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煥文 王曉剛
摘要: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常用于不需要電氣隔離的直流升壓場合,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寬,對變換器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提出了多種提高Boost變換器性能的拓撲結構。現(xiàn)分析了現(xiàn)有文獻中普遍采用的多種不同升壓技術的Boost變換器拓撲結構,包括級聯(lián)結構、交錯并聯(lián)結構等,系統(tǒng)分析了各種拓撲結構的工作原理,對電壓增益和開關器件電壓應力進行對比,總結了各種拓撲結構的優(yōu)缺點,指出了新型Boost變換器采用拓撲復合型結構的發(fā)展趨勢,為研究和使用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非隔離型變換器;高增益;拓撲結構;開關電容;開關電感
0 引言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以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開發(fā)利用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光伏發(fā)電、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Boost變換器作為新能源系統(tǒng)中的前級升壓單元成為了研究熱點。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采用電容、電感儲能元件完成能量的高效傳輸,具有體積小、成本低、電磁干擾小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不需要電氣隔離的中小功率場合。
隨著半導體器件技術的進步和更好的磁性材料的出現(xiàn),促使升壓型DC-DC變換器性能提升,效率越來越高,應用領域的擴寬也對變換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有文獻中采用了多種不同升壓技術的拓撲結構,如級聯(lián)結構、交錯并聯(lián)結構等,以實現(xiàn)Boost變換器的性能提升。各種開關拓撲和開關單元的排列組合,形成了大量的拓撲結構容易讓人混淆,關于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綜述資料較少,基于此,本文對這些拓撲的演變過程進行了詳細分類和總結,為研究和使用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1 傳統(tǒng)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
傳統(tǒng)的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采用電感、開關管和二極管組成升壓單元,如圖1所示。其中Vo為輸出電壓,Vin為輸入電壓,D為開關在一個周期中導通的占空比。開關管電壓應力VS=Vo,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VD=Vo。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與輸入電壓比值:
根據(jù)增益公式,理論上只要開關占空比足夠大,就能獲得較高的升壓,但開關長期工作在極限占空比狀態(tài)下,電路的輸入側電流紋波增大,所需的儲能電感值變大;二極管的導電時間短且電流峰值很高,會造成很大的輸出電流紋波,導致輸出二極管嚴重的反向恢復問題和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增加整個電路的器件損耗。
2 新型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
傳統(tǒng)的非隔離型Boost變換器電路在高升壓比的情況下存在升壓能力有限、功率密度低等缺點,因此提出了多種新型拓撲結構。
2.1? ? 級聯(lián)型Boost變換器
級聯(lián)型Boost變換器由n個傳統(tǒng)Boost升壓單元串聯(lián)組成,如圖2(a)所示。級聯(lián)結構的優(yōu)點是不同級開關管可以工作在不同頻率狀態(tài),總電壓增益為各個升壓單元增益總乘積,輸出電壓可連續(xù)調(diào)節(jié),大幅度提高了變換器電壓傳輸比,拓寬了輸入電壓范圍,適用于對電壓增益較高的場合。級聯(lián)型是串聯(lián)結構,前級單元輸出電壓作為后一級單元的輸入電壓,前級開關管的電壓應力相對較低,后級單元開關管電壓應力逐級增大,不利于高頻開關。輸出二極管的電壓應力較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沒有改善,仍存在反向恢復問題。隨著級聯(lián)結構的增多,大量元器件使系統(tǒng)可靠性降低,開關管數(shù)量的增多,使控制回路設計變得復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單開關級聯(lián)型Boost電路,如圖2(b)所示,電壓增益按冪次方遞增,n個級聯(lián)單元構成的單開關級聯(lián)Boost變換器,電壓增益為1/(1-D)n,故稱為n次型Boost變換器。
