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瓏 胡敏
摘要:[目的/意義]介紹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基本情況及近年工作,并從業(yè)界角度展望知識管理的應用前景和未來發(fā)展。[方法/過程]通過對國際圖聯(lián)2017-2019年知識管理專委會會議進行梳理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介紹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具體工作以及未來知識管理的發(fā)展前景。[結果/結論]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對擴大知識的影響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我們應該將知識管理大膽引入到圖書館,使之成為活躍理論,并通過更多的學科交叉和合作,不斷壯大知識管理理論的發(fā)展。
關鍵詞: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知識管理? 未來思考
分類號:F270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0.019
引用格式:肖瓏, 胡敏.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近年工作與知識管理未來思考[J/OL]. 知識管理論壇, 2020, 5(4): 210-218[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15/.
1? 簡介: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本文主要介紹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以下簡稱“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Knowledge Management Section)的基本情況、近年開展的主要工作以及筆者在該專委會工作中的見聞和一些思考。首先介紹一下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基本情況。
1.1? 基本概況
國際圖聯(lián)從成立至今已經(jīng)走過80多個年頭,它共有44個專業(yè)委員會,每個專委會都有一個代碼,最前面的代碼是02,知識管理專委會的代碼是47,由此可見,于2003年才成立的知識管理專委會在IFLA專委會中是屬于成立比較晚的。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目前有20位委員,由來自希臘、美國、法國、匈牙利、肯尼亞、加拿大、烏干達、德國、中國等國家的學者組成,其中主席E. Semertzaki女士是希臘人。美國委員占比最多,有8人;其次是中國委員,有4人,包括大陸地區(qū)3人(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澳門地區(qū)1人。知識管理專委會不僅在IFLA網(wǎng)站上有官網(wǎng)(https://www.ifla.org/km,見圖1)[],在很多其他社交媒體上(如Facebook、Twitter、Google+)都有它的官方賬號。
1.2? 任務與使命
關于IFLA知識管理專委會的任務與使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促進圖書館和信息領域對知識管理及其相關知識的更深理解;②跟蹤知識管理的最新發(fā)展,促進其在國際圖聯(lián)社群內的應用實施;③提供知識管理領域內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特別是類似知識共享、績效評價以及價值導向框架;④探索知識管理實施的利弊;⑤為圖書館員及其機構提供國際平臺,以開展專業(yè)交流、理解知識管理的意義;⑥支持知識管理文化在信息及圖書館領域中的實現(xiàn);⑦通過開發(fā)活動項目,支持信息專業(yè)人員努力在其組織內實現(xiàn)知識管理,幫助圖書館應用知識管理;⑧提高圖書館員的知識管理技能。
從知識管理專委會的使命上可以看出,知識管理專委會既要推動知識管理在圖書情報業(yè)界的應用,同時也要跟蹤知識管理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此外,知識管理專委會的人員組成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委員來自圖書館領域,也有很多來自學界的學者,還有一些企業(yè)知識管理人員等,非常具有國家和行業(yè)的代表性。
1.3? 具體工作
筆者在知識管理專委會工作期間,具體工作很多,主要包括以下6項:
(1)組織年度專題會議。IFLA知識管理專委會每年都會組織一個專題會議,每次大約1-2天,為了能夠節(jié)省參會人的各種差旅和時間支出,這個專題會議通常放在國際圖聯(lián)大會報到的前一天,屬于國際圖聯(lián)大會的會前“衛(wèi)星會議”(Satellite Meeting)系列,這樣很多人可以一并參加知識管理專題會議和國際圖聯(lián)大會。
(2)組織開放主題論壇。在國際圖聯(lián)大會期間,知識管理專委會還會組織舉辦不止一個以演講和提問討論為主的開放主題論壇(Open Session),有時還與國際圖聯(lián)其他專業(yè)委員會合作,拓展以知識管理不同方面為主題的會議和項目,從而探討共同興趣。
(3)組織咖啡論壇。知識管理專委會還會組織以引導性發(fā)言和分組討論為主的知識管理咖啡論壇(Knowledge Café),大家通常會提出一些論點觀點,然后做一些討論,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活動。
(4)調研專業(yè)學會在資訊和圖書館領域內如何影響和支持知識管理的實施,分享“最佳實踐”實例和案例。
