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齡前兒童進入幼兒園時,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往往會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給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帶來不少困惑。如何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是家長和教師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前期通過收集兒童分離焦慮相關的學術信息,確定了研究的方法和內容,在寫作中采用觀察記錄法和個案分析法,對西安市區(qū)某省級示范幼兒園小班39名幼兒進行案例研究。之后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結合自己的觀察與對家長老師的訪問,找到小班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對策
1.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家長都會把適齡兒童送入幼兒園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然而調查發(fā)現,在剛入園的幼兒之中,許多孩子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現象。表現為哭鬧不安、不合群、不聽從老師安排的等行為。這種情況讓家長們非常擔憂,對幼兒園來說也會產生工作壓力影響正常的工作安排。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家長和老師都關心的問題。
2.幼兒入園焦慮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在生理方面,幼兒在產生分離焦慮時,往往會大哭大鬧,這導致嗓音沙啞、眼睛紅腫等問題。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制止,會對幼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焦慮情緒還會影響幼兒的飲食習慣,出現挑食現象,這回導致營養(yǎng)不良。有些孩子缺乏交流的基本技巧,在想上廁所時不敢報告老師,從而導致憋尿等不良行為,導致對孩子身體的損傷。更有甚者有時連睡眠也會成為一個大的問題,孩子不能獨立睡覺,導致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質量。
在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出現反抗老師、哭鬧、不合群等行為,這導致孩子在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差,與老師和小朋友的交流少。對學習的熱情也會隨之降低,注意力更難集中,從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
部分幼兒表現為沉默寡言,雖然不哭鬧但不言不語,不與同伴和老師交流,甚至上廁所也不敢。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分離焦慮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表達,不同的表現方式也代表了不同個性與不同教育背景。但無論如何,分離焦慮所產生的這些不良情緒,確實會對幼兒的身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幼兒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
從幼兒自身來說,幼兒在家時生活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幼兒會對家人產生依賴感,而家人對幼兒的這種依賴感的滿足又帶給幼兒安全感,讓幼兒覺得很舒服。但是進入幼兒園之后,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這與家里面的情況大不相同,幼兒對家人的依賴感無法滿足,同時又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導致心理上的不適應,從而產生分離焦慮。
另外,孩子自理能力的強弱也會有影響,獨立能力強的孩子,能獨自進食自己穿衣服,要上廁所的時候也會主動給老師打招呼。這類孩子溝通能力較強,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而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沒有辦法自己吃飯穿服上廁所,這就需要教師跟進指導。但教師又沒有足夠的精力,所以生活能力差的幼兒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從而產生不安與焦慮的情緒。
從教師角度來說, 教師要面對一群孩子,不容易把注意力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一般只有發(fā)生特殊的情況,教師才會特別關注,很多教師最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往往只能關注到表面,不能與每一個孩子溝通交流。所以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幼兒的情緒。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有些家長采取冷漠的方式處理,他們會狠心離開認為幼兒過會兒就能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根據調查顯示,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無法緩解幼兒的焦慮心理,反而更加容易加深幼兒對幼兒園的恐懼心理,使幼兒更加不想入園。
與之相反,有些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他們忍受不了分開時孩子的哭聲,擔心自己走后孩子還是繼續(xù)哭鬧不止,他們會爬到走廊的窗戶上觀望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直接把孩子接回家中。這種方法沒有真正讓幼兒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只是短暫的緩解了一下幼兒的焦慮。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既不能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還給孩子養(yǎng)成了凡事依靠他人的壞習慣。
4.緩解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有效措施
從教師角度來說,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來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因為游戲是最能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最能緩解幼兒焦慮情緒的活動。教師組織的這些有趣的活動會讓他們的注意力從分離焦慮中轉移出來。能讓他們忘記煩惱,他們就會逐漸消除在幼兒園的不適感。
另一方面,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以將生活環(huán)節(jié)按順序畫成圖片,以簡單的圖示說明怎么樣洗手、進餐等等。將幼兒的疑問用圖示的方式來掛出,這樣孩子們就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應該怎么干。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快的熟悉一日常規(guī),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教師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來處理這些哭鬧的學生,如果失去耐心,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會變得簡單粗暴不顧后果,這往往會導致不良后果。
從家長角度來說,家長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所以家長首先要正確的看待分離焦慮,不用過分擔心,更不能表現出急躁焦慮的情緒,不然會反過來影響幼兒。要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理性的面對分離焦慮問題,要給孩子樹立積極良好的榜樣,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這樣才會讓孩子良性發(fā)展。
在這基礎上,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前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例如:喝水、吃飯、入廁以及同老師和小朋友們交流溝通的能力。幼兒自己學會生活自理可讓班級的學習效率更高。這其中的重點是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維習慣,不能什么是都依賴他人。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主動的做。偶爾有做的不夠理想的時,家長應該更多的進行鼓勵和指導,從而促進幼兒獨立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總之,幼兒園小班入園焦慮問題的關鍵點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導致,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其言行都深刻影響著孩子。而對孩子獨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與人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yǎng)是每個人社會化過程中必備的技能,在這一點上,很多父母觀念落后,沒有有效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從而導致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產生,在這一點上希望家長多于幼教老師溝通,通過網絡平臺、公眾號學習先進的育兒經驗,實現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 楊治良, 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1:351.[1]林崇德, 楊治良, 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1:351.
[2] 莫林戴利, 伊麗莎白拜爾斯, 溫迪泰勒, 著.王海波, 譯.早期教育理論的實際應用[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1 (第1版) .
[3] 張鵬.從依戀理論看幼兒分離焦慮及其消除策略[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 2008 (03) .[3]張鵬.從依戀理論看幼兒分離焦慮及其消除策略[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 2008 (03) .
[4] 阮能.對托班幼兒入園焦慮與適應性問題的對策思考——從入園新生的典型案例說起[J].才智, 2010 (13) .[4]阮能.對托班幼兒入園焦慮與適應性問題的對策思考——從入園新生的典型案例說起[J].才智, 2010 (13) .
作者簡介:高佳,西安文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16級本科生高佳,指導教師張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