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疫情期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新的重大使命,如何把疫情期間的國家擔當、英雄事跡等轉化為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播音與主持專業(yè)的課堂,實現思政教育與抗疫結合的新突破,是一項有意義的新實踐。本文作者以疫情期間把思政教育融入播音與主持專業(yè)教學的實際案例為載體,做了初步探索,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疫情;思政教育;播音與主持專業(yè)教學
2020年除夕剛過,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偉大的祖國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春季學期開學后,全國大、中、小學生,居家上網課。為了上好網課,老師們克服了種種初期的不適應、克服了技術條件上的困難、克服了溝通上的不利因素,終于在一個學期結束時,為祖國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筆者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播音與主持專業(yè)的教師,在此結合本專業(yè)談幾點疫情期間把思政教育融入播音專業(yè)教學的體會。
一、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師的課堂講述中
開學之初,我給一年級學生講《節(jié)目主持即興語言表達》的理論大課。在上課伊始的概述講解當中,我先請同學們思考了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令你欽佩的一個人是誰?他說的哪句話令你難忘?同學們給出了豐富的回答:是鐘南山院士眼含熱淚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一定會過關”、是山東司機坐在卡車駕駛座上吃著煎餅說的那一句“沒有錢可以出力 ”、是山東省副省長說的那句“發(fā)國難財的,要罰得他傾家蕩產”、是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等。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在家中的你是通過什么媒體看到他們、了解到他們到的?大家的回答包括了傳統(tǒng)媒體,比如央視、各省衛(wèi)視,有的是通過網絡,比如抖音、快手,比如西瓜視頻,比如今日頭條,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你感受到了語言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作用了嗎?你感受到了媒體在這場戰(zhàn)役中的強大力量了嗎?我們不是醫(yī)護人員,不能救死扶傷,但是作為未來的媒體人,未來的我們可以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什么貢獻呢?我把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給出自己答案,并在學期末作為一項作業(yè)完成文字表述。
三個問題之后,向同學們提出,要以這次疫情為契機,積極主動地提升自己的觀察力、表達力和思想力和社會責任感。并以此作為學習本課程的一個前言,激勵大家?guī)е伎?、帶著責任、帶著熱情,積極認真地學好這門課。
進入章節(jié)講述后,我在多個知識點融入了思政教育。比如講到知覺的整體性、理解性、選擇性這個知識點時,我選用了樊登2010年采訪鐘南山、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2013年采訪鐘南山、新華社記者2020年1月28號采訪鐘南山的三段視頻內容為案例,指導學生掌握在不同性質的節(jié)目、不同新聞背景下,主持人會有不同的宣傳目的和任務,當主持人面向不同收看心理的受眾群體,會有不同的主題設置、不同的素材選擇、不同的問題設置。這就要在節(jié)目準備階段盡可能地從整體上去理解被采訪對象和本次采訪的目的與任務,然后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整體、細致地把握事物,并高效、精當地做出選擇。在許多可報道或者可采訪的內容中優(yōu)先地把某些內容或者問題選擇出來予以反映?;蛘咴谝粋€對象的許多特性中優(yōu)先地把某些特性選擇出來予以反映。單純地講理論,學生會感到抽象,加之上網課,更容易讓學生因為枯燥而走神,三段不同時期不同主持人采訪鐘南山院士的案例視頻,讓學生在全方位了解鐘院士的品格、風采的同時,深入淺出地掌握了知識點,同時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在講到反駁論證的時候,我引用了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當場反駁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一段視頻。佩洛西表示“中國正試圖通過其電信巨頭——華為,來輸出其‘數字專制,威脅那些還沒有采用他們技術的國家實行經濟報復?!备惮摲瘩g到:“技術是一種工具,自從中國40年前開始改革后,引入了各種各樣的西方技術,微軟、IBM、亞馬遜,他們在中國都很活躍。自從我們開始1G、2G、3G和4G以后,所有的技術都來自西方發(fā)達國家,而中國保持了它的政治體制,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取得了成功,沒有受到技術的威脅??蔀槭裁慈绻讶A為技術引入西方國家的5G,就會威脅政治制度呢?您真的認為民主制度這么脆弱,華為區(qū)區(qū)一家高科技公司就能威脅到它?”這段犀利的反駁,讓學生們在理解何謂反駁論證的同時,頓生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二、把思政教育融入課上的實踐訓練中
理論大課結束后,各位小課組的老師將帶領學生開始小課實訓。作為大課老師,要設計小課實訓內容,我在設計實訓內容時,充分考慮到了實訓內容與思政教育的結合。
在進行句子擴充訓練時,為學生設計了與抗擊疫情相關的句子,比如“鐘南山院士乘坐火車趕往武漢”、“壽光的菜農們正在大棚里采摘蔬菜準備運往武漢”、“1月25日,武漢蔡甸區(qū)火神山醫(yī)院建設工地上,上百臺吊車全力施工”等,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擴充為有畫面感、內容豐富的一段話。為了更好地完成訓練,學生在課前準備時,就會更多地去了解新聞事實、觀察當時的新聞畫面,同時感受鐘院士的無畏生死、感受中國人民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感受疫情面前的戮力同心。
在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時,設計了“敬畏自然,行有所止”、“最美逆行者”等題目。在進行集中思維訓練時,設計了“多難興邦”、“涓涓細流,終成大?!钡阮}目。在進行描述訓練時,要求學生選擇兩條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的新聞人物或者新聞事件的圖片進行新聞現場描述,并注意細節(jié)的抓取。在進行復述訓練、評述訓練時,選取了抗擊疫情期間的多條熱點新聞作為訓練內容。比如“走在武漢雷神山醫(yī)院的走廊,好像到了漫展現場。墻壁上的一幅幅漫畫,記錄著一個個守望相助、并肩作戰(zhàn)的感人瞬間。靈魂畫手美小護,用畫筆連起了醫(yī)患的心。病毒拉開了我們的距離,卻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p>
三、將思政教育引入學期末的考試中
在《節(jié)目主持即興語言表達》的口試題目設計過程中,同樣將思政教育元素引入其中。比如就以下新聞素材做即興評述——“近日在北京一核酸檢測點,做完檢測的男孩兒主動向疾控人員深深鞠躬表示感謝。身后的姥姥提醒他,還應該說聲謝謝,男孩再次轉身鞠躬表示感謝。連日來,北京室外最高溫度都在35度以上,脫掉防護服后衣服已經濕透,但他們依然堅守在抗疫一線?!?/p>
將思政教育貫穿理論講述、實踐訓練、期末考試的全過程,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建立正確的三觀。抗擊疫情期間,更能以最新鮮的正能量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
作者簡介:李新宇,生于1972年9月,女,漢族,山東,教授,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