(5)支持“數(shù)字人文與數(shù)字學術特別興趣小組”(Digital Humanities and Digital Scholarship Special Interest Group)成立,共同開展工作。
(6)宣傳與傳播知識管理。如在國際圖聯(lián)期刊IFLA Journal上出版“知識管理專號”(Knowledge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維護各種社交網(wǎng)絡交流工具(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建設維護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網(wǎng)站,協(xié)助制定戰(zhàn)略規(guī)劃及每年的行動計劃(Action Plan),每年出版兩次“知識管理通訊”(KM Newsletter)等。
國際圖聯(lián)是一個由志愿者組成的非盈利性組織,在IFLA做志愿者是比較辛苦的,筆者一開始參會時沒有這個意識,但在擔任知識管理專委會委員之后,對此深有體會。國際圖聯(lián)除了專設秘書長和總部的少數(shù)工作人員,所有人都是志愿者。國際圖聯(lián)主席往往是某個圖書館學會的主席或某個圖書館館長,其他人更是如此,知識管理專委會的20個人,從主席到工作人員、信息協(xié)調員、秘書、委員,都是對知識管理領域有興趣的志愿者,每個人都要承擔很多工作,但是沒有任何的報酬。雖然如此,志愿者可以從工作中、從各國同行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中學到很多新的東西,獲取很多新的知識。
國際圖聯(lián)大會每年都會給最活躍的專委會頒獎,知識管理專委會連續(xù)兩次在年度大會上被主席授予IFLA最活躍和最具影響力獎(2019年獲獎證書見圖2)。雖然很遺憾兩次都沒有獲得金獎(Winner)而是銀獎(Special Mention),但是能夠連續(xù)兩年獲得第二名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極大肯定,因為知識管理專委會為了能夠擴大知識管理的影響,舉辦活動的次數(shù)要超過很多其他專委會,所以影響也越來越大。
2? 學術活動:2017-2019年知識管理專委會會議簡述
下面將介紹知識管理專委會最近3年的學術活動。因為活動很多,重點講兩個會議:? ? ①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年度專題會議,也就是在國際圖聯(lián)大會之前召開的“衛(wèi)星會議”;②一部分開放主題論壇,從這些會議的討論內容中,可以看到知識管理的發(fā)展態(tài)勢。
2.1? 2017年IFLA大會的專題會議及開放主題論壇
2017年IFLA大會在波蘭著名歷史城市弗洛茨瓦夫(Wroclaw)舉行[]。知識管理專委會在弗洛茨瓦夫經(jīng)濟管理大學圖書館召開了以“知識管理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為主題的專題會議,會議的兩個分主題分別是理論方法和實踐案例。主旨發(fā)言是從波蘭華沙生命科學大學經(jīng)濟學院邀請的教授J. Paliszkiewicz博士主講“知識管理的未來”,她認為知識管理的未來發(fā)展很可期,但會因為國家、文化、機構的不同有很大差異。言外之意就是知識管理沒有一個統(tǒng)一強求的標準,要有一個適當?shù)亩ㄐ?、定量方法來看待和評估知識管理。實際上筆者參加會議時,從各類發(fā)言和討論中了解到,知識管理的發(fā)展已進入實施階段,關鍵在于如何實現(xiàn)[]。
在IFLA大會期間,知識管理專委會組織了以“知識管理如何影響機構的變化”(How 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 Change Agency?)為主題的開放論壇,論壇給予筆者最大的體會就是發(fā)言的同行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類型圖書館,例如政府圖書館、議會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術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企業(yè)圖書館等,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類型的圖書館來嘗試進行知識管理應用和實踐,如德國代表的“未來知識管理:作為虛擬創(chuàng)客空間的圖書館”、芬蘭代表的“Vantaa城市圖書館的精準知識管理”、比利時代表的“議會研究服務圖書館的比較無知學和知識管理”、瑞典代表的“Uppsala大學圖書館的組織變革”、科威特代表的“激發(fā)個人網(wǎng)絡潛力以支持知識管理”,筆者則做了一個關于“知識管理在大學圖書館機構重組中的應用: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的發(fā)言,這是一個知識管理方面的絕佳案例,因為在2016年參加IFLA大會的咖啡論壇時,筆者在討論組里簡單介紹了201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機構調整,當時參會的幾個館員有很大興趣,還有人詢問細節(jié),所以2017筆者專門投稿并做發(fā)言。
2.2? 2018年IFLA大會的專題會議及開放主題論壇
