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瓊
摘要:數學學科作為一項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基礎性學科,在小學乃至初中高中階段都占據占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向,新課標對于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也逐年增加,因此,積極轉變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優(yōu)化和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成為本文的重點探究對象,筆者在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可行性措施,以供廣大讀者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引言:
小學數學是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成為數學教師的首要問題以及最終目標。課堂作為知識傳播的場所,其有效性成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現狀
(一)教師專業(yè)能力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小學教師需求量較大,但現有的教育人才相對匱乏,因此,造成教師行業(yè)的準入門檻較低,有相當一部分的數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yè)化的學習,自身的數學專業(yè)水平也遠遠不夠,尤其在小學階段中,教師往往認為只要自己把小學教材中的知識點理解并教授給學生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讓學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內容只不過是最為基礎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若忽視了這一點,會嚴重阻礙學生的長期性學習效果,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學浮于表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性格特點,小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維持課堂紀律上,再加上教學任務的雙重壓力,教師為了保障教學進度的落實,往往在教授教材內容時泛泛一講,簡單粗暴的將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傳授給學生,亦或是讓學生將公式定理死記硬背,課后運用題海戰(zhàn)術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長此以往,盡管 學生在短期內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但是由于教師教學的表面性,沒有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方式,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后面更加復雜抽象的數學原理時,難以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形不成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無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科學習效果的長期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趣”是活躍小學數學課堂的第一步,也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好動的年齡,教師應抓住課堂的前二十分鐘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內容的學習。如果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所要教授的知識大致相同的教學情境來,同時這個情景也是學生感興趣的,那么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被喚起,他們就會主動聯想以往學過的知識和經驗來進一步發(fā)散思維,這樣一來,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實現雙贏。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節(jié)課時,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已經認識了鐘面,幾乎都會看時間,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學習此課學生不僅能對時分秒這三個時間單位有更充分的認識,而且還能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促進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引入這節(jié)課的內容,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效地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聯想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知識。如果從知識的角度出發(fā),則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容易實現教學目標。
三、做好備課工作
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首先就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的教育,教師不得不轉變以前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單方向地給學生施加教育,讓學生機械地去死記硬背。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才能讓學生以教學主體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要求老師做好備課工作,備課就如同指南針,給整個教學過程指明方向。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科學合理地計劃如何更好地教學,這樣才能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職業(yè)精神,還必須具有滿腔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yè)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計量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生緊密結合實際生活,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
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以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數統計”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統計一周所要學習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jié)數等等;在“米、千米”的教學中,可以領著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等現實的生活實例。
五、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得不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胥寶鳳.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