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近些年學生或青少年群體頻頻出現思政素質水平低的問題,所以思政教學引起了廣泛重視,暴露出傳統(tǒng)思政教學中的很多問題,對此相關研究者認為思政教學應當滲透到其他課程中,讓思政教學與其他課程交互,可借助思政教學幫助其他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同時通過其他課程來更深入的傳遞思政信息,由此就產生了“課程思政”理念。該理念的提出迅速得到了教學領域的響應,開始積極推動理念落實,但不同課程實現課程思政的方式存在差異,因此本文研究中將以高職制圖課程為主,闡述“課程思政”理念概念、高職制圖課程教學的理念滲透方向與策略。
◆關鍵詞:高職制圖課程教學;“課程思政”理念;思政教學
可以說“課程思政”理念脫胎于傳統(tǒng)思政教學,即該理念的目的就是實現傳統(tǒng)思政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愛國情懷、政治立場、政治觀念、相關思想等思政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育。但“課程思政”與傳統(tǒng)思政教學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前者與其他課程相互融合,而后者則比較獨立,與其他課程幾乎沒有關系,這一現象就導致在傳統(tǒng)思政教學中,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思政學習是什么,說明學生思政學習行為是盲目的,這一現象在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也是一樣,學生因為缺乏目標,所以思政學習動力薄弱,思政學習水平普遍較低,說明傳統(tǒng)思政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得到改善,這時“課程思政”就成為了思政教學改善的主要方向,如何將該理念滲透于其他課程中,是相關人員應當重視的問題,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課程思政”理念概念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在其他課程中讓學生進行思政思考,通過這種思考學生能夠感受到思政教學的作用與意義,能同時認識到學習其他課程、學習思政課程的重要性,這樣就做到了學生專業(yè)素質及思政綜合素質全面培育,可見“課程思政”在功能上較于傳統(tǒng)思政教學更加突出,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正因如此,“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迅速開始在教學領域中擴張,大量人員對該理念如何滲透于其他課程的方法進行了研究,而在研究過程中能夠人們很快發(fā)現,“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并不容易,原因在于不同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得人們要將理念滲透于某個課程重視,就要針對該課程進行思政元素挖掘,且同一種挖掘方法在其他課程中基本是“行不通”的,由此表明“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方式必須具有針對性,不可盲目開展,而這也是相關課題研究的重點,理應得到重視。
2高職制圖課程教學的理念滲透方向與策略
2.1滲透方向
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理念的主要滲透方向大體有三,分別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具體見下文。
2.1.1教學內容
以往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展示的教學內容多為課程專業(yè)內容,與思政教學的關系并不大,但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完全可以對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進行開發(fā),或者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教學內容時,也能得到思政教學服務,同時實現專業(yè)素質、思政綜合素質培育目的。教學內容之所以是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理念滲透的主要方向,是因為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幾乎無處不在,有廣闊的思政元素開發(fā)空間,更有利于理念滲透。
2.1.2教學方法
單純的對高職制圖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挖掘,或直接將思政元素放入課程教學內容中是不夠的,這樣并不能保障學生去吸收、理解思政元素,大部分學生都不會自主進行思政思考,說明“課程思政”理念作用沒有全面發(fā)揮。針對這一問題,就必須以教學方法作為“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方向,通過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政思考,由此發(fā)揮思政元素作用,可見“課程思政”應當向教學方法方向滲透。
2.1.3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高職制圖課程教學的基礎,若教學模式不當,則以上滲透方向都不可能實現,因此“課程思政”對教學模式的滲透是必然的。根據當前高職制圖課程教學模式可知,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聽講既可,而學生在被動狀態(tài)下就很難進行思政思考,不會感知思政元素作用,說明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因此必須得到改善。
2.2滲透策略
圍繞以上三大滲透方向,下文將提出相關的滲透策略,分別為挖掘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交互關系;活用引導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政思考;重視傳統(tǒng)教育模式問題、構建新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2.2.1挖掘教學內容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交互關系
高職制圖課程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思政元素,這些思政元素一旦被挖掘出來就可以實現“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教師重點思考高職制圖課程教學內容的思政作用,由此賦予課程教學內容思政屬性,建立課程思政交互關系。例如某教師在高職制圖課程教學當中就對此進行了思考,隨后提出了一種以思政為主題的“制圖”教學內容,即首先對學生講解制圖基本理論、方法、制圖設計理念等,并進行相關實踐,其次要求學生以“愛國”為主題進行制圖設計,要求體現愛國主義情懷,此舉就會讓學生進行思政思考,探索何為“愛國主義情懷”,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愛國思政素質將逐漸提升,起到了思政教學作用,同時也兼顧了高職制圖專業(yè)教學目的。
2.2.2活用引導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政思考
傳統(tǒng)教學方法缺乏引導性,在此類教學方法基礎上高職制圖課程的思政元素難以發(fā)揮作用,因此建議教師以引導教學為目標,引入引導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政思考。所謂引導教學方法,是一種由教師提出引導性要求,借助學生主動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對要求進行思考,探索問題本質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高職制圖課程思政中,可以落實“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制圖案例”(與思政教育相關的案例),隨之向學生提問“圖中制圖設計主體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處?”,由此學生就會開始思考,觀察案例中思政主題,其思考過程緊貼思政,因此是思政思考過程,實現了“課程思政”理念滲透。
2.2.3重視傳統(tǒng)教育模式問題、構建新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應用時間比較悠久,很多教師對其中問題并不了解,甚至認為該教學模式沒有問題,因此要實現“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就必須先讓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清楚的認知,重視其中問題,這樣才能對新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教師對傳統(tǒng)模式問題有足夠的重視后,建議貼近現代“以人為本”教育原則對模式進行改革,如教學緊貼學生興趣,根據興趣取向斷則思政元素,由此在興趣的驅動下可保持學生良好的主動能動性,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理念滲透。
3結語
綜上,本文對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課程思政”理念概念、“課程思政”滲透方向與策略。通過分析可知,“課程思政”理念有必要滲透于高職制圖課程教學中,但要實現這一點要先找準方向,并對此進行細化,采用相關策略來實現目的,目的實現后“課程思政”理念可起到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質量,培育學生思政綜合素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桂萍.高職院校"社交禮儀"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定位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65(02):35-38.
[2]姜獻群.就業(yè)指導課程中思政教育理念滲透的教學研究[J].記者觀察:下,2018(30):130-131.
作者簡介
賀朝暉(1974—),女,漢族,湖南衡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單位: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