2018年IFLA大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代表合影見圖3)。知識管理專委會召開了以“知識管理是新的圖書館科學嗎?”(Is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New Library Science?)為主題的專題會議,兩個分主題則聚焦在發(fā)展趨勢和案例研究上,分別是“知識管理在圖書情報學界和大學圖書館的趨勢”和“知識管理在圖書館和情報機構的成功與失敗:案例研究”。因為這次會議是在亞洲召開的,筆者是那一年的組委會主席,經(jīng)黃如花老師推薦,邀請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周力虹博士做主旨報告。周博士的演講主題是“知識管理作為圖書館學的新視角”,介紹了知識管理在中國圖書館學和情報學教育中的發(fā)展、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這方面的概況,并探討知識服務和知識管理的關系。周博士的報告不僅整體精彩,而且在之后的提問和討論中回答也很出色。此外,在蕭德洪館長領導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qū)圖書館作為承辦館,把此次會議會務組織得非常好??梢哉f,在2018年知識管理專題會議中,中國人大放光彩,讓整個會議真的散發(fā)出亞洲的魅力,得到知識管理專委會委員們的熱烈稱贊。因為知識管理專題會議是不收會議費的,所以參會學生也比較多,大家在討論中都覺得知識管理在圖書館學教育中應該或已經(jīng)占有一席之地,但距離成為獨立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該不斷地推進[]。
同年的國際圖聯(lián)大會期間,知識管理專委會開放論壇把知識管理和數(shù)字學術相結合,主題是“數(shù)字學術與知識管理:在數(shù)字世界建立信心”(Digital scholarship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building confidence in the digital world)。此次會議,有很多來自新加坡、中國、日本、埃及、美國等國家代表發(fā)言,如新加坡代表的“信息超載時代以權威內容建立信任: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經(jīng)驗”、中國代表的“面向數(shù)字學術的數(shù)字學術技能和圖書館員培訓: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案例”、日本代表的“數(shù)字學術的問題導向策略或擴展基礎設施:日本數(shù)字圖書館和數(shù)字檔案館政策與項目回顧”、埃及代表的“在圖書館目錄上實施開放數(shù)據(jù)連接建議”、美國代表的“跨學科學術的主題或元數(shù)據(jù):對學術圖書館的挑戰(zhàn)與機會”“信任國際數(shù)字內容:開放獲取和對世界銀行信息的存取”,筆者從各位代表的發(fā)言中感受到,雖然知識管理讓位給了數(shù)字學術,不再是會議的熱門話題,但在數(shù)字學術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實際作用。
2.3? 2019年IFLA大會的專題會議及開放主題論壇
2019年IFLA大會在希臘雅典舉行[]。知識管理專委會在愛奧尼亞大學召開了以“人工智能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Impact on Libraries)為主題的專題會議。當時已經(jīng)很難把知識管理作為一個專門的話題,所以我們討論了很久,最后還是用了一個最時髦的詞——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請來做主旨發(fā)言的演講者是Elsevier出版公司專門做這方面工作的M. DeKleijn女士,她發(fā)言的題目是“人工智能:知識如何創(chuàng)造、傳遞和利用”。AI是此次會議幾個發(fā)言的熱門話題,但AI和知識管理有什么關系大家還說不清楚[]。
2019年國際圖聯(lián)大會期間的開放論壇還是很成功的,尤其是知識管理專委會聯(lián)合信息技術委員會一起主辦的,以“數(shù)據(jù)挖掘和人工智能:在圖書館和信息機構中轉化知識管理和信息服務的人工智能和數(shù)據(jù)挖掘”(Data mi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to transform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為主題的主開放論壇是當年IFLA大會上極受歡迎的論壇,300 人的會場座無虛席(見圖4),很多人站著或者坐在過道上,討論熱烈。幾個發(fā)言都得到很大反響,如美國代表的“人工智能、數(shù)據(jù)挖掘和信息服務:數(shù)據(jù)驅動變化”“Yewno平臺:將數(shù)據(jù)轉化為信息、將信息轉化為知識”,芬蘭代表的“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的Oodi虛擬信息助手在手機應用程序中為訪問者提供服務”,新加坡代表的“文本挖掘、實體鏈接: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歷程”,日本代表的“數(shù)字圖書館新功能:提高國家膳食圖書館的可發(fā)現(xiàn)性”,印度代表的“大英圖書館推文的實施情感分析”等,分享了大量數(shù)據(jù)方面的應用。此外,知識管理專委會支持的數(shù)字人文與數(shù)字學術特別興趣小組(SIG)還另外舉辦了兩個聯(lián)合論壇,其中一個論壇分享了很多數(shù)字人文和數(shù)字學術的案例,另一個論壇主要是講數(shù)字學術和館藏發(fā)展。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數(shù)字人文雖然是熱門話題,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心來積累數(shù)據(jù);特藏服務與保護修復要同時進行,絕不可忽略任何一方面。
3? 思考:知識管理未來發(fā)展——業(yè)界角度
3.1? 關于應用前景
首先從圖書館業(yè)界以及一個圖書館管理者的角度來談一點想法。值得肯定的是,知識管理是圖書館領域從經(jīng)濟管理領域引進的先進理論,這是一個為實際應用準備的理論,所以要思考下其應用前景。
