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嘉 王新梅
大眾驗光配鏡的過程中,選擇鏡架的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在選擇鏡架時,首先應滿足視覺功能需求,其次才是美觀。一副合格鏡架的選擇會讓精準配鏡事半功倍,在為患者選擇合適鏡架時需遵循諸多原則。
每款鏡架在鏡腿內(nèi)側(cè)或鼻梁上都有標注數(shù)據(jù),比如方框標注法:“56□17-135”,表示鏡架的鏡圈尺寸為56mm,鼻梁寬17mm,鏡腿長135mm;基準線標注法:“55-18-140”,即鏡圈尺寸為55mm,鼻梁尺寸為18mm,鏡腿尺寸為140mm。面寬定量檢測可以使用面寬測量儀,或測量患者雙耳頂點的距離。合適的面寬應在鏡架與面部接觸部位插入一張A4紙,不會過緊或過松。
面寬測量儀
插紙法
面寬測量的方法
面寬與鏡架不符:鏡架面寬過小,鏡面彎外翻,與面彎反向,會產(chǎn)生棱鏡效應、屈光度偏差;其次鼻托失去支撐下滑,鏡片光學中心下移,鏡架傾斜角變化等。面寬過大:鏡架易松脫下滑,瞳高下移,有效屈光度變化。
面寬過大(左圖)、面寬過小(右圖)
雙眼瞳孔映光點(光學中心)之間的距離被稱為瞳距,因為大部分人雙側(cè)面部不完全對稱,所以應測量單眼瞳距,選擇瞳距儀或瞳距尺測量單眼瞳距并記錄。
瞳距尺(左)、瞳距儀(右)
1.2.1 瞳距尺的使用方法
檢者與被檢者檢查時,相互位置應保持平視,直尺必須放在眼睛的平面位置上,具體的測量方法有如下幾種:
角膜緣法:測定眼的角膜內(nèi)緣到另一眼的角膜外緣的水平距離。
瞳孔緣法:測定一眼的瞳孔內(nèi)緣到另眼瞳孔外緣的水平距離。
角膜映光點法:測量兩眼角膜映光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瞳孔中心法:測定一眼的瞳孔中心到另一眼瞳孔中心的水平距離。
1.2.2 瞳距儀遠、近測量方法
調(diào)試測試距離旋鈕,將無限遠或者近距離測試距對準定標線,開啟電源開關將瞳距儀鼻托、額托對準被測者鼻粱和前額,讓被測者雙手自行固定測試位置,推移測試手柄,選擇測試右眼、左眼或雙眼瞳距,囑被測者雙眼自注視視窗注視光標,推移左、右測試鍵,使測試線與角膜映光點重合,記錄被測眼的雙眼瞳距和單眼瞳距,單位為mm,重復2次取平均值作為被檢者的遠用或近用瞳距,核對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如需測量單眼瞳距時,如斜視眼等可調(diào)節(jié)儀器下部的遮蓋板鍵,將一眼遮蓋后可測得單眼瞳距,讀取PD數(shù)值。還可切換PD/VD鍵,可測得角膜間的距離,最后關閉瞳距儀。
1.2.3 注意事項
瞳距誤差大,偏離光學中心,容易導致棱鏡效應,影響視覺質(zhì)量,增加視疲勞,度數(shù)增長快。需特別注意一點:斜視瞳距、原鏡瞳距誤差較大,改為正常瞳距會產(chǎn)生不適感,長期配戴錯誤數(shù)據(jù)的眼鏡會造成外眼斜或內(nèi)眼斜。因此,瞳距的準確測量對于患者獲得較好的視覺體驗有很大幫助。
在準確測量瞳距后,可以根據(jù)瞳距、鏡片直徑、鏡架尺寸3個參數(shù)為患者選擇合適鏡架,一般根據(jù)下面公式計算鏡架是否可以加工某一瞳距的眼鏡:
鏡片中心水平移心量X=(鏡圈幾何中心水平距-瞳距)/2
鏡片中心允許移心量X2=(鏡片直徑-瞳距-余量)/2
余量是指眼鏡片的損耗量和預留量,數(shù)值為2mm~3mm,考慮左右單眼瞳距,當X2≥X時,加工的眼鏡合格,當X2<X時,加工的眼鏡不合格。選擇過大或過小的鏡架導致鏡片的直徑無法按照國家GB13511-1999配裝眼鏡質(zhì)量標準加工,瞳孔中心違規(guī)移心會產(chǎn)生棱鏡效應。
合適的鏡架配戴效果
瞳高不正確就不能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會使患者視物產(chǎn)生棱鏡效果,出現(xiàn)如視覺疲勞、度數(shù)增長快等問題。因此,需查看配鏡處方、鏡片的品種、患者的單眼瞳距、配鏡用途(遠用/近用)等信息。
開始點瞳前的操作主要為在撐片上全面精準定位:a.鼻橋中心為基點,水平畫出左右眼瞳距點;b.以鏡片水平為基準,在瞳距點上畫出瞳距垂直線;c.左右眼以框高1/2處打點,兩點連線畫出中心水平基準線(十字交叉),瞳距垂直線上1/2處;d.自十字中心向上每2mm做標記點,做5個標記點,作為瞳高測量依據(jù)。
