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人民醫(yī)院(475002)汪友東
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多使用傳統(tǒng)中藥飲片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治療,然而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需要經過煎煮方能飲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并且煎煮過程較為復雜,浪費諸多醫(yī)療資源,同時該種藥物只是從表面上對疾病進行治療,無法深入病灶,因而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臨床上多使用中藥配方顆粒進行治療。該種藥物是對傳統(tǒng)中藥飲片的提純、濃縮與干燥后獲得的藥劑,無需進行煎煮便可進行服用,有效的節(jié)省了時間,簡化了煎煮過程,便于保存,并且能夠有效的適應現代臨床治療的發(fā)展需要[2];除此之外,良好的治療效果可避免患者承受額外病痛[3]。本文將重點探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tǒng)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130例自汗盜汗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對照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齡為47~60歲,平均年齡為(53.2±4.9)歲,病程為7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33.5±0.2)個月,其中肺衛(wèi)不固型患者共有40例,陰虛火旺型患者共25例;治療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齡為48~59歲,平均年齡為(53.1±5.2)歲,病程為8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40.1±0.1)個月,其中肺衛(wèi)不固型患者共有38例,陰虛火旺型患者共27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自汗盜汗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對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tǒng)中藥飲片未具有過敏現象;③未患有其他嚴重的合并癥。排除標準:①患者家屬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與方法;②患有其他嚴重的心、肝、腎等合并癥或者惡性腫瘤疾病。告知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此次研究的目的與方法,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此實驗經倫理委員會同意。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錄入至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肺衛(wèi)不固型。此類型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汗出惡風、疲乏勞累、舌苔薄而白等。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中藥飲片治療,成分如下:五味子6g,麻黃根10g,防風10g,白術、黨參與黃精各20g,浮小麥與黃芪各30g,用水煎服,取汁400ml,每日1劑。治療組予以中藥配方顆粒治療,成分如下:五味子、麻黃根、黨參、防風與浮小麥各使用1袋量,黃芪與白術各使用2袋量,使用溫開沖服,每日早晚2次。②陰虛火旺型。此類型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夜寐盜汗、口渴、舌紅少苔等。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中藥飲片治療,成分如下:黃柏、黃芪與黃連各10g,當歸15g,生地黃與熟地黃各20g,浮小麥30g,用水煎服,取汁400ml,每日1劑。治療組予以中藥配方顆粒治療,成分劑量為對照組成分所提取的各1袋量,使用溫開沖服,每日早晚2次。
1.3 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治愈,患者的自汗盜汗癥狀消失,生活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的自汗盜汗癥狀有所緩解,生活功能在較大程度上恢復;未治愈,患者的自汗盜汗癥狀未消失,生活功能未恢復。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幾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衛(wèi)不固型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治愈率為94.74%,對照組的為52.50%,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陰虛火旺型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治愈率為96.30%,對照組的為60.00%,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治愈率為98.46%,對照組的為55.38%,二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中藥在我國醫(yī)學界甚至世界醫(yī)學界均具有重要地位,對促進人類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臨床中,由于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醫(yī)生多使用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進行治療。在配置中藥飲片的過程中,往往依據自身的經驗與操作方法進行配比,不僅無法準確的測量出藥物劑量,而且由于中藥具有不同產地,使得藥物的成色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選擇方面若稍有疏忽還將出現藥物選擇錯誤現象,加之對于現代人而言,對于諸多中藥并未具有深刻的認知,因而對其藥物的藥效以及是否存在錯誤并不知曉[4];除此之外,相關人員在進行藥物煎煮的過程中,由于無法掌握恰當的火候,使得藥物的藥效揮發(fā),進而無法發(fā)揮中藥飲片的應有治療作用,從而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5]。為避免上述不良現象的發(fā)生,需要使用一種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治療藥物。
附表2 陰虛火旺型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治愈率比較(例,%)
附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治愈率的比較(例,%)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加之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提升,目前開始對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進行提純、加工、干燥,使其成為中藥配方顆粒。相比于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具有如下優(yōu)勢:①省去煎煮過程,方便省時。中藥配方顆粒是一種對傳統(tǒng)中藥飲片有效成分進行提純后所得藥劑,因而無需對藥物進行煎煮便可直接服用,省去煎煮過程,在較大程度上節(jié)省了服用時間,同時有效的避免了藥效成分的丟失與破壞[6]。②便于調配。與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相比,中藥配方顆粒呈袋裝狀態(tài),工作人員將藥物的相關成分,如生產日期、保質期、功能與主治等信息在包裝上顯著注明,便于相關人員與患者的查看,進而便于調配。③藥效完整保存,便于吸收。經過相應的提純干燥與濃縮后,中藥呈現出顆粒狀,不僅有效、完整的保留了傳統(tǒng)中藥飲片的藥效,同時在較大程度上去除了傳統(tǒng)中藥飲片中的農藥殘留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使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避免承受額外病痛;除此之外,由于服用中藥配方顆粒后,藥物將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人體內,具有較好的溶解性,因而使得人體對于藥效能夠更好的吸收與利用,使藥物直達病灶深處進行治療,從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④易于保存。對于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而言,在進行生產、研制與運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是藥物的原型,因而極易使藥物出現發(fā)霉與風干現象,不僅極大的而降低了藥物的藥效,同時還會使藥物產生較大的毒性,無法進行疾病的治療;而對于中藥配方顆粒而言,經過相應的研制、提純與干燥后被分裝于獨立的包裝袋中,包裝袋具有較高的密閉性,因而能能夠有效的降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降低外界溫度與濕度的不良影響,不僅保持了原有藥物的藥效,同時還能夠避免藥物產生毒性,進而可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效果。依據相關的Meta分析可知,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中藥配方顆粒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但對于多數的實驗而言,文獻中提及進行隨機分組,而并未對分組依據進行深入探討,因而無法準確的提供可靠的實驗結果,仍需要進一步觀察[7]。依據本研究結果可知,就單純的自汗盜汗癥狀而言,不論是肺衛(wèi)不固型患者、陰虛火旺型患者,還是兩種類型綜合起來看,中藥配方顆粒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其治愈率分別高達94.74%、96.30%與98.46%;依據廖嘉彥[8]等人的關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tǒng)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研究結果可知,服用中藥配方顆粒對于治療自汗盜汗癥狀的不同類型的總有效率分別高達92.50%、90.00%與91.70%,兩組研究結果相近,主要原因在于中藥配方顆粒不僅保留了完整的藥效,同時有效的彌補了傳統(tǒng)中藥飲片的弊端,使得藥物發(fā)揮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相比于傳統(tǒng)的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對于治療不同的疾病能夠發(fā)揮更加安全有效的作用,不僅擁有穩(wěn)定的質量,同時能夠避免因固有經驗所產生的不良后果,更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可靠的治療信息,可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治療疾病的首選藥物。由于本次樣本容量,因而關于使用中藥配方顆粒對治療疾病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需要進一步觀察。除此之外,臨床醫(yī)生仍然需要不斷的加強對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究,包括對傳統(tǒng)中藥飲片提純、加工等內容的研究,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同時也需要設計更加可靠合理的實驗來提升Meta分析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確切中藥配方顆粒的療效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