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
摘 要:班主任在一個班級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班主任是他們成長的教育者和引路人。為能夠更好的管理班級,使學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與成長,本文淺談了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教育藝術與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 管理 教育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長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而良好的班風班貌是各種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班主任,應該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為突破口,從而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fā)展。
1 不同年級班主任的角色扮演
1.1 一二年級做可愛的老師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從四面八方匯合在一起,開始學校生活的第一步,他們從比較任性的孩子一下子要適應受紀律約束,對有組織的學習和活動的集體生活是不那么容易接受的。所以,一、二年級,要做一個童話中的老師,一個可愛的老師。笑著迎接孩子,樂著對待每一件事。我接一年級新生時,都從抓好課堂紀律入手,讓新生明確學習目的,自覺遵守紀律。根據《小學生守則》,讓他們努力做到:一是上課預備鈴一響,要趕快走進教室,把學習用具放在課桌上,安靜等待老師來上課。二是坐的姿勢要端正,認真聽老師講課。三是在課堂上要多動腦筋,回答問題要先舉手,發(fā)言聲音要響亮。四是獨立完成作業(yè),不得隨意過位,不抄別人的答案。低年級學生一般都帶有嬌氣、幼稚、任性的特點,自理能力不強,他們好學、天真、不帶有什么框框,積極要求向上。班主任就要像父母那樣,親近他們,關心他們,體貼他們,開導他們,使他們感到班級的溫暖,他們才會對學校生活發(fā)生興趣,從而自覺自愿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學生在低年級樹立了紀律觀念,形成習慣,就為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風作好了準備,打下了基礎。
1.2 三四年級做聰明的老師
有了低年級的基礎階段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集體生活概念與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在小學中年段的教育就不能像一、二年級那樣,要有扶有放,開始教他們自我管理的方法,逐步向高年段的班級管理靠攏,做一個聰明的班主任,嘗試“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即人性管理,相對于“剛性管理”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叭嵝怨芾怼笔且浴叭藶橹行摹?,是在研究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學生的心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yōu)閭€人的自覺行動。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養(yǎng)人,給人以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給人更多的關愛。它的特點是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教師的發(fā)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來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使他們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我要學習”成為一種要求。“柔性管理:內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p>
1.3 五六年級做智慧的老師
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年級分段,五六年級的孩子在接受能力方面、思考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他們開始用自己的眼光審視生活,審視世界,審視身邊的人。所以,有時你要當他們是孩子,有時要當他們是成人。如何讓一群“成人”服從集體的安排呢?除了前兩個階段的教育與培養(yǎng)之外,班主任的智慧少不了。
這里的智慧指兩個方面:知識方面的淵博,教育上的藝術。
誠然,作為一個老師,知識一定要淵博,但高年段的老師除了必要的業(yè)務知識以外,還得有現代信息,和與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要有廣泛的興趣與特長,以技服人,以智服人。其次,要注重教育上的藝術,懂得教育藝術的美。
2 讓“愛”貫穿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只要真心實意地愛學生,才能精雕細刻地去塑造他們的心靈。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p>
2.1 要讓學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每個學生都有潛力,能否發(fā)揮他們的潛力,關鍵就在于老師能否幫助他們樹立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真正自暴自棄的學生是沒有的,只要老師不拋棄學生,學生是不會自我拋棄的。“讓孩子永遠生活在希望之中”,我相信這句話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抵擋的。
2.2 要用博愛去感染學生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他們,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弊鳛榘嘀魅蚊鎸ηР钊f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fā)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對學生要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僅要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而且要愛后進生。每一個班集體的學生都有先進、中間、后進之分。根據學生的特點,班主任老師在公平,合理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性格和個性的基礎上,偏愛差生,給差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他們轉變的環(huán)境,挖掘他們心靈深處埋藏的良好品質,揚長避短。做到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之以法,導之以行,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如果我們以“假如我是學生”的情感去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們的“荒唐”,寬容他們的“過失”,讓他們時時體驗到一種高于母愛、超越友情的師生情,這就可能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2.3 要公正合理評價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中的最微妙的接觸?!痹谶@種接觸中,教師會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以不同眼光看待不同的學生。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是一個有感情、有靈性、活生生的人,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如果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和正確的評價,任何學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學的天空將是一個冰冷的世界。所以適度的表揚和鼓勵,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2.4 關注個性差異,帶著愛心走向每一位學生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有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彼浞煮w現了教育者的愛心與童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所追求的是這樣一種境界:讓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明媚的陽光中實現自我,感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