既然知識管理是從企業(yè)管理引進的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那么到底該如何去理解它的應用呢?其最基本的定義——在對的時間,把對的知識,傳遞給對的人[]。大家常常提到要通過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海量的知識組織化、個人的知識團體化從而使知識增值,通過知識管理提高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在圖書館管理中,究竟什么是知識管理呢?圖書館管理中哪些是隱性知識,哪些是顯性知識?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是什么關系?知識管理如何應用?筆者在圖書館業(yè)界工作多年,這是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還沒有思考和總結清楚。所以在最近幾年參加知識管理專委會的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是2017年大家還在討論知識管理的新方向,到了2019年就只悶頭討論數(shù)字學術、數(shù)據(jù)挖掘、人工智能,知識管理不再是熱門話題了。所以我們需要仔細想一想,知識管理究竟是成熟了還是過氣了?其中又到底什么成熟了,什么過氣了呢?此外,我們也常說知識管理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它跟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大家就討論人工智能;它跟數(shù)據(jù)挖掘結合在一起大家就討論數(shù)據(jù)挖掘;它跟數(shù)字學術結合在一起大家就又討論數(shù)字學術……從這些討論中,我們到底是見證了什么?是知識管理被各個領域真正廣泛應用了,還是因為知識管理要發(fā)展不得不去蹭熱點?這也確實是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還是應該借鑒企業(yè)的經(jīng)驗,例如華為公司認為“知識管理的價值在于用”,像華為這樣的企業(yè)是有設置知識管理部的,其目標就是要讓知識管理能夠為華為公司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像我們做這方面研究的人,應該大膽地引入知識管理到圖書館,讓它成為一個活躍的、應用于實踐的理論,而不是僅限于理論層面的一般性討論。
筆者建議多收集圖書館的案例,很多案例其實有知識管理的屬性,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應用知識管理的理論來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繼而反過來再把這些理論引入到圖書館管理實踐中,讓圖書館管理者對知識管理和它的意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是一種“江河入海,永不干涸”的做法,下面將通過兩個例子進行闡述。
北京大學圖書館在2015年曾經(jīng)做過業(yè)務重組和機構調整[],目的是為了圖書館今后的業(yè)務發(fā)展,因為當時的機構情況限制了很多工作的開展。為突破這個瓶頸,2015年6月,北京大學圖書館進行了機構重組與業(yè)務調整。打破了以往以“文獻流”為基礎的部門設置——如采訪、編目、流通、咨詢、古籍、特藏、系統(tǒng)、行政等,轉而以用戶為核心、以“知識流”(見圖5)為基礎,重新組織了業(yè)務部門,成立了七大中心:資源建設中心、學習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信息化與數(shù)據(jù)中心、特色資源中心、古籍圖書館、綜合管理與協(xié)作中心,崗位也做了很多調整。機構大幅度調整之后,業(yè)務創(chuàng)新、工作流程、崗位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圖書館的工作和業(yè)務發(fā)展堪稱飛躍。
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很多圖書館都來北京大學圖書館取經(jīng),并進一步根據(jù)本館的情況做機構調整,但是沒有人分析這與知識管理有什么關系。當筆者用知識管理和知識服務的理論去做分析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很多這方面的理論可以應用,所以之后在2017年的IFLA大會發(fā)言時做了這個案例發(fā)言,分析這么做的效果確實很好[]。這也說明,確實很多人都沒有把應用案例重視起來,而實際上圖書館業(yè)界是有很多類似案例存在的。
第二個例子是北京大學按教育部要求援建山西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也進而援建山西大學圖書館。在援建山西大學圖書館的過程中,筆者有這樣一個深切的體會:知識是無形的、隱性的,要讓它轉化為顯性的并真正轉變?yōu)槟芰?,才能彰顯知識的力量。所以要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讓每個館員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雖然北京大學圖書館對山西大學圖書館的援建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這中間新冠疫情還持續(xù)好幾個月,但由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分享了很多知識和經(jīng)驗,山西大學圖書館在很短時間內就做了很多的事情,例如:對館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對圖書館空間逐步進行調整,在山西大學真正建立起包括講座和課程等在內的信息素養(yǎng)體系,為學校提供學科競爭力分析服務,對借閱政策進行調整,山西大學圖書館因此得到學校各方面廣泛的贊揚。此外,山西大學圖書館還開始了回溯編目建庫,之前中層管理人員沒有回溯編目經(jīng)驗,但不做回溯編目100多萬冊圖書就無法流通,所以基礎性工作就必須要做起來。因為筆者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多年負責儲存館和分館的回溯編目建庫,就把這些經(jīng)驗全部用在山大圖書館,回溯編目很快就做了起來。
