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聯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期待,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選擇。但從當前我國教育全局來看,在這方面的聯合發(fā)展還不夠強勁,勢必會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1]”體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居于重要位置,具有“以體育人”的特殊功能和價值取向,體育教育的家、校、社多元協同,無疑對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乃至教育均衡發(fā)展與質量促進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體育課程一體化體系的建構,首先在“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tǒng)一、形式聯合”內涵的定位上,明確在“形式聯合”中提出了要做好家、校、社聯合[2]。然而,為什么一體化要提出這種聯合?能否順利實現聯合?如何創(chuàng)造機會、凝心聚力走出困境,實現突破,助力體育課程一體化,推動體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家、校、社聯合的提出及其現實意義
家、校、社聯合的提出并非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才開始,其由來已久,并且從教育發(fā)展的角度、從體育教育質量提升的角度,家、校、社聯合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1.家、校、社聯合的提出
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離不開教育這一強大的推動力,而教育陣地并非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也同樣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但多少年來大家一談起教育,首先想到的是學校教育,似乎會錯誤地認為離開了學校這一育人場所,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實則不然,學校、家庭、社會有機聯合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材,才更有利于學生在成長、成才、成功之路上穩(wěn)步前行、健康發(fā)展。
回溯有關家、校、社聯合的研究不難發(fā)現,從關系定位的概念取舍來看,有的是用“合作”“合力”“融合”,有的是用“聯動”“共育”“協同”“攜手”,還有的是用“一體化”,但含義趨同,都共同聚焦在形成合力上。從研究領域來看,直接從大教育談聯合共育的比例較多,其次是從德育的角度探討合作育人機制。2008年,時任廈門市松柏中學副校長陳鷺波從德育角度提出了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大德育網絡”,主張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讓學生在德育大環(huán)境中參與德育實踐,在體驗中育德、立德[3]。
從體育的角度對家、校、社聯合的研究,王潁2015年的《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構建家校社一體化青少年體育網絡的研究》[4],分析了家、校、社一體化青少年體育網絡建設思路等。實際上,黨和國家也早已對體育的家、校、社聯合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下發(fā)文件加以強調,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早已提出“加強家庭和社區(qū)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合力”[5]。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也明確提出:“完善學校、家庭與社會密切結合的學校體育網絡,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6]”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在家校社聯合方面提出得更為明確:“家長要支持學生參加社會體育活動,社區(qū)要為學生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逐步形成家庭、學校、社區(qū)聯動,共同指導學生體育鍛煉的機制。[7]”這些文件的出臺,無疑對突出體育的綜合性、多元化育人功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體育課程一體化提出了校內外的聯合,重點聚焦在家、校、社的聯合上。“聯合”,一是要聯動,體育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尤其是學生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運動技能的掌握、體質健康的促進等,家庭、社會都要行動起來,發(fā)揮聯動效應,共同促進其發(fā)展與提高。二是要合作,即建立合作的機制,意味著聯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產生合力效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家、校、社聯合的現實意義
無論是教育還是體育,家、校、社聯合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是多元的,并非只通過學校發(fā)揮教育功能,還需要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聯合發(fā)力,共同達成大教育對全面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教育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盡管在學校教育中,各學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和規(guī)律,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合理設置課程方案,優(yōu)化學校教育資源,但學校畢竟是個大集體,多集中于共性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應用,遵循學生年齡段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以及因材施教,但綜合分析來看,完全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的愿望并非能夠全部實現,因此,加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學校教育之缺口,家、校、社協同共育,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展和被盡可能地滿足發(fā)展愿望。
體育學科領域,無論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下降的問題,還是多數學生學了12年體育一項運動技能未能掌握的問題,一定意義上都不能完全將問題的根源歸結為學校教育,更不能單一歸咎于學校體育工作沒做好,甚至還有些人將這些問題片面地怪罪于體育教育工作者。實則不然,盡管這些問題都與體育教育工作者、與學校體育、與學校教育有關,但體質與技能的影響因素是極為復雜的,家庭、社會在體育教育方面的缺失,尤其是家、校、社未形成合力,未建立聯合促進機制,使得以上問題越發(fā)突出和難以消除。因此,家、校、社聯合無論是共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根除體質下降的“頑瘴痼疾”,還是助力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意義非凡。
二、體育課程一體化家、校、社聯合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家、校、社聯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屬不易,聯合的機制是什么,誰來牽頭組織聯合各項活動的開展,假如各自為政,顯然無法真正聯合,要形成機制走出聯合困境,否則就難以有所突破。
1.“連點”的確定對家、校、社聯合困境的突破
體育課程一體化要真正實現家、校、社聯合,確定三者之間的“連點”至關重要,體育課程一體化家、校、社實現聯合的“連點”,應該具體反映在共同關心、關注的目標或利益訴求上。因為做任何事情有了既定的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在某種意義上有了利益驅動,合力也便容易形成。體育課程一體化總體上是要發(fā)揮體育課程的服務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和滿足學生運動需求。那么,體育課程一體化家、校、社的“連點”是什么?換言之,要靠什么力量促使三者相互聯合?
