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未蔚
(銅陵市立醫(yī)院,安徽 銅陵 244000)
慢性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多因胃黏膜在過量胃液條件下,胃液灼燒黏膜壁造成組織損傷所致[1],患者常有上腹痛、惡心、吐血、體重下降等癥狀[2],此外,嚴重者有心窩處包塊或是持續(xù)便血等現(xiàn)象[3]。此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中,且因近年來加班文化盛行,發(fā)病人群年齡逐年下降,人數(shù)逐年增多[4]。此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常因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液分泌過量等原因致病,其中胃酸是導致潰瘍發(fā)生最直接的原因,而胃酸分泌不正常,通常與熬夜、飲食無節(jié)相關[5]。慢性胃潰瘍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出血、胃穿孔等并發(fā)癥,對其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同時對其生活質量也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6]。本文通過針對性護理措施,對其癥狀改善及生活質量均產生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挑選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消化內科100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隨機數(shù)字法分兩組,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5-74歲,平均(56.74±8.15)歲,病程 0.5-6 年,平均(3.91±0.53)年,其中餐后疼痛者31例,上腹疼痛者15例,包塊者4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1-69歲,平均(55.83±7.94)歲,病程 0.8-7 年,平均(4.02±0.74)年,其中餐后疼痛者40例,上腹疼痛者8例,包塊者2例,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胃鏡及病理分析確診慢性胃潰瘍;(2)簽署知情同意書;(3)心、肝、腎功能健全無異常;(4)精神健全護理配合度高。
排除標準:(1)患者病歷或臨床資料缺失;(2)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3)存在藥物過敏或用藥禁忌;(4)存在惡性腫瘤或預計存活時間小于6個月。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含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基于個性化飲食行針對性護理,具體有:(1)個性化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飲食,避免使用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此外,對酸性食物及過甜食物需要謹慎攝取,避免造成胃酸分泌過量情況出現(xiàn),嚴格要求患者謹遵醫(yī)囑,每日攝食需定時進行,超過固定進食時間后,不可再進行食物攝取,同時,康養(yǎng)期間食用量應適當減少,每日總量保持穩(wěn)定,避免飲食不規(guī)律造成胃液分泌異常。此外,對多糖、多熱量的食物也應謹慎攝取,以免引起胃液變化。結合患者康復效果,對其飲食結構進行調整,恢復期可多食用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營養(yǎng),加快身體恢復,在預防期,則需要增加不同維生素的攝入,避免疾病復發(fā)。(2)針對性健康指導:除對患者進行基礎性健康講解外,對其詳細說明病癥發(fā)病原因以及病因,同時在進行飲食指導時,需告知忌食原因,說明哪些食物會引起胃液變化,并仔細說明胃液酸堿度環(huán)境對胃黏膜的影響,爭取最大程度獲得患者治療支持。此外,在需結合患者教育背景,使用適當語言技巧,引導患者主動了解疾病特征,發(fā)揮其康復主動性。(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教育或說明時,需保持溫和、親切的語氣,同時需密切注意患者狀態(tài),如出現(xiàn)抵觸表現(xiàn)時,需及時與其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原因,存在負性心理時,需對其進行開導,開解工作完成后,再繼續(xù)進行疾病知識講解。取得患者家屬配合,從家屬處了解患者攝食愛好、活動路線以及興趣話題等,結合其特點,對其良好生活習慣予以肯定,同時對其不良習慣使用良好溝通技巧,說明該習慣對身體的直接影響。(4)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康復較好時,結合其自身條件,鼓勵其進行適當運動鍛煉,加快機體恢復,一方面增強患者免疫力加速其康復效率,另一方面多進行戶外活動,保持呼吸通暢,同時開闊患者視野,改良患者心理狀況。適當有氧運動可促進腸胃蠕動、加強血液循環(huán),對腸胃功能恢復有一定幫助,對胃黏膜恢復有一定裨益。(5)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取得家屬配合,康養(yǎng)期間避免家庭糾紛,控制環(huán)境中存在的不良隱患,避免其導致患者情緒動蕩。家屬及護理人員保持樂觀態(tài)度,并將該態(tài)度傳遞到患者身上,避免其出現(xiàn)負性心理影響到身體恢復。與患者交談時,避免將焦慮等情緒帶給患者,應保持對患者康復訓練鼓勵,給予心理支持。
(1)統(tǒng)計兩組護理優(yōu)良率。根據護理結果分優(yōu)良差三等,優(yōu)=腹痛或出血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恢復較好;良:腹痛等臨床癥狀相比護理前顯著減少,且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潰瘍區(qū)域有一定恢復;差:癥狀改善不明顯且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恢復較差。(2)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變化評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心理狀況越差。(3)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兩組生活質量,含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活動經歷及健康狀況等8個維度,各維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組護理優(yōu)良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后兩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觀察組SF-36各項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 2。
