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全球社交網(wǎng)絡的新聞生態(tài)與國際輿論引導

        2020-11-02 13:23:35李希光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0年15期
        關鍵詞:國際話語權輿論引導一帶一路

        李希光

        【摘要】通過對全球社交網(wǎng)絡的新聞生態(tài)與中國的國際輿論引導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 全球社交網(wǎng)絡下的新聞生態(tài)呈現(xiàn)一些新的現(xiàn)象和問題:新聞的同質化和兩極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真假難辨,失去讀者的信任;東西方獲取新聞的社交網(wǎng)絡呈現(xiàn)差異,西方交換新聞的通訊私密化;傳統(tǒng)新聞理論、新聞專業(yè)性和新聞道德被顛覆;以社交網(wǎng)絡為特征的新聞傳播加劇了社會分裂;算法推薦與新聞傳播的主觀化和封閉化;新聞議題戰(zhàn)、輿情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日趨激烈;社交媒體在重大議題上仍然是西方傳統(tǒng)媒體的傳聲筒。中國可以實施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的全球輿論引導戰(zhàn)略:建設一個維護國際多極化的輿論空間;建設一個支撐“一帶一路” 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體系;形成以“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為重點的全球輿論引導戰(zhàn)略;利用中國的人力優(yōu)勢,加大對國際社交網(wǎng)絡的影響。

        【關鍵詞】全球社交網(wǎng)絡? 新聞生態(tài)? 國際話語權? “一帶一路”? 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15.006

        全球社交網(wǎng)絡下的新聞生態(tài)

        新聞的同質化和兩極化。盡管新聞的信息來源、傳播渠道、呈現(xiàn)方式在全媒體時代做到了幾乎無處不在,有更多的新聞產(chǎn)品供人們選擇,但是新聞消費者的知識卻越來越貧乏、媒介素養(yǎng)越來越低、觀點越來越偏激。推特、臉譜、今日頭條、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的無孔不入,正在擴大人類的文化、政治和社會鴻溝,加劇世界分化。過去,雖然全世界的新聞消費者教育經(jīng)歷、職業(yè)、年齡、種族、社會地位、所在國家、居住的地理、交通和通訊環(huán)境不同,但是,大家多數(shù)通過早報、晚報、早間電臺廣播、晚間電視新聞獲得新聞的頭條。如今,35歲以下人群非常依賴手機,他們花大量時間在各種不同的社交網(wǎng)絡上。因此,他們對媒體的大量使用是按需的,而且是通過算法策劃/個性化的,這意味著單個新聞媒體品牌在年輕人生活中的影響力相對較小。[1]

        雖然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新聞受眾獲取新聞的渠道、新聞報道的維度、新聞觀點差異巨大,但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整體人群看到的新聞頭條是一樣的。今天,雖然大多數(shù)的新聞消費者都在使用手機平臺獲取新聞,但新聞的傳播內容和形式處于計算機、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引導和輔助之下,社交媒體平臺更多的是針對其用戶現(xiàn)有的政治觀點、個人偏好、同質社區(qū)進行推送,使得每個人好像都有自己的頭條,而事實上,這種社會平庸化的推送導致手機平臺向新聞受眾提供的是同質化的新聞,新聞內容越來越單一,同時越來越兩極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真假難辨,失去讀者的信任。社交媒體發(fā)布的大量的新聞性信息和評論多半出自沒有受過任何新聞采訪報道和新聞從業(yè)人員職業(yè)操守培訓的人之手。其中大量的語言表達比較主觀、政治立場相對偏激、推銷的觀點更多的是制造不和的。這些非專業(yè)新聞工作者每天生產(chǎn)的大量新聞性信息使廣大網(wǎng)民和手機用戶難辨真假,因為,廣大網(wǎng)民和手機用戶不具備融媒體、全媒體、算法推薦環(huán)境下的媒介素養(yǎng)。一旦網(wǎng)民和手機用戶發(fā)現(xiàn)某條信息在政治上或感情上符合自己的偏好,他們可能會不問真假,立刻點贊和分享。在路透研究院調查[2]的38個國家中,超過55%的人擔心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分辨真假的能力,其中巴西(85%)、英國(70%)、南非(70%)、墨西哥(68%)、法國(67%)、美國(67%)。被調查的國家對新聞的平均信任度為42%,其中法國對新聞的信任度僅為24%。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調查顯示,[3]大多數(shù)美國成年人(82%)是通過移動設備、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在線獲取新聞,但僅有5%的使用網(wǎng)絡的美國成年人對他們從社交媒體獲得的信息非常信任。許多美國人認為虛假新聞在播種混亂,約三分之一的人說他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虛假的政治新聞。近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表示,捏造的新聞故事使人們對時事和事件的基本事實產(chǎn)生極大的困惑。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說,他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虛假的政治新聞。大約一半(51%)的人說,他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至少有些不準確的政治新聞。還有32%的人說,他們看到的新聞幾乎完全是騙人的。大約有25%的人說自己曾經(jīng)分享過虛構的新聞故事。與此同時,傳統(tǒng)新聞媒體并沒有因為社交媒體平臺的信任度下降而重新得到社會的信任。特朗普之所以公然宣布美國的主流媒體是“人民的敵人”,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美國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信任主流媒體。

