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萍 何娟 鄶濱
摘要:英語教育是開發(fā)嬰幼兒智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從嬰幼兒生理、心理發(fā)育及語言學的
角度來看是切實可行的。但嬰、幼兒時期的英語教育應有不同的側重,突出科學性與趣味性。
關鍵詞:英語教育;嬰幼兒;智力
1. 引言
英語教育可以說是開發(fā)嬰幼兒智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所謂智力,即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理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全然能體現的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如果把0~17歲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從0~4就能達到50%。人的許多能力,譬如學習口語的能力就在幼兒期形成,稱為“最初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因而嬰幼兒時期進行英語教育,促進語言中樞神經系統的發(fā)育與完善,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基于嬰幼兒發(fā)育各時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嬰幼兒實施的英語教育應有不同的側重。
2. 嬰兒時期
一歲前為嬰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嬰兒大多不會說話,但聽覺和視覺均已得到了發(fā)展,英語教育應從營造環(huán)境和訓練視覺、聽覺入手。心理學家認為,搭話是一種誘發(fā)幼小孩子智力的適宜刺激,能促使孩子腦機能的發(fā)育。由于人類的大腦可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有言語、進行抽象邏輯思維、集中和分析思維的中樞,管語言、閱讀、書寫、思維、計算、分析和記憶及管時間感覺的心理活動,具有連續(xù)有序的分析性功能,因而開發(fā)人的左大腦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不妨時常有意識地將手中的玩具從左向右地展現在嬰兒眼前,也可時常有意識地在左耳邊教授英語。對為教嬰兒識物而常使用的句子,如“鐘在哪里?”,一些人愛說“clock在哪里?”,其實這樣的教法不可取。從該句中嬰孩雖可明白“鐘”在英語里為"clock",但就英文中的句型"Where is…?"則一無所知,結果既達不到語言的交際目的,也不利于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
3. 幼兒時期
一歲過后,進入了幼兒時期。此時的孩子出現了言語,可以摹仿大人學習語言,故而對他們的英語教育應突出口語,突出語言訓練的科學性。語言的內容宜選擇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形式要生動活潑??梢圆扇∫韵卵驖u進的方式:
A)單詞的學習與圖片、實物相結合,使之形象直觀。在孩子面前陳列些色彩繽紛的圖片,指向周圍的實物,或讓他們翻弄一本圖文并茂的書,他們很快就能學會“car”、“cup”、“beer”等一系列單音節(jié)詞及“monkey”、“tricycle”等一系列多音節(jié)詞。
B)短語、句子的學習強調練習,以期能舉一反三。在孩子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單詞后,可以教授實用的短語和句子。例如,教他們到衛(wèi)生間去尿尿時,因勢利導可由“go to…”這一結構引發(fā)出“go to (the) tiger”、“go to market”等此類短語。每一句型可反復使用。當問到他們“什么來了?”時,他們不僅僅知道小汽車,還可列出其他的諸如自行車、三輪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和猴子、老虎、駱駝等動物?!榜橊剚砹恕币妆徽f成是“camel coming”,這些電文言語的出現,說明此時他們的思維中已有了語感,已產生出分辨實詞和虛詞的意識。
C)寓教于樂以增強幼兒學習英語的趣味性。智力的發(fā)展脫離不了掌握知識,而獲得知識必須通過看、聽、摸等感知活動??吹交▓@內盛開的茉莉花,教他“jasmin”時,輕吟一句“jasmin, jasmin, oh, so fair…”以便加深他對該詞的記憶;招呼他吃蘋果時,不妨給他念首你自行加工的兒歌:“sitting together, eating apples, one for you,one for me, one for Dong Dong who isnt here”,他自然就會將Dong Dong用mummy、daddy之類的名詞來代替。也可將他的玩具狗熊擺出坐、立、跳、躺等姿勢,讓他對這些姿勢作出正確的回答。這時候應多注意引導和加強幼兒對同音、同類、顏色、方向等的辨別。
D)借助電視這一最大眾化的傳播媒體挖掘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潛力。幼兒的想象力極其豐富與奇特。大多幼兒都會為電視上五彩斑斕、強動感的畫面所吸引,尤其是最能充分體現這些特點的廣告。如果說幼兒能從圖片和書中對靜態(tài)的“dancing”這一動作有了初步直觀的感性認識,那么電視廣告上的如履薄冰的舞蹈便能使直觀的感性認識得到深化。有這么一則廣告:屏幕上出現了一臺VCD機,從中傳中嬰兒清亮的哭音。你不妨這樣發(fā)問:“Whos crying?”第一次孩子的回答為:“baby crying”,當你再次看到這則廣告,仍舊問同樣的問題時,答案已得到了更新:不再是嬰兒在哭,而是VCD在哭。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第三次他回答則是music在哭。說到哭,孩子最直接地反應到愛哭的是嬰兒,但也注意到了畫面中形象的物體,所以才有VCD的答案。至于音樂,既看不見又摸不著,要靠聽覺才能感受。從baby到VCD再到music,幼兒的思維已由形象上升到了抽象。
4. 結語
嬰幼兒學習英語,如同學習自己的母語,從無到有,無須以外語作參照。當你在孩子的耳邊重復地說“Go back home, O.K.?”,這時,無須用漢語贅述,孩子自然能心領神會并在恰當的場合中信手拈來。令人驚訝的是,兩個月前曾被輕描淡寫提到過的詞句,居然能突然從孩子口中一字不差地冒出來。由此可見,擔心嬰幼兒對英語的理解不如對母語的理解和擔心他們由于過多地被灌輸生詞、短語和句子而事倍功半的想法都是完全不必要的。尚且不說已有成功的先例,就嬰幼兒心理發(fā)育而言,智力的開發(fā)也應從生命落地的那一刻開始進行。為了他們能聰明伶俐,在未來的明天成為棟梁之才,英語教育從嬰幼兒時期抓起,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 夏燕勤,鄒群霞.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楊文,幼兒英語教學法[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