開始點瞳,患者自行配戴微調(diào)后的鏡架,調(diào)整座椅高度確保加工師和被檢測者的眼睛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與加工師面對面40cm距離端坐,將筆燈置于左眼下,閉上右眼以避免平行視差,左眼注視對方右眼,確認反光點位置,請被測者看右眼,重復以上的步驟以測量另一眼,觀察患者角膜映光點位于撐片瞳距垂直線(5個標記點)位置,并多次確認。
取下鏡架,把測量好的數(shù)據(jù)標記在撐片上。鏡框下沿到記錄點的距離就是瞳高。在加工鏡片后,視軸與鏡片中心點精準吻合。
鏡眼距是指眼鏡片后頂點到眼球前面角膜頂點的距離,一般為12mm。所用工具為眼鏡數(shù)據(jù)采集尺,患者配戴鏡架且端坐。加工師從側(cè)面與患者保持眼位水平,觀察角膜頂點與鏡片后表面的距離。鏡眼距改變后,平行光線經(jīng)該鏡后將不再聚焦,產(chǎn)生的像差就越大,有效光度隨之改變。左右眼的鏡眼距也要一致,若有差距,會產(chǎn)生像差不同,融像產(chǎn)生不適感。
鏡片前彎弧度標準數(shù)據(jù)在170°~180°之間,鏡面彎尺與鏡架水平放置,找出鏡角彎弧度?;颊吲浯麋R架時鏡面彎大于180°做出來的眼鏡,眼鏡面彎不能貼合患者面部的彎度,會產(chǎn)生鏡眼距增大,出現(xiàn)棱鏡效果,光學度數(shù)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
傾斜角指鏡角的垂直線與鏡片的夾角。所需工具為傾斜角測量尺,最佳傾斜范圍在8°~15°,患者配戴鏡架,端坐位測量尺傾斜度標尺端于抵置鏡片表面外端底部,讀取數(shù)值。功能性眼鏡要求的傾斜角不同,如漸進鏡片和雙光鏡片的傾斜角通常較大,而非球面的鏡片傾斜角較小。
鼻梁高低、寬窄特點對選擇鏡架鼻托有特殊要求,鼻梁高挺最好選擇固定型、托葉活動型鼻托的鏡架,但要考慮鏡眼距12mm,防止過矯、足矯。對于塌鼻梁、平實鼻的患者,則選托葉活動型鼻托鏡架,加工師可以根據(jù)鼻梁形狀改變鼻托支架高低和托葉角度,達到支撐作用。
鼻托葉共有3個角度:
a.前角:正視時,鼻托長軸與垂線的夾角,一般為20°~35°;
b.斜角:俯視時,鼻托平面與鏡圈平面的夾角,一般為25°~35°;
c.頂角:側(cè)視時,鼻托長軸與鏡圈背面平的夾角,一般為10°~15°。
近視、遠視屈光度高的患者選擇全框金屬或板材的鏡架,鏡架材質(zhì)要輕,比較輕的材質(zhì)有純鈦、薄片板材以及TR材質(zhì)等,不建議配戴半框鏡架和無框鏡架。屈光度為低度近視可選鏡架范圍比較廣,但要注意瞳距、鏡片直徑,無框鏡架選擇鏡片需要有韌性的1.60MR-8鏡片。屈光度為低度遠視、老花,應盡量避開拉絲鏡架和無框鏡架,原因在于:①受外力,邊緣易崩邊;②無框鏡架,鏡片易開裂,螺絲松動后瞳距、瞳高、散光軸位易發(fā)生變化。
以成人漸進多焦點眼鏡為例,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a.鏡架框高要在鏡片要求的框高范圍內(nèi),長通道的框高(32mm以上),短通道的框高(24mm以上);b.鏡架的鏡形,應選擇方形,近用光度鼻側(cè)保留最大;c.選擇鼻托可調(diào)整;d.鏡面彎170°左右(可調(diào)整);e.選擇穩(wěn)定度好的鏡架,如金屬鏡架;f.選擇瞳距移心量較小的鏡架;g.前傾角、垂俯角可調(diào)整。
橢圓形臉:這種臉型鏡架款式可挑選范圍廣;
方形臉:棱角分明,看起來總是端正和嚴肅。建議配戴鏡框呈圓型的或橢圓型的鏡架,使臉部的輪廓線顯得柔和;
圓型臉:圓型臉的特點是面頰圓潤,下巴渾圓,建議配戴棱角較分明的眼鏡;
長型臉:建議寬邊、大框鏡架;
瓜子臉:這種臉型的下半部分線條流暢且較勻稱,建議選擇橢圓型的、線條較分明的眼鏡。
主要調(diào)整兩個鏡片平面線之間的夾角,在170°~180°之間。
鼻托的調(diào)整標準必須是鼻托葉面跟鼻梁全部接觸,同時保證鏡眼距是12mm。
鏡腿與鏡面的張角在80°~95°之間。
垂直與鏡面的夾角在6°~15°之間。
兩鏡腿要左右對稱,鏡腿垂俯角高低一致。
讓垂內(nèi)角更貼合配戴者的耳朵,需要進行加熱處理,塑料腳套如果不經(jīng)過加熱處理就調(diào)整,經(jīng)常會發(fā)生斷裂。
眼鏡戴久了螺絲可能會松動,這時需要用專門的螺絲刀鎖緊螺絲,當然也不能太緊,不然會在使用時造成不便。
調(diào)整好的眼鏡打開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兩個鏡腿要在一個平面上。合上鏡腿時,鏡腿也要在一個平面上。
由上可見,一副合適鏡架的選擇與驗配是需要多個因素作用的,只有將鏡架的各個因素都調(diào)整妥當,才可以真正達到矯正視力,提供健康視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