        東西方獲取新聞的社交網(wǎng)絡呈現(xiàn)差異,西方交換新聞的通訊私密化。據(jù)路透研究院的研究,[4]從全球范圍來看,利用社交網(wǎng)絡獲取新聞的平臺取向繁雜和多樣。在美國,Messenger的新聞用戶基本上都用Facebook來瀏覽新聞;而在巴西和德國,由于Whatsapp的廣泛使用,F(xiàn)acebook和Whatsapp的新聞用戶之間存在大量的重合。從聊天軟件的使用分布來看,希臘和挪威是Facebook、Messenger的重度使用地區(qū),而拉丁美洲、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人們則大多使用Whatsapp。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地域性的聊天平臺:巴爾干半島最流行的聊天軟件是Viber,有14%的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在使用,12%的克羅地亞人通過Viber閱讀新聞;有73%的中國臺灣人和27%的日本人使用Line,其中,53%的中國臺灣地區(qū)用戶和9%的日本用戶通過Line來閱讀新聞;有52%的中國香港人使用微信,他們中的15%利用微信來閱讀新聞;絕大多數(shù)韓國人使用Kakao Talk,有39%的韓國用戶通過Kakao Talk閱讀新聞。隨著信息應用程序在世界各地的不斷發(fā)展,圍繞新聞的社交通訊正變得越來越私密。從2016年開始,通過Facebook來獲取新聞的用戶持續(xù)減少,在加拿大(7%)和澳大利亞(7%)等西方國家使用得更少。但是公共和私人的Facebook群組討論新聞和政治在土耳其(29%)和巴西(22%)等非西方國家流行起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聊天軟件,在過去的4年里,通過聊天軟件來獲取新聞的平均應用率翻了一番。WhatsApp已經(jīng)成為很多非西方國家討論和分享新聞的主要網(wǎng)絡,例如,巴西(53%)、馬來西亞(50%)和南非(49%)。這顯示非西方國家的人比西方人更愿意在有很多陌生人的WhatsApp的群里大范圍地分享新聞。包含大量陌生人的社交通訊意味著新聞可以通過社交網(wǎng)絡便捷地、大規(guī)模地分享,這會導致惡意信息和虛假新聞在非西方國家的廣泛傳播。針對Whatsapp用戶的調查顯示,有24%的人會在Whatsapp對話中討論新聞事件,而有16%的人會加入專門討論某一新聞話題的群組。

        傳統(tǒng)新聞理論、新聞專業(yè)性和新聞道德被顛覆。在社交網(wǎng)絡里,新聞的消費者不再是傳統(tǒng)媒體時代廣播喇叭的單向聽眾。記者和讀者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在今天的新聞生態(tài)環(huán)境里,記者和讀者可以隨時交流信息,二者都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社交媒體平臺前沿講述自己認為的“真相”。究竟是相信專業(yè)新聞工作者提供的“真相”,還是相信某個網(wǎng)民提供的“真相”?這不僅取決于誰距離新聞現(xiàn)場更近、誰提供的信息更完整和客觀,而且取決于二者所持的新聞立場和觀點與網(wǎng)民的距離。社交網(wǎng)絡里,新聞產(chǎn)品的制作、傳播看上去是多話題和多維敘事,但新聞從本質上失去了傳統(tǒng)新聞工作者的價值判斷和新聞重要性的排序。在重大事件和危機面前,傳統(tǒng)新聞媒體所具有的聚焦社會關注、同心同德、形成共識、團結一致的凝聚人心的功能被手機平臺的新聞和人心的碎片化功能所取代。很多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中老年人仍然相信傳統(tǒng)的新聞定義,認為新聞媒體是關心國家大事、了解天下大事的重要渠道和可靠信源,每天會主動接觸報紙、廣播和電視的新聞播報。但是,新一代青年人無法區(qū)分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在新聞產(chǎn)品的制作、生產(chǎn)和傳播中的本質差異。手機平臺為了獲得粉絲、用戶和點擊量,把新聞包裝成娛樂產(chǎn)品。手機用戶消費新聞等同于享受娛樂。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8年的報告,社交媒體已經(jīng)被當今的青少年廣泛使用:97%的13至17歲的媒體消費者至少使用7個主要社交平臺其中之一。青少年和青年人普遍沉迷于社交媒體的使用,從表面上看,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通過手機平臺與熟人和陌生人交往,通過互動參與新聞討論,但是事實上,由于他們獲得的信息多半是算法推薦的,這些信息以刺激感官和抓眼球為目的,社交媒體平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手機用戶與社會脫節(jié),把手機用戶隔離成孤立的飛地上的小群體。[5]

