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香
2016 年9 月13 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正式發(fā)布,報告中的六大素養(yǎng)中有三個直指思維力的培養(yǎng):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zhì)疑、用于探究)、學會學習(勤于反思)、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解決)??梢?,思維力成了各學科的首要之義。為此,筆者認為,各學科的各部分教學都應(yīng)該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思維力”這一職責,當然寫字教學也不例外。語文思維力往深處探究,它包括分析力、概括力、想象力、發(fā)散力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寫字教學中將這些能力加以培養(yǎng)呢?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笔堑?,好奇是求知的萌芽,是創(chuàng)造的動力。新課標對寫字教學的要求中,有這樣幾個關(guān)鍵詞:喜歡、興趣、主動、能力??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適用于寫字教學。確實如此,寫字對于學生來講,是枯燥的,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作為教者,我們要能將一個個字活起來、動起來,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思維力參與寫字活動。如在教學“愛”這個生字時,可以把漢字演變的動畫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從動畫中了解到金文的“愛”字上邊是“旡”(見圖1),像張口打嗝或說話的人形;下邊是“心”字,將“心”納于人的懷中,表示仁愛之心。小篆在下邊加一“夂”,是趾的異寫,表示腳、走和行動的字符,這樣一來,就將原來“愛心”變成實際行動了。隸書努力將筆畫抻平拉直,漸漸就寫成了今文字“愛”了。學生在觀看“愛”字的演變過程中,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的參與,思維力中的理解力得到了提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愛”這個生字的書寫,可謂是一舉多得。
當然,寫字的興趣不僅可以利用漢字的演變視頻進行激發(fā),還可以用圖片來調(diào)動。如在教學小古文《鐵杵成針》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生字“杵”時對“杵”比較陌生,筆者揭示課題后出示“杵”的圖片,進而解說“杵就是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木棒”。而后學生學寫“杵”字,既理解了字義,又掌握了字形,調(diào)動了思維的參與。
在生字的教學中,有不少這樣的實例,教者要努力將學生的寫字興趣與思維主動結(jié)合起來,達到雙線并驅(qū)。
概括力是指從若干語文現(xiàn)象或問題中總結(jié)出一般特性的思維能力,學習漢字也需要學生養(yǎng)成概括能力,有效的概括力更利于學生對漢字的掌握,特別是一些形近字的掌握。為此,教師在教學含有形聲字這類識字課文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音、形、義等多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找出其異同,從而概括規(guī)律。
如筆者在教學二年級“苞、飽、炮、泡”這組生字時,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組生字的共同點,學生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比較、分析,找出了以下幾處相同點: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它們都帶有“包”,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韻母相同。接著,筆者追問:“你們看看這些字的偏旁,再結(jié)合插圖,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這時,筆者從學生緊鎖的眉頭中“看到了”學生的思維在活動著。由于思維的參與,學生歸納出了以下結(jié)論:有的說因為荷花是植物,所以它的花苞的“苞”是草字頭;有的說,人要吃飽需要食物,所以是食字旁;有的說開炮要用火,所以是火字旁;有的說有水才可以吐泡泡,“泡”當然是三點水了。順勢,筆者讓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還有哪些字也帶有“包”呢?學生找到了“抱”“跑”。最后引導學生編出兒歌:草字頭,是花苞;食字旁,要吃飽;火字旁,是大炮;三點水,吐泡泡;提手旁,抱一抱;足字旁,趕緊跑。筆者進而揭示形近字的秘密:形聲字一部分表示讀音,相同或相近;一部分表示意思,與偏旁相關(guān)。課堂的后半節(jié)讓學生練習書寫,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最終進行概括,這樣的教學能讓他們的多種思維力參與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中,最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概括力的提升。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學生在寫字方面就有了這樣的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边@說明筆畫和偏旁部首對識字寫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抓關(guān)鍵筆畫是寫好字的關(guān)鍵,特別是抓住形近偏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容易將兩個形近偏旁混淆,寫字時總是出錯,對于這一現(xiàn)象,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避免呢?以二年級偏旁“衤”“礻”的教學為例。筆者讓學生先找出帶有“衤”的字,學生發(fā)現(xiàn)“裙子”“襯衫”等帶有“衤”,這時,筆者出示衣服的圖片及“衣”字(見圖2),讓學生觀察,從而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學生思考、想象,最后得出“衤”是由“衣”演變而來的,“衣”的撇和捺就是兩個袖管,像古代衣服的兩個門襟,由此得出,“衤”是有兩個點的,凡是與衣服、服飾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衤”。這一過程,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fā)揮,思維空間被激活。筆者再追問:“礻”呢?當然,又是一番觀察、思考、想象、分析,最后歸納出:“礻”是由“示”演變而來,“示”像菩薩的面部線條,帶有“礻”的字多與“祖先”“祭祀”“神”有關(guān)。
學生思維想象力的參與,讓思維在新事物中得以碰撞,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樣,新課標對于寫字“正確”“規(guī)范”要求得以達成。有了思維想象力的配合,教者再讓學生自己觀察如何寫好這類字,便有了順理成章之感,思維想象力讓學生寫字變得得心應(yīng)手。
審美力是指人感受、鑒賞、評價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它也時刻需要思維的參與。新課標對學生寫字審美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從第一階段的“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到第三階段的“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無不讓學生注重對漢字審美能力的提升。確實如此,俗話說:“字是一個人一生的名片?!睂τ趯W生來說,審美要從欣賞教師的字開始,這時候,教者要充分做好“平等中的首席”,要發(fā)揮好示范作用,范寫生字,與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引起學生共鳴。
如筆者在教學《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課時,遇到生字“廓”,教者提問:“剛才你們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廓’?”學生回答后,教者給予肯定,然后教者邊講解邊示范:“廓”里面的字讀“郭”,整個字讀“廓”,這是一個形聲字,廣字頭表示建筑,在古代,“郭”和“廓”是通用的,表示城外的墻。那怎樣把這個字寫好呢?這個字上收下放。筆者范寫廣字頭:漢字用簡單的三筆就描摹出頂與墻,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要做到半藏半露,雙耳旁的兩筆向外伸,豎要有一定的力度。教者寫好后讓學生觀察、欣賞,從而端正地寫好自己的字。
思維力參與的審美力是有廣度的,更能促進學生把字寫好。如筆者在教學《清平樂·村居》一文的最后,精選名家筆下不同書體的書法作品,引導學生感受、鑒賞:很多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將詩詞作品作為書寫內(nèi)容,不僅語言文字美,詩詞意境美,而且扇形、圓形的各種書法用紙也增添了作品的形式美。學生覺得這些作品十分漂亮、雅致,很有古典風味……欣賞過作品后再讓學生進行作品書寫。這樣,學生的思維力得以發(fā)散,審美力得以提升,更有利于寫字質(zhì)量的提高。
總之,這是一個亟須召喚思維習慣的時代,我們的寫字教學也應(yīng)該插上思維的翅膀,讓寫字教學與閱讀教學帶著思維的力量齊頭并進,讓創(chuàng)造力、概括力、想象力、審美力等在漢字上落地生根。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語文思維力的生長,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過有思維品質(zhì)的語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