以二次型單開關Boost變換器為例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開關管電壓應力VS=Vo,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VD=Vo。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比值:
二次型Boost變換器引入二極管,通過共用開關管減少開關損耗,簡化控制電路。與多開關級聯(lián)結構相比,開關管和輸出二極管的電壓應力仍然等于輸出電壓,同時還增加了二極管的數(shù)量,輸出二極管的反向恢復問題仍然存在。
2.2? ? 交錯并聯(lián)型Boost變換器
交錯并聯(lián)型Boost變換器由n個傳統(tǒng)Boost升壓單元相互并聯(lián)而成,共用輸入電源和輸出濾波電容,n個相交錯并聯(lián)結構相鄰兩個相位開關管控制信號依次錯開2π/n,如圖4所示。開關管電壓應力VS1=VS2=Vo,二極管電壓應力VD1=VD2=Vo。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與輸入電壓比值:
交錯導通的控制方法使各相電感電流紋波相互抵消,可以減小輸入電流紋波,輸入電感取值減小,從而提高變換器的動態(tài)響應速度,電路中磁性元件的體積減小可以增加功率密度,還有利于降低變換器的電磁干擾(EMI)。交錯并聯(lián)型Boost變換器的增益與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增益相等,因此在高升壓比場合,開關占空比將非常大,升壓效率不理想。
2.3? ? 三電平Boost變換器
除了采用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結構,還可以通過三電平技術提高變換器性能。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開關管關斷時承受的電壓為Vo,利用兩個串聯(lián)電容將其電壓應力分成兩份,用兩個串聯(lián)的開關管替代傳統(tǒng)變換器開關管,加入二極管構成鉗位電壓源,其拓撲結構如圖5所示。開關管S1、S2同時導通和關斷,則三電平Boost變換器運行模式與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相同,開關管S1、S2采用移相控制方法,兩個開關管驅(qū)動信號交錯導通。開關管電壓應力VS1=VS2=Vo/2,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VD1=VD2=Vo/2。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與輸入電壓比值:
三電平Boost變換器開關管的電壓應力和二極管電壓應力較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大幅降低,有利于減小開關損耗,緩解二極管的反向恢復問題;交錯控制方法的實現(xiàn)有利于減小輸入電流紋波,減小磁性元件的體積和重量,節(jié)省成本和提高功率密度。不足之處在于,三電平Boost變換器電壓增益與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相同,不適用于輸入輸出變比要求高的工作場合,采用極限占空比來提高增益會產(chǎn)生嚴重的反向恢復問題。
2.4? ? 帶開關電容Boost變換器
利用開關電容結構是實現(xiàn)高升壓比的一種有效措施。開關電容有多種變形結構,放置位置靈活,基本原理是根據(jù)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將電容等效為一個電壓源。開關電容的典型結構是在充電階段對開關電容進行并聯(lián)充電,在放電階段向負載串聯(lián)放電,從而實現(xiàn)高升壓比。帶開關電容Boost變換器如圖6所示。開關管電壓應力VS=Vo/2,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VD=Vo/2。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與輸入電壓比值:
帶開關電容升壓變換器的電壓增益較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提高2倍;開關管和二極管的電壓應力都相應降低,具有較小的損耗,轉換效率高。不足之處在于,開關電容單元工作過程中存在電容直接并聯(lián)的情況,變換器啟動時存在較大的脈沖電流,變換器難以實現(xiàn)較為靈活的電壓增益調(diào)節(jié)。
2.5? ? 帶開關電感Boost變換器
開關電感Boost變換器工作原理與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工作原理相似,由2個電感和3個二極管組成開關電感單元,用開關電感單元代替原有電感,如圖7所示。開關導通時利用二極管的單向?qū)ㄐ裕瑢崿F(xiàn)電感并聯(lián)充電,開關管關斷時電感串聯(lián)放電,通過控制開關管導通占空比來控制電壓增益。開關管電壓應力VS=Vo,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VD=Vo。