        以社交網(wǎng)絡為特征的新聞傳播加劇了社會分裂。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當疫情暴發(fā)時,媒體是政府與民眾溝通信息的橋梁。主流媒體報道的疫情防控新聞是權威人士和部門發(fā)布的,新聞的讀者和聽眾都是新聞的忠實信眾。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社交平臺的各個社交群中多是趣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例如,在疫情面前,很多不具備醫(yī)學常識,更沒有防病治病專業(yè)知識的人忽略了自己對疾病的無知,每個人都樂于發(fā)表心靈雞湯忠告,不停地在群里張貼各個社交媒體平臺傳來的符合自己觀點和興趣的傳言、謠言和假新聞。有的人在某個領域是出色的專家,但他忽略了自己知識的局限性,對自己無知的領域也像個專家一樣發(fā)表言論。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和傳播者”的社交網(wǎng)絡時代,大家都在傳播能夠證明自己觀點的文字和畫面。在危機或疫情暴發(fā)后,社交媒體平臺制造和傳播的新聞和言論總是把人分成兩組,一組是不可信的壞人,一組是可信的好人。按照西方新聞學的二分法,政府部門、政府官員和跟政府有關的專家總是不可信的,批評政府或者反政府的人總是可信的。在重大的疫情暴發(fā)后,社交網(wǎng)絡及某些傳統(tǒng)媒體,不再是溝通公眾與政府的橋梁,更不是凝聚共識和人心與疫情作戰(zhàn)的武器,而是把人類與疫情斗爭的這個科學議題轉變成人與人互相指責的罵街運動。在公共危機時刻,手機平臺以及社交媒體組織、動員起來的這種激進的選擇性信息和言論,導致廣大的網(wǎng)民或民眾在混亂的信息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要聽哪位權威專家的指導。在重大公共衛(wèi)生危機事件中,政府和政府部門的權威性和合法性被大大削弱,導致政府的社會動員力和組織力的下降。

        算法推薦與新聞傳播的主觀化和封閉化。在網(wǎng)絡空間里,各類新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借助大數(shù)據(jù)技術分析用戶的信息消費行為和偏好等,將“算法推薦”應用于全媒體的商業(yè)營銷?!八惴ㄍ扑]”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商業(yè)營銷的成功,促使一些媒體和眾多的社交平臺用“算法”決定新聞熱點、新聞話題、新聞內容,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新聞學原則、新聞倫理和新聞采寫的基本理論。雖然“算法推薦”為廣大的網(wǎng)絡媒體和社交平臺匯聚了旺盛的人氣和豐厚的利潤,但是廣大用戶在媒體每天推送的頭條新聞里,看到的卻是大量的虛假新聞和低俗信息。近年來,在網(wǎng)絡輿論中,在一些重大問題或突發(fā)公共事件上,一些虛假信息通過所謂“算法推薦”在互聯(lián)網(wǎng)空間大肆傳播,構成了一些網(wǎng)民在重大問題所持立場基于的“事實”。

        傳統(tǒng)媒體呈現(xiàn)和傳播新聞的時候有幾條準則:媒體是新聞的“把關人”、記者要有職業(yè)操守、新聞報道必須公正和平衡。所謂新聞報道的平衡性就是要報道新聞的正反兩面。傳統(tǒng)新聞理論還強調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要把事實與觀點截然分開。但是,在社交網(wǎng)絡時代,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算法推薦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把關人”角色。算法推薦通過所謂滿足消費者個人的興趣和興奮點,導致廣大民眾看到的新聞越來越主觀化和封閉化。這種看似人性化的智能自動推薦,實則是讓網(wǎng)民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沉浸于一個排斥外界不同聲音的小世界里,在這個小世界里只想聽到讓自己覺得舒服的聲音。

        “算法推薦”取代了傳統(tǒng)媒體作為“新聞把關人”的角色,在新聞生產(chǎn)和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掌控著強大的新聞價值判斷權、新聞議題和內容的選擇權、新聞報道的立場和觀點。“算法推薦”真的沒有價值傾向?所選擇的新聞話題和內容不是故意挑選出來的?背后不存在“黑箱作業(yè)”?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研究人員毛偉指出,[6]雖然“算法推薦”本身是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是脫離人工干預的純機器行為,但實際上,推薦算法的制定、用戶偏好的分析都是基于人工判斷后開發(fā)的計算機程序。價值觀早已內化于算法的研發(fā)過程中。“把關人”缺失,導致眾多被推薦的頭條新聞違背社會倫理和新聞道德,導致國家在媒體和網(wǎng)絡的議題設置上陷入混亂。在媒介融合中,如果機械地應用“算法推薦”,毫無疑問將會導致新聞內容“把關人”的缺失,可能最終導致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黨失去對強大而洶涌的網(wǎng)絡輿論的引導權。“算法推薦”天然具備輿論引導屬性,西方各大主流媒體、搜索引擎和社交網(wǎng)絡平臺已經(jīng)在積極探索借助“算法推薦”決定網(wǎng)民關注什么、忽視什么,設置議程議題,引導國際輿論,而不單單是“投其所好”。

        在以社交媒體為特征的一群群志同道合者的獨立王國里,他們在政治上相互對立、抹黑、排外,老死不相往來。面對西方主流媒體的新聞壟斷,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群里形成了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只屬于自己的信息世界或新聞世界。在這些無以計數(shù)的朋友圈和各種群里,人們只傳播自己想看的新聞或想說的話,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一樣,都不是多元的。不同意西方媒體或親西方媒體的人群,干脆自我屏蔽西方媒體或親西方媒體。在這些群里的人聽不到外邊的觀點,群里的觀點也難以傳到外邊去,不可能出現(xiàn)民主協(xié)商或政治協(xié)商。各個社交網(wǎng)絡群體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趣味上,他們只向彼此宣揚他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大家喜歡聽到的故事。其結果就是,傳統(tǒng)媒體與社交媒體在政治上和新聞傳播上的兩極化,中間缺失了相對客觀中立的媒體。兩種媒體都只會報道或傳播跟自己有同樣價值觀、政治傾向的新聞和觀點,結果,這個世界和社會越來越分化和分裂,難有空間容納思想交流。東西方在一個沒有對話、沒有協(xié)商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里共存。