人體體液中,胃液屬于酸性最高的一種,其PH值高達0.9-1.5,為滿足日常攝食需要,正常人每日需分泌胃液1.5-2升,而胃液的分泌系根據人體攝食需求所定,每日分泌量基本可保持食物消化[7-8]。但受到社會飲食結構調整影響,同時加班風氣盛行,多數(shù)人群存在夜宵習慣,上述情況易導致胃液分泌異常,而胃液過量易使其對胃黏膜產生灼燒,引發(fā)胃潰瘍[9-10]。此病易有出血現(xiàn)象,因患者對疾病了解較低,常會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負性心理[11]。針對上述情況,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并緩解其負性心理,幫助患者恢復,極為重要。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優(yōu)良率[n(%)]
表2 比較兩組 SAS、SDS評分(±s,分)
表2 比較兩組 SAS、SDS評分(±s,分)
?? n SAS SDS??? ??? ??? ?????? 50 45.18–8.36 58.64–5.68 46.48–6.63 53.17–4.85??? 50 45.73–8.57 67.92–6.49 46.81–7.64 61.96–6.93 t-0.325 7.609 0.247 7.348 P-0.746 0.000 0.806 0.000
表3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s,分)
表3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s,分)
?? ????n=50? ????n=50? t P???? 6.56–2.33 8.04–1.56 3.732 0.000???? 6.74–2.36 8.32–1.41 4.064 0.000???? 6.38–2.47 8.33–1.39 4.865 0.000???? 6.52–2.55 8.91–1.01 6.162 0.000???? 6.55–2.61 8.66–1.06 5.296 0.000???? 6.69–2.13 8.54–1.08 5.478 0.000???? 6.87–2.66 8.23–1.36 3.219 0.002?? ! 7.09–2.57 7.96–1.44 2.088 0.039
本研究中,觀察兩組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優(yōu)良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且 SAS、SDS評分以及SF-36評分明顯更優(yōu)(P<0.05),表明對患者行基于個性化飲食干預的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復,緩解其負性心理的出現(xiàn),同時還可改善其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常規(guī)護理工作重點是完成醫(yī)囑、幫助患者完成用藥以及基本飲食引導等工作,護理時患者用藥疑問無法得到良好解答,此外,因其對病情不夠了解,胃出血、胃穿孔等疾病名稱易給患者產生誤導,認為穿孔后食物會通過孔洞泄露并在腹部區(qū)域蔓延,因此患者極易產生不良情緒[12]。據研究,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恢復影響極大,良好心理會直接加快疾病恢復,而不良心理則會對疾病恢復產生負面作用,甚至使得疾病惡化,使患者進入惡性循環(huán)[13]。駱春蘭[14]等人通過將患者分組對比,對兩組分別使用常規(guī)護理及心理護理,發(fā)現(xiàn)使用心理護理后患者的SAS、SDS評分得到了明顯改善,且生活質量也有明顯提升,其結果說明心理護理對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均有改善作用,而本研究也結合使用心理護理,得到結果與駱春蘭研究相似。另因傳統(tǒng)護理中未說明忌食原因,患者重視程度不高,獲病后仍然飲食無節(jié),導致強刺激性食物對其胃黏膜產生嚴重破壞,傷口本就處于恢復期,此時再出現(xiàn)損傷則是火上澆油,因此相比治療前甚至更為嚴重,一方面患者病痛更為嚴重,另一方面對醫(yī)院聲譽也會產生不良影響[15]。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基于個性化飲食干預的針對性護理,對其采取細致飲食干預,針對其飲食偏好以及病情恢復情況,對其飲食進行指導,通過詳細說明忌食原因,取得患者忌食配合度,避免了恢復期不良飲食,使其病情康復步入正軌。慢性胃潰瘍患者會出現(xiàn)胃功能紊亂情況,胃酸分泌會對胃黏膜產生破壞,同時常有膽汁反流現(xiàn)象,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負面影響[16],除對患者進行個性化飲食指導外,本研究一方面進行了心理護理,緩解其負性心理發(fā)生,另一方面在治療手段外,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引導其適當運動,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消化系統(tǒng)加快胃黏膜的恢復。在除常規(guī)飲食指導外,患者不同時期攝取均有針對性計劃,如康復期需要多食用流質食物,避免了硬質食物增加胃器官運轉壓力,同時減少了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此外,存在部分患者系因咖啡或茶類攝入過量所致,該類物質會刺激精神,增加胃部壓力不說,因熬夜后需通過食物進補,飲食不節(jié)也易使腸胃不適,引發(fā)慢性胃潰瘍[17]。而通過指導,減少了該部分食物攝取,從根源上避免了疾病復發(fā)。孫博[18]等人研究中,其通過實施個性化飲食護理,發(fā)現(xiàn)護理前后患者臨床癥狀,如腹痛、反酸以及燒灼感均有明顯改善,說明個性化飲食護理可幫助患者臨床癥狀消退,而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使用個性化飲食干預,也得到臨床癥狀減少的結果,與其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基于個性化飲食的針對性護理對慢性胃潰瘍患者癥狀改善有明顯幫助,此外,還緩解了患者負性心理的出現(xiàn),兩相結合,其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