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婕
為了招攬生源,一些幼兒園將服務延伸至園外,提供校車接送服務。但總有個別幼兒園校車安全管理不規(guī)范,不能徹底完成校車接送幼兒從家到園、從園到家的“無縫銜接”,釀成安全事故,引發(fā)家園之間的沖突與糾紛。
【案例】4歲的思思就讀于G市未來幼兒園中二班。2019年10月30日17時許,思思乘坐未來幼兒園的校車回家。到達思思家所在路段時,駕駛員將校車逆向停駛在右側,思思從校車尾部往左橫行穿越馬路。此時張某駕駛中型客車駛來,途經該路段時未注意避讓,致使思思被撞傷。思思受傷后入院,花去醫(yī)療費13000元,經法醫(yī)鑒定構成十級傷殘。思思出院后經當?shù)毓簿纸煌ň齑箨犞鞒终{解,思思的父母與張某達成一致協(xié)議:由張某一次性賠償思思醫(yī)療費13000元、護理費4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000元、傷殘賠償金10000元,共計28000元。思思父母與未來幼兒園協(xié)商賠償不成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未來幼兒園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法醫(yī)鑒定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共計40000元。
思思父母訴稱,未來幼兒園的駕駛員將校車逆向停駛在右側才導致事故的發(fā)生,與幼兒園的管理失誤存在因果關系,未來幼兒園應承擔侵權責任。思思與張某達成調解協(xié)議,是因為未來幼兒園不愿意賠償,無奈才與張某達成調解協(xié)議,但并不妨礙向未來幼兒園主張賠償,且與張某的調解協(xié)議中對交通費、營養(yǎng)費、法醫(yī)鑒定費、精神撫慰金均未予以賠償。
未來幼兒園辯稱,本次事故的發(fā)生與其無關,思思受傷系張某造成,并非未來幼兒園,幼兒園在本次事故無過錯,思思已從侵權人張某處得到賠償,其損失已經全部得到賠償。
未來幼兒園應否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本案中,思思受傷不是發(fā)生在幼兒園園內,而是校車送還其回家途中。
首先,應界定乘坐校車至送還幼兒之間的時間范圍,是否屬于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校車服務是幼兒園擴大了的服務范圍,幼兒家長除繳納孩子的學費外,還須繳納乘坐校車的費用。因此,校車服務系幼兒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形成的教育服務合同的延伸或者組成部分,幼兒乘坐校車至送還幼兒給接收人之間的空間距離自然也應包含在幼兒園的管理職責中。
其次,應判定未來幼兒園是否承擔責任。本案中,校車停放地點違規(guī),思思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思思下車后讓其自行過馬路,而不將其交至接收人手中,顯然幼兒園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校車服務還未履行完畢(除非雙方有約定幼兒送至接送地點即可,無須交至接收人手中)。未來幼兒園讓思思獨自過馬路,明知可能存在危險,卻因疏忽大意未安排人陪送而導致思思被撞傷,顯然未來幼兒園未盡到管理職責,應承擔法律責任。
思思能否向未來幼兒園主張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包含了學校教育機構自己不當行為的責任與對第三人不當行為的責任。當幼兒遭受第三人侵權,先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此時由幼兒承擔其受傷與第三人侵權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第三人是指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不包括與幼兒園等教育機構存在雇傭關系、勞務關系或者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的人);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張某碰傷思思,過錯明顯,其過錯與思思受傷存在因果關系,應承擔侵權責任。雙方在交通警察的見證下達成調解協(xié)議,系雙方權利的自主處分,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
其次,思思能否向幼兒園主張賠償,關鍵是看未來幼兒園是否盡到了管理職責。未來幼兒園提供了校車接送幼兒服務,在未確認將思思交到接收人手中時,讓思思下車,放任其獨自過馬路,顯然沒有完全履行校車服務內容,存在疏忽大意的過錯。由于幼兒園未盡到管理職責與思思受傷存在因果關系,因此思思在與張某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可以向未來幼兒園主張因其過錯而應承擔的侵權責任。
未來幼兒園應承擔何種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司法實踐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侵害時,教育機構承擔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一是教育機構的義務不包括教育職責,僅包括管理職責,因為學校等教育機構對第三人沒有教育義務,僅有管理義務;二是受害人應當就學校等教育機構的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在此,并不區(qū)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受害人承擔受害人與教育機構構成侵權的舉證責任,而不適用舉證責任倒置;三是教育機構承擔的是補充責任。與教育機構責任承擔方式不同,內部人員侵權時,可能是全部責任、按份責任,均不是補充責任。
本案中,侵權人張某已經承擔了部分侵權責任,但對于思思受傷所產生的交通費、營養(yǎng)費、法醫(yī)鑒定費、精神撫慰金并未賠償,而未來幼兒園的校車逆行存在過錯未盡到管理責任,依據(jù)上述規(guī)定和分析,未來幼兒園應當承擔補充責任,賠償思思的交通費、營養(yǎng)費、法醫(yī)鑒定費。由于思思構成十級傷殘,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此未來幼兒園還應賠償思思的神撫慰金。
安全提示
校車接送的初衷除提高幼兒教育服務質量之外,還應保證幼兒安全,解除幼兒家長的后顧之憂。家園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幼兒教育機構管理的一部分,在未將幼兒“完全交付”之前,就不能算是“完成任務”,尤其是越到終點,越不能放松警惕。為了強化校車安全管理,幼兒園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樹立校車接送全程安全理念,堅決杜絕疏忽大意。家至園、園至家是校車安全接送的起點和終點,將幼兒交付到家長和幼兒園“手中”才是交付了安全“責任”。幼兒園要教育幼兒、駕駛員、陪同人員等嚴守安全規(guī)則,堅決防止幼兒中途“下車”、將幼兒遺忘在校車等問題的出現(xiàn)。
二是加強校車全流程管理,細微處呵護幼兒。幼兒園應制定校安全車管理制度,詳細規(guī)定接送時間、路線、??奎c,駕駛員不得隨意停靠或者變更行進路線,更不得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幼兒園應保證車輛具備安全行駛的條件,定期檢查校車車況,確認車輛一切正常后方可承擔接送任務;幼兒園應制定幼兒接送名單,接或送都要有幼兒家長或者指定人員的簽字確認,以明確責任,一旦發(fā)生事故,固定證據(jù),也可借此加強安全管理;幼兒園應全程監(jiān)控校車安全行駛和幼兒安全,可利用信息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時查看校車行進情況和幼兒安全到家情況。
三是家園配合,共同維護校車接送安全。校車服務既提高了幼兒教育服務質量,又節(jié)省了幼兒家長時間,可謂“一舉兩得”。但這需要家園之間密切配合:一方面,幼兒家長要切實負起接收幼兒的責任,如事前將接收幼兒的人員、地點、時間告知幼兒教育機構,以免貽誤接送時間,一旦確定接收人員,不得隨意變更,讓“壞人”有機可乘;另一方面,幼兒教育機構要嚴格執(zhí)行校車安全管理制度,非幼兒家長指定人員不得接收幼兒,除非有幼兒家長的“明確授權”,如發(fā)信息、微信等確認,若未確認,則不能“放走”幼兒,寧愿陪同人員辛苦一點,也不要留下安全隱患,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