        新聞議題戰(zhàn)、輿情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日趨激烈。美西方主流媒體作為其社會精英成員的代言工具,堅信主流新聞媒體的重要功能就是設置議程。設置議程,如同比賽場上的起跑線。誰第一時間報道新聞、第一時間發(fā)表觀點或聲明,誰就在第一時間設定了議程,決定了其讀者觀察和思考新聞的維度、發(fā)表評論的觀點和立場。如果某家媒體未能在第一時間設定議程,相當于在起跑時就已經(jīng)落后了,后來者要想追上對手,要費極大的力氣,而且還不一定能確保在到達終點前超過競爭對手。在全球社交網(wǎng)絡里,手機和社交網(wǎng)絡平臺24小時的新聞直播或者每時每刻的新聞更新,就是一種議程設置戰(zhàn)役和新聞真相戰(zhàn)役。

        在當前虛假新聞泛濫的社交網(wǎng)絡里,真實可信的信息不是媒體和網(wǎng)絡刻意制造的話題熱點和網(wǎng)絡輿情。真實的情況不是由網(wǎng)絡聲音大小判斷的,也不是由新聞和輿論的傳播渠道和傳播的廣泛性來判斷。美國人相信議程設置的強大功能,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是一旦你知道了我的觀點,我就實現(xiàn)了議程設置的功能。如果你每天都在關注我的觀點,我就會在價值判斷、政治立場、思想深處全面影響你、改造你。美國媒體里充斥著真假難辨的新聞。在輿論宣傳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刻意誤導是西方媒體的常態(tài),甚至是其國家戰(zhàn)略。但是,中國很多網(wǎng)絡自媒體卻總是搶著轉發(fā)西方媒體的傾向性報道,全然不顧這其中的圈套——文字圈套、圖片圈套、視頻圈套、引語圈套和同期聲圈套。因此,必須警惕西方制造的輿情中的“兵不厭詐”。

        社交媒體在重大議題上仍然是西方傳統(tǒng)媒體的傳聲筒。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社交網(wǎng)絡見證了媒體和新聞生產(chǎn)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但是美西方的少數(shù)媒體仍然是全球信息分發(fā)和共享的來源,美西方主流媒體仍然控制并濫用廣大網(wǎng)民對傳統(tǒng)媒體的信任。美西方媒體將新聞繪制成符合特定利益集團隱藏議題的新聞故事呈現(xiàn)出來。這種新聞生產(chǎn)方式的轉變讓人看不到原始事件的真實面貌,將新聞轉變成最終的政治議程或在公眾內部引起爭議和討論的話題或輿情。大多數(shù)受眾看不到這些所謂公眾議題或國際輿論背后的力量,人們只會在新聞的操縱下得出錯誤的結論和觀點。社交媒體好像給人帶來了發(fā)新聞、發(fā)評論的自由。但是,全球超過50%的新聞仍然是由西方四大通訊社收集和分發(fā)的:美聯(lián)社、合眾國際社、路透社、法新社。社交媒體上有關重大國際新聞的制作、生產(chǎn)均來自西方主流媒體。15年前,《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幅卡通,圖中的兒子問父親:“爸爸,如果一棵樹倒在森林里,而媒體看不到,那棵樹真的倒下了嗎?”即使在社交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全世界主流人群能看到的東西仍然是西方主流媒體報道的。如果西方媒體不去報道世界各地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其進展,全世界的主流人群真的像那個男孩一樣,以為樹沒有倒下。[7]通過西方主流媒體的積極炒作,西方主流社會在關注香港、新疆和西藏的所謂“人權”問題。而由于西方主流媒體沒有報道,巴勒斯坦和克什米爾發(fā)生的嚴重人權問題卻沒人知道。西方主流媒體仍然決定著全球議題。為人類頭腦里的刻板印象作出貢獻的主要是美國的五家超級媒體公司:時代華納、迪士尼、貝塔斯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這些全球媒體資源向世界提供了大多數(shù)新聞。我們在全世界入住的任何一家五星級酒店(除了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外)都能看到CNN或者BBC。這兩家電視頻道在告訴人們世界各地在發(fā)生什么、關注什么、議論什么和辯論什么。美西方媒體決定著全球的議程設定,通過在新聞事件中強調什么或不強調什么,使用什么新聞框架或不使用什么框架、持續(xù)的報道和炒作或有意遺漏和忽視等來刺激關注、制造輿情和設定議程。喬姆斯基在《制造同意》這本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襲擊伊拉克之前,媒體被用來準備輿論。媒體只關注一個謊言: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盡管真實的情況是伊拉克根本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但是美國政府為入侵伊拉克進行民意動員,與媒體聯(lián)手制造“同意”。

