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傳君
摘 要:當前,在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國家的經(jīng)濟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逐漸開始關注和意識到,校園教育工作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也針對初中階段地理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提出高效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希望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課堂教學工作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以此為學生后期良好的成長和進步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高效;生本課堂
1 引言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知識內(nèi)容,是學生知識學習最主要的基礎部分,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門學科。所以還要求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找到課堂正確的教學方法,以此讓學生吸收知識、快速成長。本文提出高效生本課堂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夠讓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初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
就當前我國初中校園內(nèi)部,地理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現(xiàn)狀能夠了解到,有一部分校園內(nèi)部,地理教師缺乏專業(yè)的素養(yǎng),所以,課堂上的教師工作,大部分都是讓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死記硬背,然后強行的融入到問題的分析過程之中,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認為課堂的學習難度過高,并且認為地理知識的學習枯燥乏味,并不愿意真正地參與到學習階段,這也影響了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
還有教師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陳舊教學思想,在課堂上照本宣讀,甚至教師利用課堂的時間,指定學生自己進行教材的閱讀,在閱讀結束之后,針對課后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就完成了教學的任務。這樣的情況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課堂上重點知識內(nèi)容的含義,也不能夠真正的對地理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消化和理解,不僅僅浪費了課堂的時間,也扼殺了學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后期知識學習的效果。
3 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策略
3.1 堅持把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我國初中校園內(nèi)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地理課堂上的教學工作,并沒有確立學生主體的位置,這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長久以來都處于一個被動的知識學習狀態(tài),整堂課的講解也都是由教師一人所控制,在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想要更好的發(fā)展,還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在最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之后,教師就需要逐步地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改善扭轉傳統(tǒng)教學的局面,突顯學生在課堂中所具有的主體性地位,發(fā)揮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理念,全面的貫徹和落實這一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達到教學相長,以此為學生后期的發(fā)展提供源動力。
在生本理念的支持下,教師就需要找到最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以及對于知識的需求,合理地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積極的調(diào)動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例如:在講解《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這一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東方之珠》這首歌曲,并且播放香港和澳門回歸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能夠?qū)λ鶎W習的知識內(nèi)容有著更加直觀的感受,進而在根本上激活地理課堂,為高效生本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利用課堂活動引導自主探究
初中階段地理課堂上,高效生本課堂的構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其主要了解的就是,學生在整個知識學習階段所獲取的收獲,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出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以生為本的地理課堂構建,就要求教師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相關平臺,保證一切的活動開展,都能夠緊緊圍繞著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不斷的發(fā)掘?qū)W生在地理課堂上,學習知識的潛能,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知識的學習,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的構建。
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活動的實施,能夠以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為主,按照學生的需求,合理的構建課堂教育體系,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這一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需要準確地對課堂教學的重點進行把握,引導學生能夠真正地認識和了解,當前我國社會中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并且借助多媒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等,更加直觀的對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有著基礎性的認知。隨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自然資源的相關圖片進行分類,自主探究的了解與本堂課講解內(nèi)容有關的重點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課堂上交流和互動,以此培養(yǎng)基有效的自主探究能力,這也是高效生本課堂構建的最佳方式。
3.3 立足學生實際,培養(yǎng)地理思維
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育工作開始時期,很多學生自身就缺乏對于地理知識掌握的常識性內(nèi)容,再加上學生地理基礎比較差,這些原因都導致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整體質(zhì)量相對比較低,想要學生能夠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地理思維,就要求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真正的掌握地理學科知識學習的策略,了解課堂知識學習的方法。所以,教師還是需要建立起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地理知識掌握的基礎程度,為學生的思維形成,以及良好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教師就需要以學生基礎知識的情況為主,重點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維能力,立足學生的根本,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做好充足的課堂教學準備工作,把學生學習知識的實際情況,融入到課堂教學工作之中。例如:可以結合學生當前普遍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知識的講解,把一些時事的材料融入到課堂教學工作之中,這樣就能夠把所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同時也能夠保證高效的以生為本的地理課堂合理構建。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我國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能夠了解到,長久以來,在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僅僅是以基礎知識為主,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這也不利于學生后期的成長。所以在以上內(nèi)容中,本文就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詳細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希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為學生良好知識的學習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 金丹.指向深度教學的地理生本課堂教學實踐——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印度”一節(jié)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4):51-53.
[2] 蔣盼.Google地球在初中地理中的生本應用——八年級《地形和地勢》活動課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98-99.
[3] 張新社.初中地理教材中不可忽視的插圖——以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下冊)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