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蓉
【摘 要】作為我國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戲曲表演中最主要的特征為表演的程式化,這也是戲曲表演技巧的重要體現(xiàn)形式。中國戲曲程式化特征主要通過“唱念做打”這四種形式來體現(xiàn),是戲曲表演中塑造演員藝術形象的必備條件。本文通過分析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具體含義和藝術特征,探討戲曲表演過程中技巧性的具體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戲曲表演;技巧性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9-0022-02
中國戲曲是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是我國古代表演藝人代代相傳而保留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完善的藝術體系。目前我國戲曲的主要藝術形式包括京劇、豫劇以及黃梅戲等,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戲曲形式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不斷地傳承中取得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戲曲表演需要一定的技巧性,表演者需要掌握戲曲的具體程式、了解戲曲的含義,并通過表演過程中的技巧塑造出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因此,戲曲表演者只有充分掌握戲曲表演技巧,才能實現(xiàn)根本上的藝術創(chuàng)新。
一、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含義
(一)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具體內涵
從狹義上來看戲曲表演的技巧性,是指戲曲表演者通過翻跌等難度較大的動作,來展現(xiàn)戲曲內容,而這些具有較高難度系數(shù)的動作,體現(xiàn)出了戲曲表演過程中的技巧性。從廣義上來看戲曲表演的技巧性,其不僅包括戲曲演員的行腔念白、伴奏樂隊的音樂渲染,還包括戲曲動作的編排以及各種表現(xiàn)手段。每一個戲曲表演者都需要掌握獨特的表演技巧,以體現(xiàn)戲曲舞臺上人物的個性。
(二)戲曲表演技巧性的具體特征
我國的戲曲表演非常獨特,其表演技巧與程式化特征緊密結合,形成了我國藝術文化領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戲曲的程式化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戲曲中不同行當?shù)膭澐稚?,通過精練的程式化表演和高超的技巧,體現(xiàn)每個行當獨一無二的特性。戲曲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其藝術表現(xiàn)手段包括“四功”、“五法”,“四功”包括唱、念、做、打,“五法”包括手、眼、身、法、步。這些藝術表現(xiàn)手段是戲曲表演的基礎手段,也是戲曲表演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藝術修養(yǎng)。雖然戲曲表演存在一定的區(qū)域性特征,就像京劇和豫劇,很多觀眾一聽就可以準確區(qū)分二者,然而在戲曲表演的基本技巧上,卻具有一致性。
二、戲曲表演的技巧性
(一)戲曲表演的技巧性之“唱”
戲曲表演“四功”中的“唱”,是指演員表演過程中的“唱腔”,是戲曲表演中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很多人在不是很了解戲曲的情況下,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演員的唱腔部分。戲曲演員在整個戲曲表演中,將“唱腔”與其他的表演技法相結合,互相映襯和搭配,從而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在以“唱腔”為主的戲曲表演中,一般會有幾十句甚至上百句的唱段需要唱出來。因而,戲曲表演者需要熟悉并掌握發(fā)聲、用聲的科學方法,了解吐字和潤腔的技巧,這樣才能夠生動形象地唱出戲曲的內容。另外,由于不同演員的表演技巧和專業(yè)修養(yǎng)存在差異,所以即使是在同一劇組,表演同一角色,也會因為個人唱法和技巧的不同,而使得吐字、潤腔的方法都不同,也就會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藝術水平,導致表演效果存在巨大差異。另外,戲曲唱腔的不同會逐漸促進流派劃分,形成不同的戲曲流派。每個演員自身的嗓音條件、行腔習慣,都會影響演員的演唱風格。
例如,著名的戲曲演唱家桑振君,起初她是通過學習河南墜子的演唱技巧來表演的,之后她自己將豫劇唱腔與起初學習到的行腔技巧巧妙融合,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個人風格特色的“偷、閃、滑、搶”和“字乖音巧”等表演技巧。
不同戲曲由于唱腔特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戲曲風格。例如眾所周知的黃梅戲,其唱腔中的花腔不僅具有明朗化的聲音調式色彩,而且常常帶有質樸的情感,運用口語化而有節(jié)奏的韻律線條來表現(xiàn),非常清脆悅耳。再比如豫劇,具有流暢的唱腔特點,通過節(jié)奏鮮明的口語化唱詞,加上清晰的吐字和酣暢的行腔,表現(xiàn)出一種奔放怡人的藝術特色。著名的戲曲作品《三哭殿》中,關于人物角色唐王的表演,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唐喜成和王善樸都分別演繹過,卻因為二人具有不同的嗓音條件,在表演中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行腔技巧,因而表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物風格。
(二)戲曲表演的技巧性之“念”
戲曲表演“四功”中的“念”,是指戲曲表演過程中音樂性的念白。演員通過念白與唱腔相互配合和補充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出戲曲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形象特征。念白作為戲曲表演中的一種表演方式,可以在表演中生動體現(xiàn)出戲曲人物的當下心情,因而在表現(xiàn)人物情緒的時候,通常都會用到念白的藝術手法。例如,在戲曲《秦雪梅》中,在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時,就運用了念白,以突出人物的真實情感。還有非常著名的戲曲作品《七品芝麻官》中,唐成念狀紙也是念白的形式。