        形成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的全球輿論引導戰(zhàn)略

        建設一個維護國際多極化的輿論空間。觀察和討論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全球輿論生態(tài)首先需要看一下全球輿論生態(tài)的政治背景——世界正在發(fā)生的大變局。這個大變局正重塑全球的政治版圖。從經(jīng)濟和軍事的存在看,世界呈現(xiàn)了美國、歐洲、中國和俄羅斯四個極點。[8]如果從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上看,世界呈現(xiàn)美西方國家、伊斯蘭國家、中國和俄羅斯四個極點。這種多極化的世界意味著區(qū)域權力的復雜體系、政治制度的多樣性、不同身份的文化歷史傳統(tǒng)。全球經(jīng)濟和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正在被美西方的衰落打破,力量正從美西方轉移到東方,而21世紀現(xiàn)在基本上被認為是“亞洲世紀”。2019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1%,在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中名列前茅,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超過16%,中國經(jīng)濟增長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9]這種多極世界需要多極化的哲學,以取代新自由主義的全球主義理論——歷史的終結、美西方文化霸權、世界資本主義、美國獨尊的單極化世界。但是在這個多級的世界里,全球輿論、全球文化和全球哲學并沒有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多極化。作為一極的中國需要一個能夠反映其價值觀、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國際話語體系和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國需要一整套為自己的世界觀和目標服務的知識和思想,以支撐“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際表述和對國際知識界施加影響。而這一知識和話語支撐體系應該是一種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意識形態(tài)一致的并具有普遍意義的中國范式。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19年10月在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演講時說,“特朗普總統(tǒng)改變了全球關于中國的對話,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本屆政府的大膽戰(zhàn)略。我們組建了一個龐大的聯(lián)盟——我為國務院的外交官員感到無比自豪——組建了一個名為利馬小組的聯(lián)盟,致力于恢復委內瑞拉的民主。五十多個國家現(xiàn)在承認胡安·瓜伊多是委內瑞拉人民正式選舉的領導人。這是一項出色而扎實的外交工作,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是在美國國務院的計劃下完成的。我們重新召開了‘四方會談——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之間的安全會談,該會談已經(jīng)沉寂了9年。這對未來的努力非常重要,確保中國呆在合適的地方”。[10]

        巴基斯坦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指出,蓬佩奧這句話聽起來像當年英國殖民者對南亞殖民地的仆人的訓話,“你是誰?你只能呆在合適你的地方,不要忘記誰是這里的主人”。這句話反映了帝國主義的傲慢。美國的媒體和軍工企業(yè)非但沒有學會適應新的現(xiàn)實,也沒有學會與中國和諧共處,反而似乎在尋求和召喚一個“敵人”。美西方精英和媒體一如既往地繼承其后殖民思想,繼續(xù)“東方主義化”和“妖魔化”亞洲國家和亞洲人民。[11]

        對于蓬佩奧要聯(lián)合西方盟國“確保中國呆在其合適的地方”的言論,CNN主播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在《外交事務》發(fā)表的《新中國恐慌》文章中指出:“由歐洲小國擔當全球重量級人物,而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龐然大物被排除在全球機構的重要國家之外的舊秩序是無法維持的。中國必須被尊重并真正融入全球決策結構,否則中國將有權自由發(fā)展并單方面創(chuàng)建自己的新結構和體系。從理論上講,美國對華強硬路線是想迫使中國采取行動,甚至進行改革。對于美國鷹派戰(zhàn)略而言,直言不諱卻顯而易見的中心思想是,遏制中國將加速其政權的崩潰,就像蘇聯(lián)一樣。但是中國不是蘇聯(lián),在中國,美國將面對一種具有強烈民族團結感和自豪感的文明和民族。美國政府的策略是切斷與中國的聯(lián)系,并迫使世界其他國家也這樣做。但是世界其他地區(qū)并沒有跟隨美國。特朗普政府要求61個國家禁止華為。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國家加入,這三個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p>

        世界的地理布局使某些國家享有特權,而使其他國家處于不利地位。如果看一下盎格魯撒克遜五個海島式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相對亞歐陸地國家比較安全,這是因其島國地理位置所決定。被水包圍著的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不僅在文化上是相同的,而且在地緣上感受不到威脅。但是,中國不是這種情況。中國東部和東南部被水包圍,北部、西部和南部有許多陸地接壤的鄰國。如果越南出了問題,云南、廣西和南海會有不安全感;如果印度出了問題,西藏會有不安全感。如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出了問題,新疆會有不安全感;如果朝鮮出了問題,東三省會有不安全感;如果俄羅斯出了問題,整個中國北方都沒有安全感。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政治,這是地緣政治的概念。地緣關系決定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相應的位置及對外政策。出于地緣、政治、歷史、文化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等多種因素考量,“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立一個多極化共同體,把中國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團結起來。

        在歐洲入侵并殖民亞洲,并在亞洲搞分而治之之前,從東亞穿越亞歐大陸,一直到西班牙都是可能的。后來,歐洲把每個人都放在“小盒子”里,這些“小盒子”或國家不再被允許相互交流。[12]“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是亞歐一體化,這不僅跟中國的地緣政治有關,也跟亞歐大陸地緣政治有關?!耙粠б宦贰背h是要打通歐洲殖民者早年為了分而治之在亞洲和中東設置的阻塞點,使亞歐各國人民及非洲人民重新流動和聯(lián)通起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及北極航道計劃,正是邁向多極化合作更緊密的一步,不僅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使東亞的儒釋道文化圈穿過中西亞的伊斯蘭教文化圈與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圈聯(lián)通了,也通過北極航道,使南亞的印度教文化圈,通過東亞的佛教文化圈與北亞和北歐的基督教文化圈聯(lián)通了。中國走的是世界人民大團結的路線,西方走的是民族分裂、國家分裂和文明沖突的道路。陳舊的西方范式是創(chuàng)造界限,制造民族和國家的界限。而“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讓不同的民族、國家和文明重新聯(lián)通起來。