這種援建雖說是政府行為或者說是學校(北京大學)行為,但如果我們應用知識管理理論來分析的話,它實際上就是一種知識分享,就是我們說的“在對的時間,把對的知識,傳遞給對的人”。因為這樣的分享,山西大學圖書館不用走很多彎路,就可以直接把工作做起來。好比華為公司“班長的戰(zhàn)爭”,要支撐班長的戰(zhàn)爭也就是中層的工作,能夠讓一線的班長快速找到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知識管理是必須的。這種中層干部的直接援建,可以在一個建設實施的層面直接分享和用到很多經(jīng)驗和知識,能夠把工作盡快地做起來并且做好。
以上這兩個案例不是為了給北京大學圖書館或筆者本人吹噓什么,而是希望如果我們把像這樣的案例搜集起來,用知識管理理論來做分析,其實對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
3.2? 關于理論發(fā)展的建議
從理論發(fā)展的角度來談知識管理未來發(fā)展的話,實際上還是建議盡可能擴大學科交叉。筆者在IFLA開會的時候感知到,盡管知識管理現(xiàn)在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但是很多人希望能夠把它應用在各個方面。所以如果想要讓知識管理能夠有很大的發(fā)展,甚至擴大發(fā)展成為一個比較獨立的理論和學科,那就要盡可能把它應用到更多的領域,比如圖書館管理、數(shù)字學術、數(shù)字人文、信息技術、數(shù)據(jù)挖掘服務、人工智能等,只有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多的分享、更廣泛的研究和更多的滲透、更多的交叉與合作,知識管理理論才會不斷壯大。知識管理源于企業(yè)管理理論,但不限于企業(yè)管理理論,希望它能在圖書情報檔案學領域里落地生根,入鄉(xiāng)隨俗。
4? 結語
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徐直軍說:“各級主管一直在苦惱如何持續(xù)提升員工的作戰(zhàn)能力,如何確保業(yè)務效率與質量不斷得到提升,一直在尋找解決此苦惱的鑰匙。我認為知識管理正是大家要尋找的鑰匙。”筆者認為這一道理在圖書情報業(yè)界也完全適用。
參考文獻:
[1]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官網(wǎng)[EB/OL]. [2020-07-22]. https://www.ifla.org/km.
[2]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IFLA jour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ibrary innov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EB/OL]. [2020-07-2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toc/iflb/46/1.
[3] 國際圖聯(lián). 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2017 [EB/OL]. [2020-07-22]. https://2017.ifla.org/.
[4]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2017年專題會議官網(wǎng)[EB/OL]. [2020-07-22]. https://sites.google.com/view/ifla2017km/.
[5] 國際圖聯(lián). 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2018 [EB/OL]. [2020-07-22]. https://2018.ifla.org/.
[6]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2018年專題會議官網(wǎng)[EB/OL]. [2020-07-22]. http://www.ifla2018km.icoc.bz/.
[7] 國際圖聯(lián). 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2019 [EB/OL]. [2020-07-22]. https://2019.ifla.org/.
[8] 國際圖聯(lián)知識管理專委會. 2019年專題會議官網(wǎng)[EB/OL]. [2020-07-22]. https://sites.google.com/view/ifla-2019-km/home.
[9] 邱子恒.知識管理與知識組織[M].臺北: 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006.
[10] 朱強, 別立謙.面向未來的大學圖書館業(yè)務與機構重組[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6(2): 20-27.
[11] XIAO L.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of academic libraries: a case study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J/OL]. IFLA journal, 2020, 46(1): 15-24 [2020-07-2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eprint/MKENT7NCYWUJKMEYECPK/full.
作者貢獻說明:
肖瓏:負責論文設計與具體內容;
胡敏:負責論文成文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