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越來越重視公司治理的發(fā)展。同時,公司治理也是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核心和關鍵,對企業(yè)的財務管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公司治理相關內容,以及公司治理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希望能夠通過完善公司治理來提高企業(yè)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yè)競爭力。
關鍵詞:公司治理;內部治理;財務管理
一、公司治理問題的提出
公司治理這一概念是隨著公司制組織形式的出現而產生的,如果以東印度公司1600年的設立作為標志,公司治理實踐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威廉姆森在1975年提出“治理結構”的概念;并于1984年對公司治理進行了較系統的分析,指出公司治理的研究經過了漫長的沉寂,最近正在復興,導致這種沉寂僵局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個公司治理經濟的微觀分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司治理實踐是一個老話題,但理論上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
在國內,對公司治理問題的研究是伴隨我國企業(yè)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yè)的改革而展開的,我國公司治理的發(fā)展先后經歷了觀念導入、結構構建、機制建立和有效性提高四個階段。然而,關于什么是公司治理,國內學術界見仁見智。目前被廣為接受的是李維安(1998)在著作《中國的公司治理研究》中對公司治理的定義,所謂公司治理是指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李維安第一次明確指出,公司治理涉及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兩個層面的問題,其目標是實現公司決策的科學化而非相互制衡。
二、公司治理內容分析
(一)內部治理
(1)股東治理
上市公司與其控股股東之間聯系密切,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管理行為往往超越了上市公司法人邊界。中國轉軌時期經濟的復雜性導致控股股東行為的復雜性,控股股東目標選擇不只局限于對公司控制收益與成本的比較,而是更多地考慮集團的整體利益。股東治理涉及股權結構與股東平等待遇、控股股東行為負外部性形成及制約機制、控制權配置等方面。
(2)董事會治理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會作為股東、經理人連接的紐帶,既是股東的代理人,又是經理人員的委托人和監(jiān)督者,是完善公司治理、優(yōu)化治理機制的關鍵。如何完善董事會結構、提升董事勝任能力與履職行為、激活董事會效能是董事會治理的重點。
(3)高管治理
傳統經濟學觀點認為,高管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作為股東財富的受托人,高管履行受托責任必須進行一定的激勵約束安排。隨著公司治理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從關注管理層整體轉向關注管理者個人,研究視角更加傾向于高管行為背后的行為特征及其經濟后果。在中國行政經濟型治理模式下,國企高管行政人和經濟人的雙重身份,催生了“好處吃兩頭、空子鉆兩個”的獨特高管治理風險。管理者個人行為對企業(yè)發(fā)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注高管行為背后的行為特征也是高管治理的重要內容。
(二)外部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企業(yè)制度建設努力構建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然而,一個成熟的公司治理機制離不開政府適當、充分的監(jiān)管,從而形成內外部治理機制協調互動的系統效應。我國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職業(yè)經理人市場、公司控制市場等有待進一步完善。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機制配套,很容易造成外部治理困境。
傳統的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中心的公司治理機制具有狹隘性。隨著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債權人、消費者、雇員、政府、供應商、自然環(huán)境的權益逐漸受到企業(yè)經營者的關注,公司治理也由此轉變?yōu)榕c企業(yè)社會責任、債權人治理、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公司治理要結合內外部共同治理,只有這樣,公司治理體系才能健康運行。
三、公司治理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設置好股東-董事會-經營者之間層層委托-代理的關系,以做出科學的戰(zhàn)略決策達成企業(yè)目標。財務管理是一套內部管理體系,明確每一層代理人肩負著委托人的利益要求、負有全力以赴開展工作的責任。首先,建立公司治理機制是建立財務管理體系的源頭和頂層設計,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財務管理順利實施的保障。其次,公司治理為財務管理提供實施環(huán)境,促進委托代理三者利益主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合作協同。
公司治理結構決定了企業(yè)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yè)經濟環(huán)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公司治理結構也為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和監(jiān)督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
企業(yè)財務管理所達到的目標及經濟效益需要建立在利益相關人員獨立、平等的關系基礎上,不但要關注股東的權益,還需要關注其他利益相關人員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重視其他利益相關人員的參與度,充分發(fā)揮利益相關人員的實際作用,以此確保在共同治理模式之下企業(yè)才可以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公司治理的目標在于實現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力制衡、并保障公司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科學性,以此實現公司價值即公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研究的內容不僅是單個企業(yè)內部的權責配置問題,還關注企業(yè)集團中各企業(yè)間的利益關系。而集團財務管理的重點在于平衡母子公司之間的利益關系,規(guī)范集團公司的內部關聯交易,實現集團公司協同效應。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yè)財務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維安等.公司治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李維安.公司治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維安,郝臣.公司治理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4]?李維安,王世權.利益相關者治理理論研究脈絡及其進展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4):10-17.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