        建設一個支撐“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體系。美國在繼續(xù)維系西方的政治和軍事聯(lián)盟的同時,在全世界搞大規(guī)模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全盤美國化。美西方帝國主義領土擴張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但其意識形態(tài)擴張仍在繼續(xù)。雖然美西方主流媒體為了生存,也在積極地推進新聞的娛樂化、社交化、平庸化。但是,為了滿足高端消費者和社會精英的議程設置和意識形態(tài)市場需求,美國政客和主流媒體繼續(xù)在國際知識界向高端消費者提供傳播和鞏固美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故事,捍衛(wèi)“現(xiàn)代性范式”。美西方媒體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視為中國精神的擴張——一條非西方的發(fā)展道路和非西方的價值觀。西方輿論的全球戰(zhàn)略布局,讓中國全方位感受到輿論壓力。美國媒體全方位“妖魔化中國”,通過“妖魔化中國”,把中國置于不平等的談判地位,而不是把中國當成平等對話的伙伴。話語權不指是否有權發(fā)言,而是一種等同于一個國家的軍事權力和經(jīng)濟權力的權力形式。具體講,話語權是指表達“被他人尊重和認可”的思想、概念、主張和主張的能力,并由此產(chǎn)生“以一種非暴力、非強制性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所需的權力。這種權力確保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得到其他國家的接受,或者至少不被其他國家反對。在此基礎上,通過話語的能力建設,實現(xiàn)影響國際規(guī)則、國際議程和國際標準的設置與制定”,[13]進而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能成為正義的化身和仲裁者。

        話語權建設不能簡單地歸屬于對外宣傳,不是對西方的歪曲報道的簡單回應和反擊,更不是在對外宣傳話語和概念上與西方接軌。國際話語權的核心是道路、制度、價值觀。中國共產(chǎn)黨是通過先進的理論武裝的政黨,要把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轉化成國際話語權,而不是用西方的概念和話語來解說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理論和先進思想、發(fā)展范式、理論范式,要跳出西方的話語陷阱。西方媒體制造的熱點話題和輿情都是一種范式斗爭和觀念斗爭。話語權建設是中國對世界施加的思想和精神影響,是中國將為人類的未來提供什么樣的智慧、思想、觀念、知識、方案和愿景。目的是讓他人自愿接受并認同某些概念、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14]中國必須從過去的與國際話語接軌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轉變?yōu)樵谝庾R形態(tài)和價值觀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和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對話,逐步實現(xiàn)全球輿論在觀念領域的力量平衡。中國要將中國道路、中國制度成功的經(jīng)驗轉化成知識的創(chuàng)新與生產(chǎn),在理論上塑造自己的話語、設計自己的概念,然后將其推向國際舞臺,使中國的發(fā)展范式和思想范式最終可能成為一種與西方范式平行的系統(tǒng)。2020年1月1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與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座談時指出,要“打造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講清楚中國成功故事背后的文明邏輯、歷史邏輯和制度邏輯。要善于把我們的道路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發(fā)展優(yōu)勢、文化優(yōu)勢不斷轉化成話語優(yōu)勢、范式優(yōu)勢、知識生產(chǎn)優(yōu)勢。我們要用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引導國際社會形成正確‘中國觀” 。[15]為此,除了向“一帶一路”沿線和我們的援助對象國提供經(jīng)濟援助,也要開展知識援助、智力援助和制度援助。通過知識生產(chǎn),通過媒體、學界和交流,向國際思想界,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達和闡明有利于維護多極化世界的概念、觀念、理想和價值觀,推動中國話語權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最終形成一個能夠支撐“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秩序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沒有話語權,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將是不完整的。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不僅體現(xiàn)在民生、經(jīng)濟、科技、國防等硬實力領域,還體現(xiàn)在社會制度、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等軟實力領域。2016年的一篇新華社社論寫道,“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既有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歷史傳統(tǒng),也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16]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相關合作文件。如一位歐洲學者所言,中國構建多邊世界的理念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響應,“這樣的理念一旦付諸行動,人類就邁出了一大步”。[17]

        形成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的全球輿論引導戰(zhàn)略。我們的媒體和輿論力量來自亞洲人民、亞洲文明、中華文明、佛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大團結?!耙粠б宦贰背h就是通過“五通”讓沿線國家和人民團結起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西方媒體和西方的主流社會就沒有允許一個正面的中國國家形象存在,因此,中國官媒不應過于關注西方主流媒體和西方精英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中國對西方國家的外宣,渠道重點應從中國的官辦媒體渠道轉變?yōu)橹袊膫€人對西方的個人、學者對學者、網(wǎng)民對網(wǎng)民、學生對學生、記者對記者、非政府組織對非政府組織;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徹底改變舊外宣觀念和對外傳播的工作評價標準。中國的輿論外宣要徹底改變以西方主流媒體為外宣對象的觀念;中國的官方媒體和網(wǎng)絡要放棄把西方媒體作為中國影響世界主要渠道、平臺和目標;新華社的英文稿件要以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用戶為主,與西方通訊社爭奪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稿件完整刊播的版面和時間;將中國官媒的新聞稿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媒體中的直接落地作為考核指標;獎勵標準中,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一類,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二類,西方發(fā)達國家作為三類;在發(fā)達國家的宣傳渠道從面向西方主流媒體,轉變?yōu)槊嫦蛭鞣绞褂蒙缃幻襟w的個人用戶。

