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絲綢是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同步的?!疤旄畤钡某啥计皆?,古蜀國文化經濟政治的中心,也是中華絲綢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從魚鳧時代起始,到漢唐的高度繁榮,再到元代沒落直至今日鮮有人問津,成都平原的蜀錦文化一直在做出獨特的貢獻。
關鍵詞:成都平原的蜀錦;歷史;傳承現(xiàn)狀
一、成都平原蜀錦的歷史
1.成都平原蜀錦的起源
我國是世界絲綢起源國,自上古時代便有“嫘祖養(yǎng)蠶”、“垂裳而治”的傳說,絲綢的發(fā)明是我國文明的一大進步。而成都平原作為古蜀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絲綢起源的重要發(fā)祥地,古蜀國的“蜀”字中的蟲也是桑蠶的蟲,可見成都平原在古蜀國時便是絲綢文明的中心。
根據(jù)三星堆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推測,絲綢的起源大約相當于古蜀歷史上的魚鳧時代。從三星堆青銅立人所穿的外衣紋飾、形狀可以看出,所著衣物并非獸皮或麻布,而是已經有了一定技術含量的絲綢錦緞。這一發(fā)現(xiàn)證明了在五千年前,成都平原的絲綢錦緞制品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并在趨于成熟。
由原始獸皮到麻布再到“垂裳而治”,是一個比較長的文明發(fā)展的過程,這一階段幾乎包含了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五千年前,雖然經過了漫長的演化,蜀錦也漸漸從一種文化變成了一種文明,這也是成都平原古蜀國的發(fā)展壯大過程的一種體現(xiàn)。
2.成都平原蜀錦的興盛
蜀錦興盛于漢唐時期。漢代時,蜀錦的制作水平已經相當高,這可以從2012年成都天回鎮(zhèn)一座西漢墓出土的四部蜀錦織機窺見一斑,這四部蜀錦織機是蜀錦文明的標志物之一,遇著可以相提并論的是同時出土的刺繡工、紡織工的木偶。這三樣同時出土,充分說明了在西漢時期,蜀錦的制作已經進入了分工明確的工廠制作階段,并且也充分地證實了成都平原正是蜀錦制品的發(fā)源地之一?!板\官城”這一對成都的別稱也有漢代開始被廣泛運用,在漢代至兩晉期間不乏關于蜀錦貿易繁榮盛況描述的古人詞賦,如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所記載了當時成都千家白戶機杼相和,紡織聲不絕于耳,蜀錦的貿易十分繁榮的景象:“棟宇相望,桑梓接連……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見錦斐成,濯色江波。黃潤比銅,贏金所過?!弊C明了在這一時期成都平原的蜀錦制作技術和貿易情況已局域全國領先的地位。
在漢代之前,成都平原的蜀錦僅僅是花樣繁復的錦緞制品而已,而在漢唐時期蜀錦加入了新興的蜀繡,這使得本就華麗的蜀錦真正意義上的錦上添花。從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區(qū)發(fā)掘的一座東漢末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有星紋、云紋、孔雀紋、鶴紋、瑞虎紋等紋樣的錦緞制品,該制品與同時期的成都平原出土的錦緞制品對比發(fā)現(xiàn)屬于同一宗元,證明了當時成都平原的錦緞制品已將蜀錦和蜀繡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并成為了成都很早以前就加入北方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憑證之一。
唐宋之際,成都的蜀錦蜀繡產業(yè)已經相當?shù)姆笔ⅲ从吵隽耸皴\在當時已經成為了全國重要的貿易商品。唐宋時期,蜀錦與南京云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并成為“中國四大名錦”。唐宋時期的蜀錦蜀繡現(xiàn)存實物一寥寥無幾,但不難從當時的詩歌中窺得一二,如劉禹錫的“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如杜甫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痹偃缢未娙颂K泂“機絲波影借光華,巴女臨流住幾家。爭向芳菲偷錦樣,織成平白濺江花?!睂⑹皴\質地美感描繪的栩栩如生,贊美蜀錦的繁華景象與巧奪天工的工藝之美。
3.成都平原蜀錦的沒落與重新崛起
元代以來,隨著元蒙戰(zhàn)爭對成都平原經濟與社會的劇烈破壞,蜀錦蜀繡產業(yè)也隨之沒落,技藝傳承人幾乎消失殆盡。明代中期以來,隨著社會逐步穩(wěn)定,蜀錦蜀繡產業(yè)才有漸漸恢復往日的生機。在此時,蜀繡與蘇繡、粵秀、湘繡被并成為“四大名繡”,隨著絲綢之路的傳播而揚名中外。蜀繡的創(chuàng)作也相應發(fā)生了變化,從曾經的已蜀錦為主,錦上添花的表現(xiàn)方式,漸漸轉變成由蜀繡為主體,蜀錦相映襯的表現(xiàn)方式。蜀繡內容也從祥鳥瑞獸漸漸轉變?yōu)楝F(xiàn)世的優(yōu)美之物,如花鳥魚蟲、任務或是秀美山水等題材。針法技藝上更是有了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在明清時期,著名的“雙面繡”出現(xiàn)?,F(xiàn)在我們所見的雙面繡技法是經過現(xiàn)代人改革后的,當時的雙面繡并沒有那么精美,但繡品也是十分稀奇的珍品。
