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是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揮中心的計劃編制員,湖北宜昌市唯一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的高級技師。“中華技能大獎”是國家對優(yōu)秀技能勞動者的最高獎勵,因其推薦、篩選、評審過程的嚴格程度,堪比“兩院院士”,因此獲獎?wù)咭脖环Q為“工人院士”。
苦練功,成為集控運行操作能手
羅靜是在而立之年接父親的班,成為一名“船閘人”的。羅靜初到三峽臨時船閘調(diào)度室工作的那年,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等待過壩的船舶出現(xiàn)了大量積壓,有的一等就是十幾天,等得不耐煩的船員在對講機中罵調(diào)度室的工作人員。每天上班的時候,聽著不絕于耳的罵聲,羅靜眼淚直流……
打那以后,為避免閘次延誤,羅靜便刻苦鉆研起了船舶排檔知識。
2002年4月,三峽船閘即將建成,要招50名調(diào)度員。出于對永久船閘的向往,羅靜報了名。為了備考,她把自己關(guān)在單位毛坯房的宿舍里,沒日沒夜地復(fù)習(xí)了一個多星期??荚嚨哪翘?,羅靜因為過于緊張,本來會做的題也不會做了。66分,第55名。羅靜本以為自己就這樣與三峽船閘永遠地失之交臂了。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她趕上了擴招,幸運地被錄取了??墒?,她心里并不好受,她暗暗地告誡自己,雖然自己考試成績不如別人,但在實操中,沒有理由落后!畢竟自己已在臨時船閘調(diào)度室工作了兩年。為了盡快掌握設(shè)備性能,羅靜頂著烈日一趟趟地往返于辦公室和船閘之間,記錄各種數(shù)據(jù),分析整理,找出規(guī)律。她一遍遍地重溫操作步驟,在模擬屏上一次次地演練……
2003年5月,在正式接管三峽船閘前的崗位競爭中,羅靜憑借著自己嫻熟的操作技術(shù),一舉成了集控運行操作的佼佼者。
敢于創(chuàng)新 探索出“羅靜排檔法”
羅靜每次當班都必定要記下過閘的所有船只的型號、長寬高、吃水深度等信息,以及閘門開合和進排水的精確時間。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邊總結(jié),400余天的工夫,她記滿了厚厚的7個筆記本。
2004年,時任三峽船閘管理處處長的齊俊麟發(fā)現(xiàn)有一名調(diào)度員在她當班時,船都過得又快又多,別人一個班只能過兩三閘船,她當班卻能過四五閘船。員工們都喜歡和她合作,連船方也對她贊不絕口。這名員工就是羅靜。這得益于她摸索出的“預(yù)排檔,預(yù)通知,精排檔”的方法。
2004年10月,三峽局將這種排檔法在三峽和葛洲壩兩大船閘加以推廣,交通運輸部正式命名為“羅靜排檔法”。很快,三峽船閘日運行閘次從最初的17個閘次提高到了32個閘次,每年可多過876閘次,節(jié)約直接成本4000萬元,消除了船舶待閘時間過長的社會壓力。
2007年,羅靜又從三峽船閘調(diào)到通航指揮中心,成為一名計劃編制員,負責(zé)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全局的排班調(diào)度。
(摘自《北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