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薛小莉(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人民醫(yī)院)
尿液是一種由許多溶解物組成的很復雜的液體。尿液的組成是不斷在變化,但在任何情況下,都含有水、尿素和氯化鈉這3種成份。尿液中含量極其微量的物質、毒物,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PCR技術也可檢測出來,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早期的疾病。尿液檢驗簡易標本容易得到,必要時隨時可做,病人也樂于合作和接受。在某些情況下尿液檢驗可以提供比其它檢查更為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通常,在尿化驗單列出的固定欄目上,有下列必須事項:檢驗科標識、檢驗標識、檢驗申請者標識、臨床診斷、標本類型、檢驗項目、檢驗結果、數(shù)量單位(多以國際單位制表示)、生物參考區(qū)間,或加上診斷“醫(yī)學決定值”、結果解釋或說明、標本采集和接收日期及時間、報告打?。l(fā)布日期和時間、授權發(fā)布報告者的標識。尿常規(guī)是常規(guī)檢查尿液的實驗方法。檢查內容包括尿液一般性狀檢查、尿液化學(蛋白定性)檢查、尿液顯微鏡檢查。作尿常規(guī)檢查時,用清潔容器隨時留取新鮮尿液100-200ml。
正常成人24h尿量平均約1500ml。在尿形成過程中,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重吸收量起重要作用。兩者維持一定比例關系,稱為球-管平衡。通過這種調節(jié),使每日排出的尿量,能保持在正常范圍。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尿量持續(xù)少于17ml,稱為少尿;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內完全無尿,稱為無尿。腎小球濾過率取決于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及面積、腎小球囊內壓力、血漿膠體滲透壓等因素。尿液濃縮和尿量多少,主要取決于腎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別是遠曲腎小管遠端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腎小管中液體的溶質濃度、腎小管阻塞情況等。若某種病理因素破壞了球-管平衡,則會產(chǎn)生少尿甚至無尿,臨床上可分為腎前性、腎性和腎后性。
(1)腎前性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低血壓、心功能不全、腎動脈狹窄或腎血管栓塞。
重癥肝病、重度低蛋白血癥,都可使有效血循環(huán)量減少、腎血液灌流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同時伴有醛固酮和抗利尿素分泌增多,使腎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加重少尿。
(2)腎性多種腎臟疾病均可引起少尿或無尿,常見的有:①急性腎小球腎病,因腎小球受損,而腎小管影響較輕,造成球-管失衡,其臨床特征為高滲性少尿;②慢性腎病引起腎功能衰竭期,包括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腎結石、腎結核。
正常尿液呈淡黃色。尿色來自尿黃素,機體新陳代謝時,尿色素排出量與體內代謝率相平衡。在正常情況下,尿的顏色受尿量、酸堿度、某些食物或藥物的影響尿量增多時尿色呈淺淡或無色,尿液濃縮減少時則呈深黃或濃茶樣。尿為酸性時尿色加深,堿性時尿色變淺,如進食大量胡蘿卜、服用維生素B2、山道年時,尿液呈亮黃色或橙黃色,服用呋喃唑酮(痢特靈)、大黃時尿呈深黃或棕褐色。尿色異常是指尿液色澤與正常尿色有顯著差異,在病理狀態(tài)下使尿色異常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如血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卟啉尿、膿尿、乳糜尿等,少見的如尿黑酸尿、黑色素尿、綠素尿和藍色尿等。
紅細胞>3個或不沉淀尿涂片鏡檢每2~3個高倍視野中紅細胞數(shù)>1個,或12h Addis紅細胞計數(shù)>50萬個;或收集3h清潔尿,計算1h尿紅細胞排泄率>6萬。血尿為光鏡下所見者稱“鏡下血尿”,肉眼可見者稱“肉眼血尿”(尿中含血量>1ml/L)。引起血尿常見的原因有:①泌尿系統(tǒng)疾病,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多系統(tǒng)疾病,如1gA腎病、狼瘡性腎炎。感染性疾病,如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感染性心內膜炎。遺傳性疾病,如 Alport綜合征、 Fabry綜合征。腎血管和小管間質性疾病,泌尿系腫瘤、結石、炎癥、外傷及藥物損害等;②全身性疾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等;③鄰近器官疾病,急性闌尾炎盆腔炎、子宮陰道炎、直腸、結腸、宮頸、卵巢等惡性腫瘤。④其他,特發(fā)性血尿、腎下垂、運動性血尿等。
尿中含有大量的膿細胞,稱為膿尿。所謂膿細胞是指已變性的白細胞。正常成人尿中只有少量白細胞,新鮮清潔的中段尿,經(jīng)離心沉淀后鏡檢,通常<3~5個/高倍鏡視野或者不離心均勻尿液,每3~5個高倍視野<1個。膿尿可以是泌尿道內感染、腫瘤過敏性炎癥,以及異物、有害物質刺激或創(chuàng)傷的結果,也可繼發(fā)于鄰近泌尿道臟器的炎癥性疾病,病原體多為普通致病菌,如結核分枝桿菌、病毒、真菌等,少數(shù)為淋菌、梅毒、螺旋體、寄生蟲等。
看懂尿常規(guī)化驗單,了解身體的哪些方面出了問題能夠及時地請醫(yī)生為自己診治和抑制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為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