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歲英 王軍參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并作出了戰(zhàn)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要創(chuàng)新傳承方式,推進革命文化傳承傳播;要拓寬教育載體,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
[作者簡介]任歲英(1973-),女,漢族,河北平山人,西柏坡紀念館廉政教育館主任、中央部委舊址管理組負責人,文博館員,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王軍參(1972-),男,漢族,河北正定人,西柏坡旅游服務公司經(jīng)理,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 D6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10-0063-02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著眼更好保障和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fā)展、不斷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并作出了戰(zhàn)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的需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源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長于黨領導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中長期奮斗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決定著國家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性質和前進的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引領力。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內在的先進性、廣泛的包容性,決定了其在中國文化建設中居于主導和引領地位。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這一制度的明確提出,意味著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性地位和作用規(guī)范化制度化,意味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文化建設已經(jīng)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意味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將制度化、體系化地向前推進。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將極大地推進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極大地推進中國文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內容具體、廣泛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是一個新提法,需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它不僅特指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文化建設發(fā)揮引領作用的制度設計和體制機制,而且泛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全部文化建設制度。大體上包括三個基本方面:一是總體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即“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二是重點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xiàn)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全過程”。三是列舉一些主要舉措,包括“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
三、在新時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就是要持續(xù)推進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系統(tǒng)工程
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就是要在思想上堅定理想信念,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黨史、國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就是要發(fā)揮紅色資源的優(yōu)勢,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頭腦中牢記黨的宗旨,在工作、生活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樹牢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的實踐者。
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革命文化傳承傳播。習近平曾說:“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深挖細掘文化內涵,弘揚精神實質。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年代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努力保護好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傳承好紅色文化,更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做到古為今用。作為革命圣地的一員,要利用好得天獨厚的革命文化資源優(yōu)勢的同時,創(chuàng)新傳承傳播方式、方法,傳承好紅色基因,汲取中華民族前行的力量。采用新媒體技術,改進形式單一的陳展方式,著力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觀眾喜愛的精品陳列;創(chuàng)新宣教方式。繼續(xù)開展進機關、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等“西柏坡精神九進”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想看、樂于看、爭著看。推動革命文化更好地得到傳承、弘揚。
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華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西柏坡是聞名中外的革命圣地,有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實質和內涵。所以要建設好、維護好、使用好這塊瑰麗的歷史寶庫,多形式、多模式地拓寬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在組織開展好“3.23”“5.1”“7.1”“10.1”等主題教育日活動基礎上,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或新興媒體,用更“年輕”、更“接地氣”的方式傳播內容更加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全國人民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國家意識,增強每一個中華兒女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