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昌劍
摘 要:在安全第一理念的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學生體育教學應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變化教學形式,真正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興趣。既要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文化課直接講述德育方面的理論知識,那么體育課是否能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感受積極運動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德育;行為習慣
引言
民眾對于身體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教育部新課改也提高了體育教育的比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升。體育可以幫助學生矯正鍛煉方法,提升運動意識,增強身體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但是體育的真正意義并不僅限于此,經過教師們的正確引導,它也可以在培養(yǎng)德育和個人行為習慣方面產生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促進德育意識健康發(fā)展。
一、形成健康德育和行為習慣,意義深遠
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提升全民道德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吨袑W德育大綱》要求,應該培養(yǎng)每位中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懷,樹立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的志向,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公民。這是黨和國家對德育提出的要求,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應該貫徹執(zhí)行的任務。
德育培養(yǎng)學生擁有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思想,但是光有思想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足夠的行動力支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是德育思想的貫徹落實。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體育課上教給學生強健體魄、鍛煉身體的有效方法,集體中充足的戶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們加強交流,培養(yǎng)感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在以后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減少沖突。
二、體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德育的作用
體育學本身屬于科學的一種,它是人們對體育現象的理性系統(tǒng)認識,是人們不斷理解體育現象的產物。既然是科學,就必然遵循一定客觀規(guī)律,幫助學生了解人體運動時身體產生的各種變化,鍛煉后身體機能的提升,清楚心理情緒與體育鍛煉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1]。加強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了解人與事之間基本關聯。
例如,體育老師組織學生跑步鍛煉之前,會讓大家先熱身,防止即將開始的運動導致身體受傷。中學生由于身體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心肺功能尚不成熟,跑步訓練一般不能超過3公里。長跑耐力訓練對于男女的要求必然不同,結束后不能立即坐下休息,需要再做一組拉伸,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三、體育運動,有助于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習慣之為習慣,就是因為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形成之后會對個人思想產生一定影響,讓人自然而然想要做習慣的事。做習慣的事,不需要克服不情愿的情緒,是一種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動行為[2]。然而,現實中很少有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和態(tài)度,只是為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教授學生基本的鍛煉知識和技術。體育鍛煉本身就是只有疲憊了才會有效果,如果學生們不明白其中意義,很難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體育鍛煉,那么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天方夜譚了。
任何人對于不喜歡的事情,都不可能主動產生興趣。很多人都喜歡打籃球,這個時候如果能講一下籃球運動技巧,那么肯定能引起很大的興趣。了解技巧之后肯定就會想要練習,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打籃球的習慣。興趣多種多樣,跑步、乒乓球、籃球、足球、羽毛球等,不一而足,適合于不同的人。把個人愛好融入集體,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們形成習慣。
四、體育教師應主動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中學生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對很多事情,還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思想品德方面受教師影響非常大。所以,教師要注意談吐舉止,大方得體,懷有過硬的教學能力和敬業(yè)精神,以良好的個人形象,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德育觀念。青少年大多擅長模仿,跟著老師的動作進行鍛煉,是培養(yǎng)鍛煉技巧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應當發(fā)揮為人師表的典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規(guī)范的演示每一個動作,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接受最正確的體育指導,獲得愉快的鍛煉體驗[3]。
模仿體育老師最常見的莫過于操課,每個動作都需要老師的耐心講解,每位學生出現錯誤都需要老師耐心指正。此時,老師能否用正確的方法教導動作,以及能否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出現的動作錯誤,將會改善學生對運動的態(tài)度,關系到是否能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五、體育促進德育,進而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傳統(tǒng)學校教學中,體育與別的科目大有不同。大部分課時都是在戶外舉行,每一節(jié)課下來身體都可能會非常疲憊,對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幾家歡喜幾家愁,早已屢見不鮮。但是身體運動作為大腦運動的有效補充,本身是一種休息,也是強化,讓身心都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保持良好的心情,對于德育的培養(yǎng)非常有意義。
身體的放松讓自己有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生活,大腦處于愉悅狀態(tài),就會比較積極地指導身體行為。比較容易投入令大腦完全放松的活動中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陽光地面對生活。
六、結束語
體育教學會對德育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培養(yǎng)堅定意志,強化身體素質,提高道德認識水平。體育教師應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改善學生對運動的反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生活中主動進行體育鍛煉,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身邊的人。
參考文獻
[1]肖婷婷.論體育教學中中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J].休閑,2018(11):245-245.
[2]趙衛(wèi)玲.探究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和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17):228-229.
[3]甘頌文.發(fā)揮初中體育的德育優(yōu)勢,強化初中德育工作[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000(002):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