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齡慧
摘 要:近兩年,在市場利率整體大幅下行的背景下,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通過增加主動負債規(guī)模,其綜合負債成本穩(wěn)步提高;中小銀行受益于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以及監(jiān)管要求壓縮同業(yè)負債規(guī)模,其綜合負債成本有所下降。2020年,央行將繼續(xù)下調LPR利率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將長期保持穩(wěn)定,年內下調概率較小。
關鍵詞:負債成本;存款基準利率;LPR;債券收益率
一、近兩年大型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穩(wěn)步提高,中小銀行有所下降
2018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準,但是對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的下拉作用有限,大型銀行市場化主動負債規(guī)模上升,推動綜合負債成本小幅上行。四大行平均綜合負債成本從2018年初的1.59%逐步上行至2019年半年末的1.83%[ 數(shù)據取自各行財報披露。]。一是銀行表內存款爭奪激烈,存款浮動上限放開后,各家銀行紛紛上浮存款利率,最高上浮比例高達40%。二是央行MLF資金量價齊升。MLF操作期限逐步從2016年的3-6個月延長至1年期,利率從2.5%-2.75%提高至3.25%-3.30%,遠高于同期限存款基準利率1.50%。三是近兩年大行紛紛加大主動負債,四大行同業(yè)存單的發(fā)行規(guī)模由2016年的1200億,提高至2018年的1.08萬億和2019年的1.7萬億,而同業(yè)存單的負債成本(2019年1年期AAA+同業(yè)存單利率3.09%)遠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
近兩年中小銀行綜合負債成本有所下降,全國股份制銀行由2018年的2.74%的降至2019年半年末的2.54%,同期區(qū)域性中小銀行由2.65%降至2.50%。一方面,2018年以來央行多次定向降準,對于普惠金融投放高、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給予更高的準備金率優(yōu)惠。目前大型商業(yè)銀行法定準備金率為12.5%,中型銀行為10.5%,小型銀行為7%,大多數(shù)服務縣域的銀行為6%,中小銀行的綜合負債成本相應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近年同業(yè)監(jiān)管趨嚴,中小銀行依托高成本的同業(yè)負債擴張模式得到控制。同業(yè)負債納入MPA考核,中小銀行同業(yè)存單發(fā)行量增速放緩。同時近兩年同業(yè)存單發(fā)行利率大幅下行,以1年期AAA同業(yè)存單為例,2017年底時發(fā)行利率高達5.0%以上,2019年維持在3.0%附近。
展望2020年,大行綜合負債成本難以顯著下行。存款爭奪形勢依然嚴峻,MLF利率依然較高,同業(yè)存單發(fā)行量維持高位,大行綜合負債成本難以下行,中小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穩(wěn)中略降。
二、存貸款基準利率變化分析
1.存款利率:2015年以來存款基準利率不再變化,商業(yè)銀行上浮比例在20%-30%。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對商業(yè)銀行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商業(yè)銀行獲得自主定價權,此后基準利率再無變化。整體來看,商業(yè)銀行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大致在 20%-30%,結構性存款利率、大額存單利率上浮50%左右。央行表示,存款基礎利率還將長期保留,作為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2.貸款利率:2019年央行完善LPR形成機制,降低實體融資成本。2019年8月,央行發(fā)布LPR機制,希望通過市場化方法,把較低的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傳導至信貸市場。央行認為貸款基準利率0.9倍的隱性下限阻礙了利率傳導,再加上存款結構性分布不均,擁有大量存款資源的大銀行,可以通過向大企業(yè)貸款比較容易地獲得利潤,缺乏服務小微、民營企業(yè)等經濟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內在激勵。通過LPR 改革,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壓減銀行向大企業(yè)貸款的利潤,通過利潤驅動倒逼銀行將更多金融資源轉向小微企業(yè),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提升小微企業(yè)貸款市場的競爭性。改革后的LPR報價實行“1年期MLF利率+信用利差”的方式,每月一報。自8月20日第一次報價以來,1年期LPR已經從4.31%連續(xù)下調三次至4.15%,5年期LPR從4.85%下調至4.80%。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從2018年初的5.91%下行至5.62%,但負債成本未有明顯下行,銀行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3.預計2020年央行將繼續(xù)下調LPR利率;存款基準利率預計長期保持穩(wěn)定,年內下調概率較小。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雖然中美達成階段性協(xié)議但未來仍存在變數(shù),庫存周期支撐經濟基本面復蘇但力度較弱,結構性通脹下半年將逐步回落,不再掣肘貨幣政策寬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下調LPR利率成為更好的政策選項,通過下調1年期MLF利率,進而下調LPR利率,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預計將長期保持穩(wěn)定,年內下調概率較小。
三、存貸款基準利率變動對債券收益率的影響
1.2015年及以前,降息周期開啟時債券收益率迅速下行,降息周期末期債券收益率不再跟隨,甚至降息后市場利率還有所上行。2006年至2015年共經歷兩輪加息和三輪降息周期。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央行開啟降息周期,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行,隨著逆周期刺激政策起效,經濟開始筑底企穩(wěn),降息周期尾聲,債券收益率開始反彈。例如2007年國內經濟過熱,央行不斷加息收緊銀根。2008年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經濟增速大幅下行,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寬松,連續(xù)多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長端和短端債券收益率均大幅下行。2008年底,在四萬億政策的刺激下,經濟開始觸底反彈,央行結束了這一輪降息周期,長債收益率因降息利好出盡、經濟企穩(wěn)反彈而開始轉向上行,短債收益率由于降息后資金價格較低,在低位維持一段時間后轉為上行。
2. 2019年以來LPR作為貸款定價基準后,對債券收益率影響有所分化。
通過壓縮信用利差來引導LPR利率下行時,長債收益率不降反升,短債收益率略有下行。2019年8月20日首次進行改革后的LPR報價,1年期LPR下調5BP,緊接著9月20日1年期LPR繼續(xù)下調5BP,均通過壓縮信用利差來實現(xiàn),MLF利率保持不變。政策著力點在“寬信用”而非“寬貨幣”,長債收益率不降反升,短債收益率略有下行。
通過下調MLF利率來引導LPR利率下行時,長債和短債收益率均明顯下行。2019年11月5日,央行超預期下調1年期MLF利率5BP至3.25%,11月20日,LPR報價1年期下調5BP至4.15%,5年期下調5BP至4.80%。市場預期LPR的報價中信用利差已經難以壓縮,后續(xù)將主要通過下調MLF利率來引導LPR利率下行,貨幣市場利率將逐步下行,長端和短端債券收益率均顯著下行。
注 釋
[1] 數(shù)據取自各行財報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