念白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通常包括散白、韻白、數(shù)板和引子這四種。1.散白,指的是以具有各種民間特點的方言為基礎,與生活實際較為接近的念白。例如,在不同的戲曲中,會有不同的方言,像京白來自京劇,蘇白來自昆曲,都是不同戲曲的方言白。不同的方言在戲曲舞臺上進行藝術加工之后,會具有更加夸張的音調和節(jié)奏,從而體現(xiàn)不同方言的特色之美。2.韻白,指的是語言經過戲曲舞臺的加工之后,形成更具有韻律感的念白。韻白的字音和語調都更為夸張,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相距較遠,更加接近歌唱的形式。韻白在戲曲中的音調起伏一般跟唱腔的韻律保持一致,但唱腔是有固定音高的,韻白的音高不固定。3.數(shù)板,是一種具有突出節(jié)奏的表現(xiàn)手法,其作用是使原本自由的節(jié)奏性語言更加規(guī)范化。數(shù)板最為常見的形式主要有“流水板”等,因為其字音具有強弱分明的特點,因而更加具有節(jié)奏感。例如戲曲作品中《金錢花》、《水底魚》等曲牌就常用數(shù)板的技巧來表現(xiàn)。4.引子,指的是用半念半唱的形式將韻白與韻律混合進行的藝術手法。例如《四郎探母》的開場就是用半念半唱的形式進行的,這就是引子的表演技巧。引子中念白的部分要求表演者保持準確的口齒力度和嗓音亮度,根據(jù)戲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點,有針對性地處理節(jié)奏的快慢和強弱,從而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三)戲曲表演的技巧性之“做”
戲曲表演“四功”之“做”,指的是戲曲表演中特定的舞蹈和形體動作,同時也是戲曲與其他藝術表演形式的標志性區(qū)別所在。在戲曲中,不同行當具有不同的表演技巧,上文提到的“五法”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獨特程式。因而,對戲曲演員的培養(yǎng)最好從小時候開始,通過訓練手、腰、腿,以及頭、頸、臂等身體部位來增強身體的靈活性,以熟練掌握戲曲表演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戲曲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還需認真揣摩角色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并對戲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的把握,從而通過靈活運用程式化的動作等,將戲曲人物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具體的戲曲表演中,“做”包括多種技法。例如走跪的步法,一般體現(xiàn)出掙扎或者狼狽的狀態(tài);一邊甩鞭子一邊走碎步則體現(xiàn)出少女般的快樂。另外像利用水袖、帽翅等進行的各種表演手法,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就步法來看,“做”的步法通??梢苑譃橐韵聨追N:1.云步,一種橫移的步法,一般女性角色用得較多,可以表現(xiàn)角色緩慢移動時的步伐,一般不會在移動中表現(xiàn)出太明顯的走路痕跡,而是依靠兩腳小幅度的移動來進行。2.圓場步,一種戲曲中占比較大的步法,表演者依靠自己小腿的力量進行每一步的移動,能夠體現(xiàn)穩(wěn)重的人物特征,可以使觀眾有輕松舒適的感覺。3.碎步,是一種小而快的步法,一般用于女性,表現(xiàn)出焦慮的神情,具有一定的范圍限制。4.墊步,一種起渲染作用的步法,是表演者在進行下一步動作之前,所做出的一只腳在地上,另一只腳略向前伸出去的動作。各種戲曲步法都在表演中起著渲染氣氛和表達情感的作用,根據(jù)不同角色的身份,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一名優(yōu)秀的戲曲演員,不只需要對角色進行深刻理解和感知,而且需要將其特質表現(xiàn)出來。例如,《香囊記》中“梳妝”和“坐轎”的情節(jié),就是典型的“做”功戲的體現(xiàn)。著名演員馬金鳳出演的《花打朝》中,程七奶奶“吃魚”時那大大咧咧的形象,還有“打朝”時大膽勇猛的形象,都是通過“做”功生動刻畫出來的。
(四)戲曲表演的技巧性之“打”
戲曲表演“四功”之“打”,是指戲曲表演中表演者的武打和翻跌技能,是傳統(tǒng)武術經過舞臺化處理之后,展現(xiàn)生活中的格斗場面的一種技藝,也是戲曲中重要的形體動作之一?!按颉钡谋憩F(xiàn)形式,主要分為“把子功”和“毯子功”兩種,其中“把子功”主要是獨舞或者對打的形式,一般會借助兵器?!疤鹤庸Α笔侵副硌菡咴谖枧_的毯子上表演滾、撲、翻、跌等技巧。戲曲表演者在舞臺上會用到多種武打技藝,這些技藝都需要表演者從小刻苦訓練才能習得。擁有了一定的技術功底之后,才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技法,將戲曲人物的形象和個性特征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在戲曲表演過程中,“做”和“打”通常會結合在一起,根據(jù)情節(jié)來共同表現(xiàn),從而達到塑造戲曲人物的目的,引發(fā)觀眾的藝術共鳴。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戲曲表演藝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其表演的技巧性對于舞臺效果的呈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戲曲演員需要從小進行各種基本功的訓練,以熟練掌握各種表演技巧。在表演過程中,還應結合戲曲中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特征,通過靈活地運用“四功”、“五法”等技巧性手法,塑造出能得到觀眾充分認可的舞臺形象。
參考文獻:
[1]趙錫淮.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如何創(chuàng)造藝術美[J].劇作家,2014,(6):98-101.
[2]謝巧蘭.淺談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12):118.
[3]杜文君.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分析[J].戲劇之家,2018,0(19).
[4]任候候.淺談戲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的技巧運用[J].戲劇之家,2013,(09):13.
[5]張擁軍.戲曲表演的技巧性探討[J].青春歲月,2013,(19):102.
[6]馬宏威.論戲曲表演技巧對藝術形象的塑造[J].戲劇之家,2014,(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