,這對初學寫字的小學生而言困難重重,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也是不可能的。筆者以為,初學寫字的小學生要養(yǎng)成執(zhí)筆和坐姿的良好習慣,必須做到延后寫字、先寫線條。
我們知道,小學生在幼兒園時期簡筆畫技能已得到充分培養(yǎng),對畫簡單線條已駕輕就熟,不須太多有意關注。如果將漢字主要筆畫的練習與畫簡單的線條相結合,創(chuàng)造寓漢字主要筆畫的技法于簡單線條中的“特殊線條”讓其練寫,就可將部分注意力轉移至執(zhí)筆與坐姿上來,加強執(zhí)筆與坐姿的自我調節(jié),從而有效克服分配失調現(xiàn)象。
2、剖析內因,調整工具
在強調初學寫字的小學生延后寫字,先練“特殊線條”的過程中,還要善于探究造成執(zhí)筆坐姿錯誤的內因,以便對癥下藥。
從生理學角度看,小學生初學寫字時,由于其手指發(fā)育還不完全,缺乏耐力,容易疲勞,加上漢字筆畫線條變化多端,書寫時手指控制筆尖的能力較弱,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捏筆過緊。一旦過緊,就會造成抓筆、摟筆、伏背、斜肩等誤姿。認清這個內因,教師就應手把手指導學生手指握筆要輕松靈活,著力于筆尖,手指與手腕相互協(xié)調運行,書寫動作輕重快慢隨意,在練寫“特殊線條”的訓練中逐步得到體會懂得要領,直至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這是其一。
其二,小學生初學寫字常用HB鉛筆或自動鉛筆。由于筆芯相對較淡,而小學生又極力想把筆畫寫正確、寫清楚,則勢必造成用力過甚,從而導致執(zhí)筆錯誤。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初學寫字時,要引導、學生選用B或2B鉛筆,也可嘗試直接用中性筆或鋼筆書寫。以后隨著年齡增大,手指發(fā)育完全,這種現(xiàn)象自然消失了。
二、教學內容的選組優(yōu)化
1、提早入帖,取法乎上
不管硬筆毛筆,只要一開始練字,就完全可以讓小學生接觸古碑法帖。歷史上的古碑法帖承載中國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燦爛文化,讓它們與學生盡早見面,用這些名家法帖的優(yōu)秀字范去影響學生,使他們感受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這種對藝術和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是任何空洞的說教所無法替代的。有人認為,小學生寫字又不求人人成為書法家,所以對古碑法帖的學習較為漠視,以為它們深不可測,不好入手。其實,一般地說,越是大家、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越比普通的作品易學,這是由于名家經(jīng)典一般都具有自然、樸素、不怪誕、少習氣的特點。
2、古為今用,有機整合
在運用范帖指導習字時,應遵循學生個性差異和寫字規(guī)律,對范帖有機組合,切不可拿來就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特點,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也有個性差異。再從寫字技能的形成來看,它是有過程、分階段、有規(guī)律的。它和其他動作技能一樣,一般是經(jīng)過掌握局部動作,初步掌握完整動作和掌握協(xié)調.、完善動作的三個階段。掌握寫字基礎的局部動作階段,側重掌握筆畫的寫法;初步掌握寫字的完整動作階段,指通過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的練習,側重掌握整個字的結構規(guī)律;掌握連貫書寫的動作協(xié)調完善階段,注重的是字與字之間的排列、行間布白和章法。正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寫字技能形成的分階段特點決定了對范帖的選用必須做到古為今用、有機整合,要做到科學運用而不是盲目操作,筆者在運用古帖進行硬筆書法教學中也正是依據(jù)這一規(guī)律的。
三、為寫字教學插翅添翼,評價優(yōu)化
學生寫好字必須評價,良好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1、評價語言要形象化
低段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直觀為主,小手稚嫩,注意力難以長久集中。如果我們用一些形象化的語言,就會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形象化的語言還能激活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寫字悟性,從而把寫字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寫‘汝”字時,學生容易把第一筆“撇點”的“點”部寫短了,我對學生說:“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每個字的筆畫比例是那么勻稱。女字的第一筆‘撇點中的‘撇部分,就像一個人的上身,‘點部就像人的腿,上身長,腿太短了,身材不好看。上身短些,腿修長,就像模特兒,身材就美?!睂W生聽后覺得很有趣,寫了幾個“女”字后,有學生問我:“老師,我寫的‘女字身材好不好?”漢字的筆畫多有趣啊,形象化的學習多快樂啊。
2、評價手段要多樣化
傳統(tǒng)的寫字評價符號,往往在寫得好的字上畫圓圈,再打上一個分數(shù)或等級。剛開始時,學生還好,但時間一久,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會缺少一種新鮮感,繼而影響寫字的積極性?;诖?,在評價學生的字時,我運用了多樣的評價符號,如笑臉、哭臉、金牌、銀牌、銅牌、金蘋果、小紅花等,這些符號符合當今學生求奇求趣的心理,他們容易對下次的寫字充滿期待。
當學生的寫字熱情被調動起來之后,還要將它延續(xù)下去。只要有點滴進步,我就為他加星;星級高的同學,我還給他們拍合照,曬在班級群里,以資鼓勵。這樣就很容易在班級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寫字氛圍。
3、評價標準要精細化
讓學生學會評價自己的字和別人的字,可以進一步提高寫字技能。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不知從何處入手進行評價。針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在平時的評價中可以將標準細化些。去年4月,我在本校上了一堂校級寫字教學公開課,內容是二年級下冊《并立和重疊》。在學生臨寫“炎”字前,我出示評價標準:①書寫時做到上小下大;②上面火字的“捺”寫成長點;③下面火字的“撇捺”寫得舒展;④兩個火字上下中心要對得正。課后,校長張松超老師說:裘老師這樣的評價標準,不只關注整個字的書寫效果,而且關注學生的書寫習慣、態(tài)度與技能,可操作性強,便于學生學會如何評價。
為防止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只說缺點,不說優(yōu)點,我引導學生評價時要一分為二。筆者在評價學生寫的字時,先肯定優(yōu)點,再提出建議,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又指出了改進的方向,學生容易接受。
4、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課程改革提出要加強評價中多元主體參與,在寫字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父母評等開放的、民主的多方協(xié)商評定法。
學生自評:在臨摹范字后,讓學生參照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在反思中學會贊賞自己,樹立信心,享受學習的快樂;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逐步改正。
生生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可以提高評價欣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教師點評:低段孩子的年齡特征決定,教師的評價還是應該占主導地位??隙▋?yōu)點,指出共性問題,使優(yōu)秀者更上一層樓;讓中下者依然能夠樹立自信。
家長參評:家長的參與評價,是孩子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保障。應該引導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書寫質量,更要關注孩子的書寫習慣。
幾年來,在寫字教學中,筆者靈活滲透“三優(yōu)化”,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多人次在市級現(xiàn)場書法比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去年,我校還榮獲紹興市首批十大書法特色學校稱號。以后,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寫字教學這塊沃土上繼續(xù)辛勤耕耘,讓其開出更鮮艷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梁宏偉.《新校園》——《淺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生的寫字教學》.2017.
2.劉兆龍.《三維融合提升小學生寫字教學》.《中小學書畫》.2016.
(嵊州市東圃小學 浙江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