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偉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對急性胰腺炎患者診斷中采用CT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入院期間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納入研究,48例患者均采用B超檢查及CT檢查,對比患者經不同檢查方式疾病確診準確率。結果:B超檢查后診斷40例患者為急性胰腺炎,診斷準確率為83.33%,CT檢查后診斷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診斷準確率為95.83%,兩組間對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為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CT檢查,其診斷準確率較高,對疾病的早期確診及后期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CT檢查;病理檢查;診斷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81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28-02
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各種原因導致胰管壓力升高,胰腺內消化酶被激活,大量活化的胰酶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出血、壞死的一種炎癥反應,臨床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黃疸等,易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消化道出血、敗血癥等,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1]。急性胰腺炎有著發(fā)病急,病情變化、發(fā)展迅速等特點,因此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時開展有效診斷并治療,對緩解患者病情,改善預后情況起到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探究CT檢查在診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應,本院在2017年4月—2018年5月選入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觀測對象,分析更具有優(yōu)勢的臨床診斷方式,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入院期間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納入研究。其中男性為25例,女性為23例;最小為22歲,最大為68歲,平均年齡值為(48.7±7.8)歲;患者入院初均感到不同程度的發(fā)熱、惡心、嘔吐,且部分患者左側或右側上腹感到突發(fā)性或持續(xù)性疼痛;初步檢查時可見腹肌緊張,按壓感到疼痛,腸道內鳴音消失,腹部可見明顯腫脹,腰側或肚臍周圍皮膚出現瘀斑。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無認知功能障礙者,臨床治療完整者,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有心肺功能障礙者,有嚴重出血性疾病者,有慢性代謝疾病者及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為48例患者采用腹部B超及CT檢查,讓患者仰臥于B超檢查床上,橫切掃查胰腺,觀察脾靜脈和其他血管標志,觀察胰腺的全貌。B超檢查后在給予患者CT檢查,檢查前叮囑患者禁食禁水4-6個小時,保持空腹狀態(tài),如未禁食禁水可在檢查前30分鐘內讓患者服用2%泛影葡胺溶液400毫升,在進入CT室前,讓患者將隨身金屬物件摘下放于室外,且再次服用2%泛影葡胺溶液300-500毫升,讓患者十二指腸及胃部保持充盈狀態(tài),使影像效果更佳明顯。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仰臥于掃描床上,將掃描參數設定為電壓130KV,電流200mA,螺距1.0,平掃范圍從患者的膈肌頂端開始直至患者的胰腺處,掃描層厚設定為5mm。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癥狀選擇是否行增強掃描,實施增強掃描時,經肘靜脈注入造影劑碘海醇或優(yōu)維顯,用藥劑量為100ml,將注射速度控制在2-3ml/s,用藥后于25s、30s、70s實施增強掃描。
1.4 觀察指標
記錄和分析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經過B超檢查和CT檢查后的檢查結果,診斷患者所屬急性胰腺炎中的急性出血型胰腺炎還是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判定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準確率。
1.5統(tǒng)計學分析
將48例患者兩種檢查方式結果通過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率(%)方式呈現檢查結果診斷準確率,實施卡方檢驗;組間對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準確率
表1數據說明,經不同方式檢查后,48例患者中,CT檢查確診準確率為95.83%,B超檢查確診準確率為83.33%,CT檢查確診準確率和B超檢查結果相比,組間對比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之一,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醫(yī)學中認為主要和酒精、外傷、感染等因素有關,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方式及習慣有所改變,暴飲暴食,食用過于油膩食品,過度飲用酒水,都可導致急性胰腺炎病發(fā)。急性胰腺炎根據病理可劃分為急性出血型胰腺炎和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水腫型胰腺炎其病情較輕,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病情都可得到緩解,出血型胰腺炎壞死則較為嚴重,易繼發(fā)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多種并發(fā)癥,病死率高,可高達50%[2-3]。隨著現代醫(yī)療技術水平提高和設備不斷完善,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方式可分為多種:淀粉酶測定、B超、腹部X線檢查、CT檢查等,目前在內科門診中運用最多的為B超檢查,但B超檢查容易受到腸道氣體影響致使不能準確診斷。而CT檢查其分辨率高,不會受到腹腔內脂肪組織及腸道內氣體影響,腹腔積氣嚴重及肥胖患者都可得到有效檢查。CT檢查中前讓患者服用2%泛影葡胺溶液,是為了充盈腸道,避免空腹腸道內氣體造成偽影干擾檢查。CT檢查胰腺炎病區(qū)時可見胰腺增大,胰腺發(fā)炎后滲液可致胰腺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界限模糊,密度高低、不均隨著胰腺出血、腫脹、壞死而改變,當胰腺出現大片狀或是斑片狀密度降低區(qū)域,可為患者注入造影劑,增強掃描,胰腺周圍有游離狀脂肪,腎前筋膜受累增厚都可說明胰腺壞死。CT掃描可清晰看到病區(qū)組織結構,同時還可查看胰腺血管情況,可顯示胰腺周圍血管侵襲、破裂出血等情況。CT掃描可為診斷急性胰腺炎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信息,對于胰腺炎的診斷有著較高的價值。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經CT檢查及B超檢查后可知,B超檢查診斷準確率為83.33%,CT檢查診斷準確率為95.83%,組間對比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CT檢查中有兩例漏診為腹腔內有積液影像模糊,未采取增強掃描,導致分辨率下降,進而漏診。
綜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診斷中運用CT檢查,可清楚了解到胰腺炎癥區(qū)域、炎癥反應程度及周圍滲出情況,為救治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治療依據。臨床中值得廣泛推介。
參考文獻
劉國愛,趙運秀.急性胰腺炎患者實施超聲、CT診斷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1(03):49-51.
陳婷,吳治國.CT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8):176+179.
劉永,羅朝軍.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07):133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