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強 魏向利 景亞亞
(陜西省鳳翔縣醫(yī)院 陜西 寶雞 721000)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為上消化道病變所致,包含胰膽的出血和胃空腸吻合術的手術部位引起的出血。ANVUGIB 為急性病,若不及時救治,出血量較大或者出現周圍循環(huán)衰竭征象,會導致生命危險。采用及時搶救措施和相應的治療治療方案可以降低發(fā)病時的危險,減少患者的病理性痛苦[1]。
抽取在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治療的50 例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將50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 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齡在24 ~6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23±60.46)。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齡在20 歲~71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9±67.68)。兩組組間差異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比較意義。所有患者的病理特征經診斷符合ANVUGIB 診斷指標。患者及家屬對此次實驗均擁有知情權并且簽訂了相關的書面文件,對此次研究持認同態(tài)度。
對抽取的50 例患者分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具有治療經驗醫(yī)護人員對這50 例患者進行治療觀察。調查患者出現的病理特征,評估患者的病理嚴重程度,應用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診斷指標,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內鏡檢查觀察和綜合治療,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發(fā)病時的風險。但在診斷治療時要注意以下要點:(1)記錄患者嘔血,黑便的次數和總量,便于診斷。(2)注意患者的生命特征循環(huán)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記錄。(3)患者在發(fā)病時,內部出血量較大,要及時進行血容量的補充。在血液補充足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改善體內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灌注。(4)在患者發(fā)病上消化道出血時,使用抑酸藥物可以協(xié)助止血。常用抑酸藥物包括PPI 和H2RA。據研究表明PPI 比H2RA 更具有效果,盡可能早期使用PPI,改善止血效果,減少出血量。(5)使用內鏡觀察時要配合PPI 進行止血,內鏡診斷與PPI 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止血。(6)患者無明顯病理性出血導致漏診。
搶救措施:(1)采用相應的止血措施,控制患者出血;(2)救治患者時先明確患者的病因,針對患者的原發(fā)病病因治療;(3)對經各種診斷而不能明確病因的患者且出血不止,病情非常兇險時,結合內鏡明確出血部位后進行手術治療[2]。
應用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指標,記錄患者的病理特征,兩組患者進行對比評價。借助自制調查問卷分析患者對治療結果的滿意情況,于出院前發(fā)放,問卷調查得分超過60 分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
SPSS17.0 為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處理軟件,計數資料應用卡方予以檢驗,P <0.05 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術率進行對比,發(fā)現觀察組的再出血率,手術率均小于對照組的概率。觀察組首次止血成功率大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首次止血率,再出血率,手術率對比[n(%)]
觀察組沒有不滿意患者,滿意度為100%,對照組3 例不滿意患者,不滿意度為12%,對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抽取患者對治療結果的滿意情況[n(%)]
在我國,消化性潰瘍是主要的ANVUGIB 病因,在進行救治時先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糾正血液流動。應用ANVUGIB 診斷指標對患者病因進行判斷,對患者病因的針對治療產生積極的影響。
ANVUGIB 疾病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但該病的發(fā)作時間難以預測,若未及時進行搶救和治療,患者會出現生命危險。因此,對患者搶救時及時診斷患者的病因,降低患者出現生命危險的風險。采用內鏡觀察及時發(fā)現出血病因,判斷出血病灶,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疾病的再發(fā)率,促進患者康復。[3]。
本次研究表明,在內鏡觀察協(xié)助并進行綜合治療后,能夠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手術率,增加首次止血成功率,對患者的治療起到了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對患者進行內鏡觀察協(xié)助的綜合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發(fā)病時的風險和減少治療過程中的不利因素,為后續(xù)治療產生良好的影響,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