        中國不能為了適應西方主流話語體系和新聞價值觀,調整自己的立場。中國應當在非西方的盟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這些國家認同并接受中國雙贏合作、總體小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也與中國共享古代絲綢之路的寶貴遺產(chǎn)。中國要學會利用“一帶一路”主要沿線國家媒體的力量,打破西方的話語霸權,變發(fā)展中國家媒體為國際新主流媒體,形成一個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新聞新秩序。

        利用中國的人力優(yōu)勢,加大對國外社交網(wǎng)絡的滲透。在以社交網(wǎng)絡為特征的全球輿論賽場,中國只能通過“彎道超車”,贏得意識形態(tài)、文化和新聞領域的話語權。美西方牢牢地占據(jù)著傳統(tǒng)媒體的主跑道,在這個跑道上,依靠精英制造和生產(chǎn)內容。中國要超車的“彎道”不是依賴少數(shù)精英(記者、明星、學者、官員和企業(yè)家)建設,而是依靠廣大的人民大眾去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和傳播中國故事和聲音。中國要把看臺變成跑道,把看臺上的觀眾變成自己的運動員和賽車手。這將是一種革命性的觀念轉變:由精英面向精英的傳播和互動,變成大眾面向大眾的傳播和互動。中國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里超車,要靠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度參與深度創(chuàng)造的新文化。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在文化上,14億人作為一個有共同文化認同的整體,力量是非常強的。中國在全球網(wǎng)絡上的力量在于釋放出14億人的巨大創(chuàng)造力和愛國熱情,使那些有思想、有文化、懂外語的年輕人有機會到巨大的網(wǎng)絡空間去發(fā)展,讓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與全球網(wǎng)民的互動,把14億中國人的聲音傳播到全球?;ヂ?lián)網(wǎng)帶來的信息生產(chǎn)機制上的巨大變革,讓每個中國網(wǎng)民都有在全球網(wǎng)絡上生產(chǎn)和傳播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的可能。我們的英文寫作群不斷壯大,而且今天的中外文翻譯軟件相當流暢和準確,可以成倍地增加中國在國際社交平臺的用戶,其正能量回報將是巨大的。社交網(wǎng)絡平臺為中國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的精英和個人要通過國際社交網(wǎng)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精英開展個人互動,繞過西方和美國主流媒體,直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西方社會主流階層、人群和個人。

        近年來,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社交媒體運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使當?shù)毓妼ο嚓P議題的看法更加復雜。社交媒體通常利用幾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shù)孛癖娕c中國工人之間的小規(guī)模沖突,塑造具有霸權主義和侵略性的中國形象。盡管中國官方與東道國官方對這些毫無根據(jù)的宣傳和言論迅速進行了反駁,但由于社交媒體信息的擴散之廣,尤其考慮到Whatsapp上信息的傳播范圍和速度,中國官方的聲音很難到達社會底層。這些言論包括對于中國“債務外交”的不實描述,以及中國工人與本地人之間的跨文化誤解。如果不能有效應對Whatsapp上虛假新聞的影響力,中國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也會存在風險。中國外交官、新聞工作者及學者在Whatsapp、“推特”上活躍發(fā)表意見已經(jīng)成為當務之急。CGTN和中國的其他新聞機構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嘗試通過“推特”和“臉書”擴大全球影響力。CGTN是目前世界上粉絲數(shù)量最多的新聞媒體,緊隨其后的是BBC和CNN。越來越多的粉絲數(shù)量表明世界范圍內更多人對中國和非西方國家產(chǎn)生了興趣,中國需要借助這種巨大的關注量,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正面描述。

        西方大國在語言、信息和溝通能力及渠道等方面都在深深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fā)展中世界”,西方宣傳的滲透性已經(jīng)達到了難以預料的水平?!澳槙薄巴铺亍?、YouTube和Whatsapp的用戶遍布全球。美西方利用這些國際社交媒體控制信息和敘事設置的技術十分先進,可以主動操縱消費者。西方的思維方式也通過社交平臺和網(wǎng)絡深入到各個社會和人群當中。此外,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大學、智庫、學者、媒體和記者都嚴重依賴西方的資助或提供的信息資源,這無意中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知識分子會從對西方有利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一帶一路”。例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些媒體和智庫更傾向于從環(huán)境影響和債務陷阱的角度,而不是從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和社會經(jīng)濟影響的角度來研究和報道“一帶一路”倡議。西方網(wǎng)絡和機構在發(fā)展中國家的學術和媒體方面都具有掌控權,也就操控了這些國家對于中國的看法。

