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葉圣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將“教教材 ”變?yōu)椤坝媒滩摹薄6绾斡煤檬诸^的教材使學生習得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呢?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現(xiàn)就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9課《掌聲》為例,談談我的幾點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掌聲》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人文性很強,故事很感人。就這樣一篇人文性極強的課文,除了教學生要關愛殘疾人之外,我們還要教給學生什么呢?我在備課時認真熟讀教材,發(fā)現(xiàn)課文結構簡單但語言生動精煉,用詞規(guī)范準確,表達意思具體明白,有些句段的表達獨具特點。于是我以此作為學習運用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在積累感悟的同時,關注學習運用課文有特色的表達方式。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尋找教學突破口
很多文章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體現(xiàn),尤其是題眼。從文章的題眼切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以此為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讀者可能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墩坡暋愤@篇課文就是以“掌聲”為線索,英子從同學們一次次掌聲中得到鼓勵和支持,明白大家并沒有歧視她,從而變得性格開朗,堅強自信,鼓起勇氣面對生活的。因此,在教學本課之前,我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由我來帶領大家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家歡迎嗎?
(師生掌聲)
師:剛才同學們的掌聲表示歡迎,我也用鼓掌向同學們表示感謝?,F(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幾年的學習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得到同學們的掌聲呢?在得到掌聲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呢
(學生談話 教師板書)
師:(引入課題):那今天我們學習的《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關于掌聲的什么事,掌聲前與掌聲后,英子的性格有哪些明顯的變化?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學習吧。
通過這樣的談話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從題目著眼,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抓住課文的題目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在不知不覺中,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統(tǒng)一。
二、從文章精讀點入手,尋找教學突破口
《掌聲》這篇課文的第三自段是課文中的重點段,語言生動精煉,用詞規(guī)范準確,意思明白具體。我是這樣處理的:
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a. 想想:這兩次掌聲分別在什么時候響起?
b.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英子為什么猶豫?
c. 想象說話:在掌聲里,你想對英子說些什么?
d. 這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是什么樣的掌聲?
教學到這里,我想在本重點段的人文性目標基本達到了,但我不滿足于此,于是,我再次引導學生認真默讀課文,讀到哪兒使你最深受感動,為什么,作者是怎么寫的呢,最后教師進行比較教學:
A.英子站了起來,走上講臺。
B.英子猶豫(yù)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讓學生在反復的品讀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系列的動作與神態(tài)寫生動具體的。最后讓學生仿寫自己感動時的一處動作與神態(tài),要求寫生動與具體。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選準精讀點,指導學生細讀表達,作為突破口,由扶到放,是一個值得提倡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這樣趁熱打鐵,憑借文中精彩語段,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有益于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日趨規(guī)范,生動。
三、從文章表達方式入手,尋找教學突破口
以往的教學,教師注重的往往是如何教語文,重點思考的是如何把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引導學生用語文。語文教材是最好的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在教學“因為……所以……”這個句式時,《掌聲》這篇課文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因此我找準了這個突破口,進行語文實踐。
例1 ?( )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1)學生在括號里填上關聯(lián)詞,讀讀講講。
(2)教師小結: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種句子的表現(xiàn)方式,先說原因,后講結果。(板書:因為……所以……)
例2: ?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 )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1)學生讀讀想想,自主完成練習,與同桌同學讀讀講;
(2)引導學生在比較和理解的過程中,感悟要表明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3)教師小結: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種句子的表達方式,先說結果,后講原因。(板書:所以……因為……)
(4)引導學生認真再讀這種句式,發(fā)現(xiàn)并引起注意,先說結果時,前面的“所以”不要用了。
(5)將這種句子多讀幾遍,加深感悟。
(6)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或生活實際,學習用上(所以)……因為……寫一段話。
(7)學生練習,指名匯報。
通過這兩個例子的教學,學生不僅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很好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扎實的學會了因果關系句式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所以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課文引領語言積累、培養(yǎng)感悟語言、學習運用語文的例子,通過選擇課文中有特點的句子、片段等等的語文表達方式,作為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突破口,加強認識和實踐,使學生在學習語文表達的方式上,實現(xiàn)一課一得,或者一課多得,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例子,從以上幾個方面尋找教學突破口,有效的引領學生學習、積累、運用,同時加強語文實踐,是我們提高語文課有效教學的很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