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張曉
(鄭州隴海醫(yī)院 a.急診科;b.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研究顯示,肥胖是導致T2DM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的T2DM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1]。既往臨床治療肥胖型T2DM患者多使用胰島素,雖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會導致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增加,加重胰島素抵抗,進而提高血糖水平,形成惡性循環(huán)。二甲雙胍緩釋片是現(xiàn)階段治療肥胖型T2DM患者的一線藥物,在控制血糖、減輕BMI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但單獨使用對于部分患者效果欠佳。中醫(yī)理論認為肥胖型T2DM屬痰濕熱結證,三黃湯由制大黃、黃連、黃芩組成,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對癥治療能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鄭州隴海醫(yī)院收治的60例肥胖型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三黃湯、二甲雙胍緩釋片聯(lián)合治療方案,探討其對肥胖型T2DM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BMI等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鄭州隴海醫(yī)院收治的60例肥胖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40~69歲,平均(54.89±6.51)歲;病程1~7 a,平均(3.96±1.14)a;BMI 27.2~30.1 kg·m-2,平均(28.58±0.63)kg·m-2。觀察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41~68歲,平均(55.22±6.34)歲;病程2~7 a,平均(4.21±1.06)a;BMI 27.2~30.1 kg·m-2,平均(28.71±0.68)kg·m-2。兩組年齡、性別、BMI、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鄭州隴海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符合2015年《中國慢性疾病防治基層醫(yī)生診療手冊(糖尿病分冊)》[2]中T2DM診斷標準;③BMI≥27 kg·m-2。(2)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功能不全、神經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嚴重并發(fā)癥;②治療依從性差。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進行嚴格飲食控制、合理體育運動等干預。對照組口服二甲雙胍緩釋片(哈爾濱同一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226)治療,每天2~3次,最大劑量為2 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三黃湯治療。藥方組成:制大黃6 g,黃連3 g,黃芩10 g。每天1劑,水煎煮至200 mL,早晚各1次。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
1.4 療效評估標準治療3個月后評估兩組療效,減分率為治療前積分與治療后積分之差占治療前積分的百分比。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減分率≥70%,血糖恢復至正常水平或下降≥40%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減分率30%~69%,血糖水平下降20%~39%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減分率<30%為無效[3]??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5 觀察指標(1)兩組療效。(2)兩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 cell function,HOMA-β)、BMI。(3)兩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氧化應激指標,包括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各抽取患者3 mL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GSH-Px、CAT、MDA、SOD水平。
2.1 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HOMA-IR、HOMA-β、BMI水平治療前,兩組HOMA-IR、BMI、HOMA-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HOMA-IR、BMI低于對照組,HOMA-β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治療前,兩組GSH-Px、CAT、MDA、SO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GSH-Px、SOD水平高于對照組,MDA、CAT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HOMA-IR、BMI、HOMA-β比較
表3 兩組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胰島素抵抗是引發(fā)肥胖型T2DM的主要病理基礎,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型T2DM患者的炎癥反應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4]。因此,臨床需積極進行相關治療,以降低胰島素抵抗。
中醫(yī)理論認為,糖尿病屬“消渴”范疇,氣陰兩虛、痰瘀阻絡是其主要病機,治療應以化瘀調脂、益氣散結、清熱化痰為原則。三黃湯出于《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三黃湯由制大黃、黃連、黃芩等組成,其中制大黃可破積消滯、瀉腑通濁,瀉下焦之火;黃連具有清熱除煩之功效,瀉中焦之火;黃芩具有清瀉肺熱之功效,瀉上焦之火。三藥合用,可清三焦之熱[5]?,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三黃湯能阻止多種炎癥因子釋放,有效減少內毒素,發(fā)揮抑制急性炎癥的作用,且還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等水平,改善葡萄糖耐量,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三黃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肥胖型T2DM患者療效較好。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HOMA-IR、BMI較對照組低,HOMA-β較對照組高,提示三黃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肥胖型T2DM患者,可降低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BMI。
氧化應激反應與糖尿病關系密切,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失衡為糖尿病發(fā)病機制之一。GSH-Px、SOD能有效將體內氧自由基清除,避免機體遭受損傷,而肥胖型T2DM患者處于高糖狀態(tài),氧自由基水平較高,故機體受到損傷。MDA是一種氧化終產物,其水平反映肥胖型T2DM患者機體氧化應激水平,被用于評估脂質過氧化與組織損傷程度。CAT為機體代謝中產出的廢物,會損傷機體功能[7-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GSH-Px、SOD水平較對照組高,MDA、CAT水平較對照組低,提示三黃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肥胖型T2DM患者,可緩解氧化應激。
綜上可知,在飲食、運動干預及二甲雙胍緩釋片基礎上聯(lián)用三黃湯,可進一步提高肥胖型T2DM患者療效,減輕患者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緩解氧化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