但明清時期的蜀繡產品仍然遠不如漢唐時期繁盛,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市場流通,都遠不如從前,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成都平原作為蜀錦蜀繡產品的源頭、商品輸出中心的地位不斷下降,蜀錦蜀繡作為成都平原重要的經濟發(fā)展支柱地位被取代,而瓷器和茶馬交易在這時崛起。
二、成都平原的蜀錦傳承現(xiàn)狀
1、蜀錦制品以完全脫離古法,逐漸成為蜀繡的陪襯
現(xiàn)在我們在成都已經很難看到古法制作的精良的蜀錦制品,古詩詞中所描述的色澤光鮮如金銅,紋樣精美如天上有的蜀錦只能從博物館殘缺的織品中見到了?,F(xiàn)代的蜀錦已經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大部分意義,蜀錦逐漸成為蜀繡的陪襯?,F(xiàn)代的人們只顧欣賞看不見任何接縫的蜀繡,卻遺忘了在蜀繡誕生之前,更為令世人震撼的蜀錦本身。現(xiàn)在的蜀錦大部分奢侈品化,蜀錦本是地地道道的民間產物、民間藝術,卻被商業(yè)運作而成為一種古風奢侈品的象征,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蜀錦脫離了民眾。其實對于四大名錦中的另外三種,蜀錦是純觀賞性最低的一個,蜀錦在古代時是幾乎用于日常生活所需,觀賞性的蜀錦蜀繡少之又少。引導群眾接收蜀錦成為家中日常用品,讓人們都愿意去使用,才能讓蜀錦有意義的繼續(xù)發(fā)展下去。
2、蜀錦工藝品已難以跳出工藝品范疇
蜀錦在古代時作為生活用品的作用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完全被取代,大眾對于蜀錦的認知完全停留在工藝品、歷史文化遺產范疇,蜀錦發(fā)展到今天,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工藝品中的奢侈品,因為昂貴的價格也少有人愿意為這種工藝品買單?,F(xiàn)在在成都地區(qū)的蜀錦制品主要集中在蜀錦蜀繡博物館、郫縣安靖、寬窄巷子這幾個地方,而這幾個地方得蜀錦制品業(yè)鮮少有人問津。在其他地方則幾乎看不見蜀錦的蹤跡,蜀錦這個天府文化的象征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3、蜀錦制作的從業(yè)人員日漸減少
成都郫縣是蜀錦蜀繡最大的傳承地之一,這里的人世世代代制作蜀錦蜀繡,至今已經培養(yǎng)出大批繡娘。但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年輕一輩的人越來越多開始放棄這項技藝,選擇從事更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工作。老一輩繡娘們曾說,雖然有不少慕名而來學習蜀錦蜀繡技藝的學生,但大部分只是當做興趣愛好而非專注于蜀錦蜀繡工作。專業(yè)繡娘們正在老去,年青一代遠離蜀錦蜀繡的傳承,求藝者只略懂些皮毛,對于蜀錦蜀繡未來的道路,可以說十分艱難。
4、蜀錦在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運用
其實蜀錦并不是單純的走著下坡路,隨著當代對于創(chuàng)新交融的提倡,蜀錦蜀繡也在進行著傳統(tǒng)技藝的交融交互。比如蜀錦中加入了植物扎染技巧,創(chuàng)造出漸變圖案時再進行刺繡,折讓染織結合更加抓人眼球。加入珠串于蜀錦蜀繡上也是一種新的技巧,珠串的立體感減傷蜀錦蜀繡的細膩感,層次更加豐富,視覺上也更加耀眼。在蜀錦的紋樣上也有了突破,加入了現(xiàn)代元素,如幾何紋樣,更具極簡主義的現(xiàn)代感。
蜀錦蜀繡作為一個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藝術品”,可以通過材質的增加、傳統(tǒng)技藝的融合、紋樣的改變提升附加值,突破蜀錦產品的刻板印象,融入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
三、總結
“文化不僅是屬于一個民族的,更應該是世界的?!敝挥挟斒皴\在現(xiàn)代生活中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時候,我們才能說蜀錦不僅只存在于歷史的輝煌中,我們才能說蜀錦不僅是古蜀文明的象征也是現(xiàn)代四川文化的象征。蜀錦蜀繡不僅可以是四川文化的象征,也可以是現(xiàn)代中國的代名詞。在追求復古風潮的今天,蜀錦蜀繡的發(fā)展無疑迎來了轉變的契機。我們不僅要突破贖金的歷史韻味,更要推陳出新,讓蜀錦蜀繡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走出中國,面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十).文物出版社,2005.
[2]趙豐.中國絲綢藝術史.文物出版社,2005.
[3]凹凸.紋道:蜀錦、蜀繡、漆藝 流光溢彩的國家技藝.四川文藝出版社,2008.
[4]孫先知.蜀繡.四川絲綢,2000(4):53-54
[5]李仁璞.中國古代紡織史稿.岳麓書社,1983.4.
作者簡介:
姓名:甘伊寧,出生年月:1997年4月20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東升街道,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