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淄博,位于山東省中部,是我國著名的陶瓷之鄉(xiāng),中國陶瓷最早的發(fā)源地。 淄博市中部的淄川寨里窯,是我國北方最早的青瓷窯址。 從北朝晚期到唐代中晚期,淄川寨里窯推動著磁村窯等古代窯業(yè)不斷完善,在淄川地區(q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古代陶瓷體系,為我國北方陶瓷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綠釉獅形燈,是淄博地區(qū)陶瓷的杰出代表之一。系淄川文物事業(yè)管理局2009 年8月為配合香港集成匯財房地產(chǎn)有限公司旗下的淄博集成房地產(chǎn)發(fā)展有限公司工程項目施工,對原淄博汽車制造廠舊址進行考古勘探時出土。 其胎體厚重,質地較粗,釉面厚薄不均,通高74 厘米。 獅形燈由三部分組合而成,自下而上分別為:黃釉鬃毛獅子底座、綠釉中空燈柱、黃釉蓮瓣燈盞。(圖1)其中,黃釉獅子站在長方形的底座上,鬃毛卷曲,雙目圓睜,張口露齒,頸戴銅鈴,身軀雄壯,威風凜凜, 背覆綠底紋錦緞。 綠釉燈柱分為上下兩層,每層皆四面蓮瓣開光。 上下層共8 只幼崽獅。 上層的四只幼崽獅比下層的四只體態(tài)略大。 它們頑皮睿智地把頭從蓮瓣口探出,兩耳直豎,目瞪口張,前爪前伏,四面威風,有種蓄勢躍出的震撼感。 整體態(tài)勢給人一種警醒愚昧、驅趕邪惡、護佑平安的威懾力。
圖1 黃綠釉獅形燈
燈柱頂端,是呈仰覆蓮花態(tài)勢的蓮花燈盞, 每個蓮瓣上都雕刻有精美背光菩薩紋,十分精美。
據(jù)專家考證,黃綠釉獅形燈應出自淄博寨里窯后期或磁村窯,年代為北朝至唐代。
獅子,傳說中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中寓示著權力和威嚴。 漢朝,獅子文化隨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至魏晉南北朝時廣泛傳播,到東晉十六國進入大發(fā)展時期。 隨著佛堂廟寺遍布各地,獅子被賦予靈獸的神威。 除代表著護佑、威猛外,還代表佛教的清規(guī)、無欲、戒律。 黃綠釉獅形燈燈盞的仰覆蓮花,是南北朝時期佛教題材的主要紋飾,代表著清凈、圣潔、美好。
淄川的龍興寺, 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話題,過去只在《淄川縣志》中有記載,但一直不見相關遺跡與文物。 這件黃綠釉獅形燈,其用途為寺廟照明、佛前供燈,或做佛堂陳設品。 它的出土佐證了歷史上淄川龍興寺的存在,對研究中國佛教在淄博地區(qū)的影響具有重要價值,對古文獻也是一種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