根據(jù)伏秒平衡原理,輸出與輸入電壓比值:
用開關電感代替普通電感可以很好地與其他拓撲結構組合使用,但當帶開關電感Boost變換器工作于高升壓場合時,開關管和輸出二極管電壓應力大,開關損耗大,二極管反向恢復問題嚴重。
2.6? ? 磁耦合型Boost變換器
磁耦合型Boost變換器是利用耦合電感代替普通電感而構成的Boost變換器,兩個繞組共用磁芯,形成一對耦合電感,理想情況下忽略漏感,兩個繞組匝數(shù)比N=n2/n1,如圖8所示。
電壓增益由開關管的占空比和耦合電感匝數(shù)比共同決定,將電壓增益的控制維度從一維提升到二維,不依賴于調(diào)整占空比控制升壓,增加系統(tǒng)靈活度。開關管電壓應力較傳統(tǒng)Boost變換器電壓低,可降低開關損耗,提高轉換效率。由于耦合電感副邊電壓,使得輸出二極管D所承受的電壓應力大于輸出電壓,二極管反向恢復問題嚴重。耦合電感制作比普通電感復雜,實際應用中往往還需要考慮漏感的存在,在開關管關斷瞬間,漏感與開關寄生電容發(fā)生諧振,開關兩端形成電壓尖峰,會導致變換器效率降低,因此磁耦合通常和軟開關技術組合使用。
2.7? ? 復合型Boost變換器
上文總結的6種升壓單元拓撲結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變換器的性能,但對性能的提升存在局限。為了能全面提升Boost變換器性能,近年來提出的新型Boost變換器拓撲普遍由兩個甚至多個升壓單元結構組合而成。
由二次型級聯(lián)結構與開關電容結合形成的新拓撲如圖9(a)所示,電壓增益為二次型和開關電容的電壓增益乘積,開關管和輸出二極管電壓都減少了一半,包含了二次型結構的高電壓增益和開關電容低電壓應力的優(yōu)點。由交錯并聯(lián)結構與三電平技術結合形成的新拓撲如圖9(b)所示,低電感電流紋波小,開關電壓應力低,大大降低了損耗,提高了變換器效率。由交錯并聯(lián)、開關電容、耦合電感3個升壓結構結合使用構成的新拓撲如圖9(c)所示,可實現(xiàn)電壓增益、低電流紋波、低開關應力的性能全面提升。
3 結語
綜上分析可知,級聯(lián)結構能顯著提高電壓增益,但開關器件電壓應力沒有改善;交錯并聯(lián)結構能降低輸入電流紋波,對其他性能指標沒有提升;三電平結構可以降低開關管和二極管電壓應力,但對電壓增益沒有提高作用。開關電感、開關電容結構簡單,可拓展性強,可很好地與其他拓撲結構組合使用。復合型Boost變換器性能全面提升,成本相應增加,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具體需求再選用。磁耦合型電路由于耦合電感磁路設計復雜,目前關于磁耦合型電感的復合型Boost變換器比較少,但它的性能優(yōu)越,可替代普通電感結構,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參考文獻]
[1] DANG B V,YVES L,JEAN P F,et al.New high power-high ratio non-isolated DC-DC boost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C]// 2006 37th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17:1148-1154.
[2] 董政,張家志,趙思聰,等.級聯(lián)Boost變換器輸出電壓紋波分析[J].電源技術,2015,39(1):155-157.
[3] 陳文明,黃如海,謝少軍.交錯并聯(lián)Boost PFC變換器設計[J].電源學報,2011(4):63-67.
[4] ZHANG M T,JIANG Y,LEE F C,et al.Single-phase three-
level boos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C]//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95,1995:1434-1439.
[5] 侯世英,陳劍飛,孫韜,等.基于開關電容網(wǎng)絡的DC-DC變換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10):90-97.
[6] 高嵩,宋鶴,陳超波,等.開關電感Boost變換器建模與仿真分析[J].電源學報,2015,13(4):77-84.
[7] 羅全明,高偉,呂星宇,等.耦合電感型高增益Boost變換器拓撲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7,37(24):7266-7275.
[8] 曾怡達,李寶,唐麗,等.一種帶開關電容的二次型高增益Boost變換器的研究[J].電源學報,2018,16(1):8-13.
[9] 胡雪峰,戴國瑞,龔春英,等.一種高增益低開關應力改進交錯型Boost變換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12):80-87.
[10] 榮德生,段志田,李洪珠,等.帶開關電容網(wǎng)絡的交錯并聯(lián)磁集成電感Boost變換器[J].電源學報,2019,17(4):35-43.
收稿日期:2020-03-02
作者簡介:何煥文(1993—),男,廣東廣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DC-DC變換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