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錯!小學階段的識字是最基礎的,識字量是最大的,大約要學會常用漢字2500 個左右。要求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運用。這2500 個漢字,在一、二年級就要掌握1200 多個,占小學識字量的一半。因此可以說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然而識字過程中,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娃娃”或“生字寶寶”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
親切自然的稱呼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diào)動。
二、利用想象來識字
在學習生字中運用上想象,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生字。我國的漢字是一種非常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它結(jié)合了數(shù)千年的文化靈魂,很多漢字具有能看字辨義,讀字辨形的特點。
因此,引導學生領會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處的。認識“ 山“ 字的時候,與圖一齊出示,讓學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古人就是把連綿起伏的山用畫描繪出來,便成一個“山”字。特別是在區(qū)別易混淆生字方面,更要結(jié)合想象來進行。如“烏”和“鳥”的區(qū)別,就是鳥字里那一點就是它的眼睛,沒有眼睛,看不到東西就“烏”黑一片,這樣學生從來不會把“鳥”和“烏”混亂;“買”“賣”分不清,買了東西錢出去了(沒有“十”)而賣東西得到錢(有了“十”),這樣就很容易區(qū)分;還有”喝”和”渴”,喝水要用口來喝,口渴特別渴望的是水。學習“專”字的時候,學生數(shù)不清它有幾筆,有幾個學生說:老師,那中間的豎折折就是一道閃電,一閃而過!這真是好辦法。于是每一個漢字的學習,我都讓學生先說一說,這個字你看出了什么特點,想一想怎樣去記,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三、拆新變熟,以熟記新
在第一、二冊掌握了大部分獨體字的基礎上,再學習三、四冊出現(xiàn)的合體字時,就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合體字的教學,如用講故事識字法、肢解字形識字法、比較識字法、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猜謎識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教。下面再具體說說這幾種識字法的運用。
講故事識字法是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這就是肢解字形識字法。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xiàn)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如丸…、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里煮,讓人享用就是“熟”字。再就是比較識字法。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qū)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yè)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還有猜謎識字法。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一條狗,渾身上下四個口(器)。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
四、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上冊識字5”時,我就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后,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的含義時讓孩子們“做一做”、“搓一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還要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低年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了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在識字教學中,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學生心靈放飛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diào)動起來,學習潛力就會充分發(fā)揮!
學習量和學生個體的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就會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會升華為一種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從識字這個角度來說,就轉(zhuǎn)化為新課標提出的“主動識字的愿望”,并轉(zhuǎn)化為“濃厚的興趣”進而逐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