        中國媒體“走出去”戰(zhàn)略特別注重通過中國官方主辦的國際媒體來進行對外宣傳,尤其是通過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和中國國際新聞社等。然而,這些媒體在相關國家受到的關注度仍然很低,這些媒體主要還是在迎合中國的官方和中國的受眾。在報道話題上,除了政府層面的消息外,其他內容較貧乏。中國媒體更沒有提供當?shù)厝嗣裣猜剺芬姷奈幕蛫蕵饭?jié)。非洲一直是歷史上中國海外媒體和記者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CGTN的內羅畢分社為推動文化融合和公共外交敞開了大門,致力于在非洲觀眾中使中國“去神秘化”。但是,非洲觀眾對現(xiàn)有的報道內容缺乏興趣。此外,中國走出去的媒體似乎對于中國對“貧窮”的非洲的慷慨援助和發(fā)展給予了不成比例的關注,這種不斷重復的報道會讓那些越來越有自我意識的非洲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媒體以一種高人一等的姿態(tài)在報道“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要做好全球輿論引導,不僅要對美西方的新聞炒作和行動作出反應,更需要的是對美西方涉華輿論和涉及“一帶一路”的輿論有先發(fā)制人的想象力。中國要在國際輿論上先發(fā)制人,就要知道美西方媒體會對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說什么、美西方媒體和政客會如何玩弄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網(wǎng)民的想象力。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新環(huán)境里,中國面對的是一場嚴峻的思想戰(zhàn)爭,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必須贏得這場思想戰(zhàn)爭。在重大事件發(fā)生后,在美西方的思想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到來之前,中國必須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應對,克服新聞專業(yè)主義和傳播學帶來的知識的隔離化,最終形成一個適應“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新聞范式。

        注釋

        [1]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Reuters Institute? Digtal? News Report 2019",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2]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Reuters Institute Digtal News Report 2019",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3]Kristen Bialik and Katerina Eva Mats,? "Key trends in social and digital news media", October 4, 2017,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7/10/04/key-trends-in-social-and-digital-news-media.

        [4]Nic Newman; Richard Fletcher; Antonis Kalogeropoulos and Rasmus Kleis Nielsen, "Reuters Institute Digtal News Report 2019",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5]"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Media in American Life and Culture: Emerging Trends", Report from the latest Salzburg Seminar in American Studies, September 2019.

        [6]毛偉接受筆者的訪談記錄,2018年11月18日。

        [7]轉引自Yahaya Kamalipour教授2019年1月5日在西南政法大學“全球傳播與跨文化研究”高級研究班的講課筆記。

        [8]亞歷山大·杜金2019年7月3日舉行的“北京思想者論壇”演講記錄。詳見"Multipolarity: Greater Eurasia vision",Geopolitica.RU, https://www.geopolitica.ru/en/article/multipolarity-greater-eurasia-vision?nsukey=wnWnkuCsl0b5IgI8L9KxCwgWgvLCQragl2lfmea3fFcfEqNxCIPUnL0CN8vkCskP6QzGyLc1z7nOgwWzkyfOfLWfTwrxs809FSKbkcOvDl%2BL8MzY0ZU43a3tUMYxCfBX30wR9jsyBjSWyJLYVcmvHa9SoWPKR%2BtlzsyHfArrXKDtBSiZ5ehT98nM1c2eixOxQ6P1N%2FTY4rHafIxxUuZPow%3D%3D.

        [9]伍岳:《外交部回應IMF上調中國經(jīng)濟增長預期: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可與信心》,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10]Michael R. Pompeo, "Trump Administration Diplomacy: The Untold Stor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 October 22, 2019.

        [11]據(jù)穆沙希德參議員在北京接受筆者訪談記錄,2019年12月10日。

        [12]據(jù)巴基斯坦國防大學教授Ejaz Akram在西南政法大學講座筆記,2019年12月17日。

        [13]Nadège Rolland, "China's Vision for a New World Order", NBR Special Report #83, January 2020,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14]張國祚:《關于“話語權”的幾點思考》,《求是》,2009年第9期。

        [15]王毅:《加強公共外交是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必然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wǎng),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32676.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6]新華社社評:《貢獻中國方案,共筑未來之橋》,2016年9月2日。

        [17]新華社評論員:《引領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方案》, 2019年3月27日電。

        責 編/馬冰瑩

        猜你喜歡
        國際話語權輿論引導一帶一路
        核心價值觀助推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
        人民論壇(2016年35期)2017-03-20 16:21:36
        中國南海維權行動中的國際話語權研究
        文化在我國國際話語權中的作用及路徑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29:14
        網(wǎng)絡語言暴力現(xiàn)象及對策分析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38:26
        法制節(jié)目策劃的再創(chuàng)新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0:01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大數(shù)據(jù)、網(wǎng)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社會科學(2016年8期)2016-11-04 01:12:47
        關于提升我國媒體國際話語權的思考
        新聞世界(2016年3期)2016-03-15 09:00:11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亚洲精品久久视频网站| 免费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v多人一区二区三区| 91熟女av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丝袜图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草草网站影院白丝内射|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网址大全| 真人做人试看60分钟免费视频|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91性视频|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一级午夜视频|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午夜裸体性播放| 四虎精品视频|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国产av一啪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手机版| 青青在线精品2022国产| 日本伦理美乳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人妻中文字幕av有码在线|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 天天射综合网天天插天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