學校是德智體美勞五育的主要育人陣地,學校體育各項工作的開展,一是服務于需要五育全面強化的教育,教育因擁有并舉的五育才構成了完整體系,體育能夠為辦好人們滿意的教育助力;二是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和對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促進。學校教育功能其核心是定位在服務上,服務于國家教育事業(yè),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體育優(yōu)化資源、強化管理,提高體育教育質量,是要更好地突出服務功能。與此同時,學校在為國家、為學生做好服務的前提下,也能夠促進學校的發(fā)展與進步。當然,也不免有些學校帶有一定的追求升學率的功利性思想,但如果服務功能發(fā)揮不到位,學校發(fā)展不穩(wěn)健,功利性目標也難以得到實現。
家庭是生活的環(huán)境,但也是教育的啟蒙,每個家長寄希望于孩子幸福生活的基礎上,能夠身體健康、學業(yè)優(yōu)良,期望成才與成長。換言之,也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國家作貢獻,實現人生夢想。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家庭培養(yǎng)孩子也是間接地服務于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當然,也不免有個別家長在塑造面子工程,為追求名牌、名校不惜犧牲孩子的娛樂、鍛煉時間,急功近利地讓孩子學習、應試、升學及獲得榮譽。但讓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才,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將是家庭教育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說,家庭對于孩子來講,一是服務于國家建設與發(fā)展,服務于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二是服務于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家長的服務意識增強,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穩(wěn)步,家庭將會更溫馨、幸福和興旺。
社會是由人和環(huán)境形成的關系綜合[8],體育課程一體化所希望的家庭、學校、社會聯合中的這個“社會”,是把它具體化到社會機構,尤其是指社會體育機構或支持體育發(fā)展的機構等。如,以生產體育產品為主的體育類產業(yè)機構,以大眾健身、培訓、競賽為主的社會體育組織管理機構,以及支持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體育公益慈善機構等。社會體育機構隸屬服務業(yè),有的是通過優(yōu)質服務提高效益,有的是通過公益捐贈體現服務價值,如,體育場館設施主要是服務于大眾健身、競技賽事、體育專業(yè)化培訓等。離開了服務,社會體育機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就不復存在,其自身的發(fā)展也難以穩(wěn)健或實現跨越。
通過分析學校、家庭、社會的功能定位與目標指向,不難看出,“服務與發(fā)展”可以確定為三者共同的目標與利益訴求,是他們能夠彼此聯合的“連點”。只有服務而不考慮自身的發(fā)展,聯合難持久;只重視自身發(fā)展不強化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聯合無意義。要實現家、校、社的聯合,服務與發(fā)展不可偏廢,二者同時存在,才能找到平衡。服務一定意義上還隱含著奉獻,即“舍”,而發(fā)展還帶有得到之內涵,即“得”,合二為一是“舍得”,因此,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歸根結底還可將“連點”高度概括為“舍得”,而且是先“舍”后“得”,離開了“舍得”難以凝心聚力。
2.“制度”的建立對家、校、社聯合困境的突破
體育課程一體化在家、校、社聯合方面,確定“連點”至關重要,但要想真正地發(fā)揮聯合作用,還要建立促進聯合機制,具體表現在多種制度的建立,否則,家、校、社的聯合難以向前推進。
一是,聯席制度的建立使得家、校、社聯合成為有組織的活動。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平日都有自身的責權利并履行著常規(guī)的活動,難以主動去支持學校體育工作,或者偶爾有但很大程度上難以形成常態(tài),支持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由學校牽頭,定期組織家、校、社聯席會議,組建一支由三方組成的兼職組織管理團隊并形成制度十分必要。大家可以共商體育課程一體化三方聯合服務與發(fā)展之策,既能達成共識,具有共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也能夠探尋發(fā)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達到共促、共建,形成合力。
