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
前不久和一位朋友交流工作,朋友訴苦說基層群眾工作不好做,特別是身在業(yè)務窗口單位,天天微笑服務、陽光服務、高效服務自是理所應當,也能保質保量,但有些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對自己的事不上心、不操心甚至毫不關心的群眾,他們“事雖關己卻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和行為,搞得工作人員得“上趕著”搞服務,往往是“干部急得直跺腳,追著群眾到處跑,累得自己哇哇叫,群眾最后不叫好”,真是有苦難言、頗感無奈。
事實上,“上趕著”服務看似一種無奈,但細究之下倒是頗有些積極意義,體現(xiàn)了當好“人民勤務員”的決心和態(tài)度?!叭嗣袂趧諉T”就要“勤”字當頭,積極主動,任勞任怨。當下,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過程中,究竟是“群眾不問我不說”“群眾不講我不做”“群眾迷茫我旁觀”,還是“群眾未問我先答”“群眾不言我先干”“群眾淡定我熱心”,兩種不同選擇,看似是服務供求順序上的變化,實際上卻能考驗出干部的工作作風、服務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主動服務群眾,關鍵要心里裝著群眾。干部要始終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多些“上趕著”的思考和服務。
對于群眾“不上心”的情況,干部則要“更上心”,做好耐心細致分析。究竟是群眾上門辦事,曾遭遇過工作人員冷言冷語、刁難拖延,從而變得謹小慎微、躡手躡腳,不敢理直氣壯地表達訴求?還是群眾不了解、不掌握政策規(guī)定,落進了政策“知情盲區(qū)”,不懂得全面細致地尋求幫助?亦或是群眾不曉得利害關系,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權益,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凡此種種,都要認真分析、區(qū)別對待,找準群眾“不上心”的根源,并積極主動加以解決。
當前,我們面臨著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諸多任務,更是少不了跟群眾直接打交道、搞服務,更加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多一些“上趕著”服務,讓群眾感受到賓至如歸的舒適,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
(作者單位: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