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明 李云龍
摘 ? 要:玉米新品種能夠解決傳統種植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植物在種植過程中易于受到周圍環(huán)境影響產生變化,在不同地區(qū)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種植質量也會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進行試驗示范工作中需要了解種植區(qū)的實際情況以及新品種在其中的種植情況,幫助人們更好地判斷玉米新品種在新地區(qū)種植時的種植質量。
關鍵詞:玉米新品種;跨地區(qū)種植;試驗示范
我國對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重視程度非常高,也在種植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與精力。我國種子企業(yè)也在不斷進行發(fā)展與完善,將更多的、更加優(yōu)質的種子運送到全國各地,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質量。而種子企業(yè)在進行玉米新品種推廣的過程中并不是直接將種子運送過去就可以直接進行推廣與種植,其中仍有較多的工作需要完成。而玉米新品種跨地區(qū)試驗示范工作是對玉米進行推廣種植工作前的重點工作。
1 ? 完善玉米新品種的信息介紹
在玉米新品種進行跨地區(qū)試驗示范工作過程中,需要對自身的產品進行更加詳細的信息介紹,輔助其他人更好地認識玉米新品種,而在進行玉米新品種屬性介紹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 ? 真實性原則
玉米新品種的性質越優(yōu)越,越能夠吸引種植戶,在進行新產品宣傳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將其優(yōu)勢進行傳播,但不能出現夸大成分,應保證玉米新品種宣傳數據的真實性。
1.2 ? 保證信息宣傳的全面性
玉米新品種在種植過程中有優(yōu)越于傳統玉米種植的優(yōu)勢,但是其也存在較多的不足。故而,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需要將其優(yōu)勢與不足同時進行宣傳,提升人們對玉米新品種的認識。
1.3 ? 應對措施宣傳
在進行玉米新產品宣傳的同時,需要對玉米新產品因存在的不足、所產生的應對措施進行宣傳,提升人們對玉米新產品的放心程度,讓人們更好地接受玉米新產品。
2 ? 試驗地域信息收集
同一品種種子在不同地區(qū)種植過程中其種植情況會因為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蟲害發(fā)生情況、氣候情況等多種原因,造成其生產情況的不同[1]。而在進行玉米新品種跨地區(qū)試驗過程中對試驗地區(qū)的信息進行收集,能夠輔助試驗人員更好地認識試驗地區(qū),進而對其種子的種植計劃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從而獲得更好的種植數據。在進行對試驗地域信息收集的過程中所收集的數據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2.1 ? 氣候數據收集
氣候條件是影響玉米生長質量的重要因素,氣候對于玉米的影響主要包含溫度以及濕度。玉米在實際生長的過程中對于溫度十分敏感,從現有的數據中可以發(fā)現,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適合在10 ℃以上進行生長,而室外溫度在6 ℃以下的情況下,玉米難以發(fā)芽,但是在較低溫度下,玉米產生爛種的情況較為常見。在對玉米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種子在10~12 ℃條件下18 d左右出苗;而溫度高于20 ℃的情況下,能夠在5 d左右出苗。故而,在對預試驗地區(qū)進行調查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溫度情況進行調查,試驗人員能夠根據溫度、水含量等氣候條件,對當地玉米生產情況進行預測,并制定相應的輔助玉米新品種更好生長的措施。而玉米在實際生長過程中對于濕度的要求不是很高,較為喜歡干燥環(huán)境。其在降水量較大的地區(qū)會出現減產情況,故而對于當地濕度調查十分重要。在對當地氣候條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主要需要調查兩個數據:一個是極限值,輔助相關人員判斷玉米是否適合在此地生長,以及輔助人們判斷玉米的種植周期。第二個是普遍值,普遍值能夠輔助相關人員對玉米新產品的生產情況進行預測。
2.2 ? 耕作制度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地域遼闊,造成我國各地在進行種植過程中其種植方式、種植周期、種植種類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當地的土壤結構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所造成的[2]。如就種植周期而言,由于我國南北方的差異,造成我國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南方可以達到1年2~3季,而北方基本上是1年1季。南方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由于濕度較大等因素,造成其在發(fā)芽中容易產生爛種情況,而這種情況在北方較為少見。故而,在對預試驗地區(qū)信息進行收集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耕作制度等信息進行收集,選擇條件更加適合玉米新品種生長的地區(qū)進行玉米種植工作,以保證玉米新品種能夠獲得更大的生產量。
2.3 ? 病蟲害情況
病蟲害情況是影響玉米生長質量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的病蟲害處理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對各地主要的病蟲害進行調查,能夠為玉米新品種種植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輔助相關人員更好地制定病蟲害防治措施。南北方在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病蟲害不同,對于玉米質量產生影響的情況也存在較大不同。而相同地區(qū)不同的地點中不同病蟲害的情況也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方嚴重、部分地方病蟲害較輕。故而,試驗人員在具體試驗區(qū)域選擇過程中需要按照玉米新品種對于害蟲的實際抵抗能力,更加合理地進行地區(qū)的選擇,確保玉米新品種在種植過程中能夠獲取更高的產量和質量。