二是,共享制度的建立使得家、校、社聯合成為有力量的活動。家、校、社難以聯合的關鍵問題是未能做到資源共享,家庭在體育方面有的有優(yōu)勢資源,如有的家庭其父母具有體育特長或在體育企事業(yè)單位任職,這種資源對于學校而言,無疑是難得的,或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這些資源發(fā)揮作用,家校聯合就能有資源保障。社會體育機構更是專業(yè)資源豐富,不僅場地器材資源多數會優(yōu)于學校,而且,也有專業(yè)的師資資源。如果這樣的專業(yè)資源能夠與學校共享,體育課程一體化的校外體育的開展和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后顧之憂。這些資源尤其是專業(yè)師資引入學校,將能補充學校體育師資之不足。由此,校社聯合將能對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發(fā)揮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是,競賽制度的建立使得家、校、社聯合成為有平臺的活動。體育課程一體化在“多樣化”實施層面還提出了學、練、賽的聯合,以往體育課程實施比較注重學與練,對“賽”多有忽略,對“賽”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體育課程實施中的“賽”既包含嚴格意義上的競技比賽,也包含以娛樂、增強體能、掌握技能為主的全員運動會中的比賽,還包含教學中單一動作和組合動作的兩人之間或小組之間的比賽。學校在組織嚴格意義上的競技比賽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場地器材還是專業(yè)師資都不夠充足。家、校、社建立競賽制度,主要是聯合開展競技比賽,結合學校和社會場館的實際,家、校、社聯合組織各類項目的競技比賽,能夠給有體育特長或要發(fā)展特長的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比賽的機會,對全體學生運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夠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四是,家庭體育作業(yè)制度的建立使得家、校、社聯合成為有抓手的活動。體育課程在校內的實施,盡管包含課內與課外的各種活動,但學生參與的時間和能夠達到的效果仍不夠理想,給學生適當布置家庭體育作業(y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校鍛煉之不足,而且,家庭體育作業(yè)的量和內容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發(fā)展基礎[9]。學生完成家庭體育作業(yè)要保質保量,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檢查和支持,在場地器材上有時需要社區(qū)體育鍛煉場所的協助。對于個別學校所布置的專項化程度高,且需要特殊體育場館的體育作業(yè),需要在社會體育場館完成,如將游泳布置為家庭體育作業(yè),社會體育場館自然是學生完成該項作業(yè)的主要場所,力求社會機構給予支持。因此,家庭體育作業(yè)是家、校、社聯合的重要抓手,家庭體育作業(yè)制度的建立使得校外的體育活動開展更有保障,校內外的聯合更能顯示其實效性。
體育課程一體化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和艱巨的任務,要做到“形式聯合”并非易事,需要家、校、社聯合發(fā)揮作用。然而,家、校、社要有機聯合,除了注重目標趨同性并發(fā)揮服務功能之外,不可回避各自的目標存異,即各自的發(fā)展保障,否則,真正的聯合就難以實現。只有客觀而辯證地看待家、校、社聯合的困境,努力找到服務與發(fā)展的“連點”,加強制度化建設,形成目標驅動發(fā)展模式,才能實現真正的聯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2
[2]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的旨趣與建構[J].教育研究,2019(9):51-58.
[3]陳鷺波.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大德育網絡”的理論思考與教育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7(5):81-83.
[4]王潁.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構建家校社一體化青少年體育網絡的研究[C].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5.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tnull_27692.html,2007-5-7.
[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12〕53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10/29/content_5309.htm,2012-10-29.
[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2016-5-6.
[8]百度百科[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社會/73320?fr=aladdin,
[9]于素梅.家庭體育鍛煉:新時期學生健康發(fā)展不可缺失的一環(huán)[J].中國學校體育,2020,3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