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晗瑀
五四運動,爆發(fā)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回望歷史,熱血與吶喊點燃了百年前的熊熊烈火。拉橫幅,扛大旗,罷工停課,示威游行。當時的人們以這樣極端的方式,守衛(wèi)國家的領土與主權。青年學生們走在革命隊伍最前沿,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他們無暇顧及個人的生死存亡,在家國仇恨的恥辱面前,他們誓死守衛(wèi)著國家主權的神圣,捍衛(wèi)著中華民族的尊嚴。
“五四”精神是時代的精神,它照亮了我國青年的奮斗之路。百年來,風雨兼程,“五四”精神引領著人們投身抗敵救亡,復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
1921年的嘉興南湖之上,一件注定舉世矚目的偉業(yè)正悄然開啟,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人民同國內分裂勢力與國外侵略分子展開了聲勢浩大的革命斗爭。在革命中,我們也曾種下錯誤的種子。由于“右傾”政策,紅軍被迫走上漫漫長征之路;“大躍進”讓中國一度陷入饑荒;“文化大革命”更是使法律、科學與文化被踐踏侮辱,導致中國的經濟倒退二十年。
但我們仍舊一路凱歌,在中華民族“有則改之”的傳統(tǒng)和中國共產黨自我批評的精神下,我們不斷汲取著經驗與教訓。每一次重大錯誤都警醒著迷茫的中國人民。一路凱歌,以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鋪墊強國發(fā)展的基石。一次次糾錯,不斷的改革,我們終于走上了歡歌盛世,歡呼祖國的富強之路。
畢淑敏曾經說過,“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青春是烙在胸前的勛章,那顆悲天憫人、滿懷理想的心,以及在不斷學習、不斷思辨中迸發(fā)的動人思想,舍我其誰的行動力是讓這勛章熠熠生輝的根源。在新時代中,一批批優(yōu)秀青年不斷涌現。不論是改造家鄉(xiāng)的耶魯大學高材生秦玥飛,還是風靡網絡的“九零后”教授天團,青年都逐漸顯現出其力量與氣魄,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大展風采。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而筑成棟梁的,是青年“奮勇爭先、舍身成仁”的信念。聯名為三輪車主作證、對抗訛詐的,是青年;在公交車上敢站出來制止乘客毆打司機的,也是青年。
賈平凹先生曾言:“我有使命不敢怠?!蔽ㄔ改阄医砸源藶樽毅憽?/p>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唯有不忘五四運動之初心,收獲奮斗之幸福,才能無愧于我們偉大的新時代。強國有我,復興路上,讓我們高唱凱歌,筑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