2.4 ? 主要種植產品信息收集
不同的地區(qū)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農作物的選擇,而部分地區(qū)的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長期處于較為適合的生長狀態(tài),造成其逐漸產生退化的情況,生產質量在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對于新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由于近些年,部分地區(qū)在多次嘗試新產品種植過程中,其種植質量較低,甚至低于傳統作物的生產量,造成農民對新產品逐漸失去信心,不愿意接受新產品。故而,玉米新產品在新區(qū)域種植過程中推廣工作應逐步穩(wěn)定進行,使更多的人能夠清晰地認識玉米新品種,進而逐步提升農民對于玉米新品種的接受程度,促進其更好地發(fā)展。
2.5 ? 了解當地種植偏好
不同種類的玉米在同一產地生產過程中其生長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農民在進行品種選擇的過程中多會選擇更加好打理以及生產質量更好的品種進行種植,長此以往,各地在發(fā)展過程中就會形成較為統一的生產喜好。如,部分地區(qū)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更加傾向于長穗品種、部分地區(qū)更加傾向于矮稈玉米[3]。故而,在進行玉米新品種種植示范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選擇與當地人們種植習慣、喜好接近的品種進行試驗以及推廣。提升農民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輔助其產品在后期能進行更好的推廣與宣傳。
3 ? 試驗示范區(qū)種植信息收集
對試驗示范區(qū)的玉米新品種種植情況進行收集,能夠輔助相關的技術人員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玉米新品種的變化情況,以及生長優(yōu)勢等方面信息,了解其在新產地的實際生產情況,為今后種子的推廣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也為種子種植的改進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信息。
3.1 ? 種植情況數據收集
在同一個示范區(qū)進行種植的過程中,不同的種植人員會根據自身的經驗進行玉米的種植工作。部分種植人員喜歡較早進行種植,部分人員喜歡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進行種植,部分人喜歡澆水等等。研究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后,能夠找出種植質量較高的種植方式,從而整理出一套更加合理,也更加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種植手段,提升玉米新品種的生產質量,促進其更好地進行推廣與種植。
3.2 ? 玉米新品種適應性信息收集
玉米新品種在種植過程中為保證自身的種植質量,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產生部分變化,以適應當地的種植環(huán)境。如,部分南方品種在北方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產量增高的情況,而北方品種在南方種植的過程中會呈現產量降低的趨勢,以及其會根據當地的病蟲害情況展示出對不同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等。對玉米新品種在試驗區(qū)的實際表現情況進行收集,能為試驗人員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數據,為后續(xù)的種植工作提供一定的數據參考[4]?,F階段,在進行品種表現數據收集的過程中,其主要收集的數據包含抗病性、豐產性、適應性等方面的變化。
3.3 ? 數據比較工作
在進行數據收集工作后,需要將所收集的數據與當地原有產物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新產品在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勢以及不足,聽取當地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對新產品的評價等方面信息,為自身產品調整統一思路,輔助自身產品更好地進行改進與完善[5]。
4 ? 結束語
玉米新產品是在舊產品的基礎上,對其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的產品,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有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然而,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一定的變異,在各個地方的生長情況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各地建立玉米新產品種植示范區(qū),能夠幫助人們判斷其是否適應當地的實際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更高的產量,在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 1 ] 王新勤,李福平,趙舒鵬.淺談玉米新品種跨地區(qū)試驗示范工作[J].種子世界,2001(3):5.
[ 2 ] 尉棟.淺談玉米區(qū)域試驗新品種的綜合評價[J].農技服務,2017(10):14.
[ 3 ] 楊志杰.淺談搞好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J].種子世界,2014(1):12-13.
[ 4 ] 祝紅偉,韓艷素.如何做好玉米新品種的高產示范工作[J].種子科技,2010,28(10):14.
[ 5 ] 劉敬宗,諶德友,王澤君,等.雜交水稻品比試驗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種業(yè),20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