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中心醫(yī)院(521000)林旭城 陳蘭 林銳波 許賢彬
冠心病為臨床中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隨著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慢性疾病發(fā)病率升高,及人口老齡化,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冠心病發(fā)病機制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吸煙等,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約15%~20%冠心病患者未找到明確危險因素[1]。臨床中尋找預測冠心病實驗室指標,對提高冠心病發(fā)生預測價值有重要臨床意義。因此,本研究分析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冠心病危險程度相關(guān)性,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潮州市中心醫(yī)院就診行冠脈造影患者116例實施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病史,表現(xiàn)為胸悶、氣促,均有冠脈造影指征;②向患者講解此次干預和研究方法,獲得患者同意。排除標準:①既往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患者,及服用高尿酸血癥藥物患者;②既往接受冠脈造影或支架置入患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④冠狀動脈旁路搭橋患者;⑤合并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患者。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齡48~81歲,平均(68.5±8.6)歲。
附表1 一般臨床資料和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
附表2 冠心病危險程度相關(guān)指標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冠脈造影,根據(jù)患者心肌酶、心電圖及造影結(jié)果,將冠脈造影狹窄程度≥50%患者歸為A組(冠心病組,72例),將冠脈造影狹窄程度<50%患者歸為B組(無冠心病組,44例)。再將A組患者分為A1組(急性冠脈綜合征,30例)和A2組(慢性冠脈病組,4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正在吸煙,且≥5支/d,或既往吸煙10年,或戒煙不足1年)、飲酒史(每周飲酒3次,且每次飲酒50ml及以上)、既往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并收集患者急診和住院期間檢測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各組一般臨床資料和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獲得數(shù)據(jù)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包(由美國SPSS公司提供)分析,年齡、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表示,t檢驗;性別、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用Spearman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各種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和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A1組、A2組、B組患者年齡、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依次降低(P<0.05);A1組、A2組、B組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發(fā)生率依次降低(P<0.05)。見附表1。
2.2 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心病危險程度相關(guān)性 Spearman分析得出,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危險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見附表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發(fā)生病理基礎(chǔ),臨床中多項研究已證實年齡、吸煙、血糖、血壓及血脂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有明確相關(guān)性[2]。本研究同樣證實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與冠心病危險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隨著年齡增加,患者動脈硬化程度加重,因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越重。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大量有害物質(zhì),可加速對冠狀動脈損傷,增加氧化應激作用,進而增加冠心病發(fā)生程度[3]。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同樣能增加血脂沉積、血管損傷和氧化應激作用,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危險因素,同樣為冠心病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危險因素[4]。
本研究同樣得出,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冠心病危險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研究指出,血尿酸參與血脂和氧化脂質(zhì)反應,同時和機體炎癥反應有密切相關(guān)性,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刺激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加重,同樣能反映冠心病疾病嚴重程度[5][6]。血同型半胱氨酸為人體代謝過程中重要中間產(chǎn)物,近年大量研究均證實,機體代謝障礙情況下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促進血小板聚集、纖溶酶聚集,并能增加血管內(nèi)皮損傷[7]。同時有學者研究指出,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和機體蛋白結(jié)合形成復合物,巨噬細胞吞噬復合物后產(chǎn)生泡沫細胞,促進血管壁脂質(zhì)、炎癥因子和炎癥介質(zhì)堆積,加速冠狀動脈病變[8]。
綜上所述,冠心病危險程度和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關(guān)性,臨床中檢測血尿酸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判定冠心病嚴重程度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