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古今中外,歷史故事,文化掌故,皆信手拈來,風(fēng)吹哪頁讀哪頁。當(dāng)人心不明、前途不清的時候,歷史這塊石頭,摸著過河,或過不了河,摸一摸也是溫潤如玉。
《三國演義》吃的是權(quán)謀
請羅貫中吃飯,毫無壓力。讀《三國演義》很容易感受到。
《三國演義》里飯局是很多的,但羅老師的敘述才能,全在寫“局”,至于那“飯”具體是什么,如無必要,很少提及。
一開頭,劉備和張飛相遇,到小酒館里喝酒,然后遇到了關(guān)羽。這場戲里,下酒菜是不提的。
以吃貨帝國的標(biāo)準(zhǔn)衡量,《三國演義》絕對是尊曹貶劉的。
劉備顯然不是美食家,歷史上的劉備“喜狗馬、音樂,美衣服”,是個會享受生活的人,對吃也未必不講究。但《三國演義》里的劉備一天到晚憂國憂民,“食而不知其味”恐怕是伴隨他大半生的體驗。所以,《三國演義》里的美食擔(dān)當(dāng),只能是曹丞相了。
書中寫吃最詳細(xì)的地方,是曹操和術(shù)士左慈的對手戲。左慈變戲法,從一個銅盆里調(diào)出松江鱸魚,又配上了蜀中的生姜。這個故事在《后漢書》《搜神記》里出現(xiàn)過,但那些書里的鱸魚有三尺來長,更可能是花鱸,也就是現(xiàn)在常見的海鱸魚?!度龂萘x》卻改成了明清時更推崇的四腮鱸。相應(yīng)地,《搜神記》里曹操吃的是生魚片,《三國演義》改成了燉湯。
總之,既然羅貫中心思不在吃上,那么請他去高檔飯店還是下蒼蠅館子,可能沒啥區(qū)別,只坐下來聊天就好??梢阅们嗝分缶?,擺一盤雞肋,燉湯的鱸魚是花鱸也好,四鰓鱸也罷,哪怕?lián)Q成美國大口黑鱸,他大約也不會挑剔。
《水滸傳》吃的是江湖
請施耐庵吃飯,魚湯就不能這么馬虎了。
施老師顯然是生活在水邊的人,但不是海邊,所以提到海產(chǎn)品,泛泛的只說海味,不羅列具體的名目,但怎么拿淡水魚燉湯,他顯然很有心得。
智多星吳用想拉阮氏三雄入伙去劫生辰綱,套近乎的方式,是去討要“十?dāng)?shù)尾金色鯉魚,要重十四五斤的”。這大約是當(dāng)時大魚的標(biāo)準(zhǔn)。阮家哥兒幾個表示很為難,因為他們生活的石碣村水淺,要十斤的也難,而大型錦鯉,都被霸占了深水區(qū)的梁山壟斷了??芍辽賰H就分量而言,現(xiàn)代淡水魚養(yǎng)殖業(yè),當(dāng)然是可以傲視前賢的。
宋江更愛吃魚,嘴巴也比吳用刁。所以在潯陽江畔,吃了幾杯酒,想要“加辣點(diǎn)紅白魚湯”,而且只“呷了兩口汁”,立刻吃出這魚不是今天現(xiàn)撈的,就不吃了。宋江的行為舉止,在李師師這樣的名妓眼里,固然還是“把拳裸袖(看來很熱)”,很沒體統(tǒng),但和魯達(dá)、李逵這樣“原教旨”的好漢比,就已經(jīng)算精致了。李逵迅速吃掉了宋江嫌棄的魚,還不滿足,宋江吩咐切了三斤羊肉上來,李逵才說:“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肉不強(qiáng)似魚?”
畢竟,肉才是梁山好漢的最愛。想想,盡管梁山泊以產(chǎn)大魚出名,但山上生活的宣傳語若是換成“大碗喝肥宅快樂水,大塊吃金色鯉魚堡”,英雄氣概頓時泄掉大半。至于吃什么肉,好漢們倒是不忌口。雞鴨鵝這樣的禽類,牛羊豬這樣的家畜,在《水滸傳》里都頻頻出現(xiàn),馬肉也沒有放過。
如果相信孫述宇先生的說法,《水滸傳》是強(qiáng)人寫給強(qiáng)人看的書,那請施耐庵吃飯的要點(diǎn),大概也就明白了。酒肉管夠就行,別的不需要太多忌諱,也沒有太多講究。只是有一點(diǎn),如果不是膽力過人,吃飯的地點(diǎn),一定要由你來挑。
《西游記》吃的是食物
真心話,我特別想請吳承恩老師吃飯。讀《西游記》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就是一位特別愛吃的老師。和《三國演義》對食物能不寫就不寫相反,《西游記》經(jīng)常是逮著機(jī)會,不管情節(jié)需不需要,就來一段報菜名。如小說開始不久,美猴王離開花果山學(xué)藝,猴子猴孫給他送行,開列的水果單子是:
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酥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xiàn)火晶珠;芋栗剖開,堅硬肉團(tuán)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桔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并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饈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除了描寫食物本身,他還特別善于寫人物吃東西的狀態(tài)。寫豬八戒大吃,幾乎場場出彩。在車遲國三清觀,行者向豬八戒夸張地形容了貢品的數(shù)量和份量,“饅頭足有斗大,燒果有五六十斤一個”,并不是什么高檔貨,但對挨過餓的人來說卻格外誘人。師兄弟三人坐下,把貢品全部吃光,“那一頓如流星趕月,風(fēng)卷殘云,吃得罄盡,已此沒得吃了,還不走路,且在那里閑講消食耍子”。這是勞動者飽食后休憩的畫面。
吳承恩老師還有個特別之處,他應(yīng)該是不光愛吃,而且自己常下廚房。寫唐僧遇到獵戶劉伯欽,在他家吃飯有個難題:獵戶家自然以肉食為主,“有兩眼鍋灶,也都是油膩透了”,做素菜也成葷的了。怎么給唐僧做飯呢?劉伯欽的老母親出手了,“著火燒了油膩,刷了又刷,洗了又洗,卻仍安在灶上。先燒半鍋滾水別用,卻又將些山地榆葉子,著水煎作茶湯”,然后才給唐僧煮飯。沒有豐富的洗碗經(jīng)驗,可真寫不出這么一段。
所以請吳承恩吃飯,最好是囤足食材,請到家里來吃。菜不要多,因為沒準(zhǔn)吃不了多少,他就忍不住自己擼起袖子下廚了。
《紅樓夢》吃的是文化
請曹雪芹老師吃飯,是需要勇氣的。《紅樓夢》寫吃,內(nèi)容太多,太豐富。我這樣的俗人,本是看《金瓶梅》里西門慶家那一根柴火就燒得稀爛的豬頭覺得十分神往的。但看《紅樓夢》里的精致菜肴,大多只能震驚于品位之高雅,烹制之繁復(fù),越看越不敢吃了,思維也就不免跑偏。
比如說,妙玉喝水,要取梅花上的雪,她怎么就沒有發(fā)現(xiàn),雪融化后,會有許多骯臟的沉淀?畢竟,雪形成的最基本條件是大氣中要有“凝結(jié)核”存在,而大氣中的塵埃、煤粒、礦物質(zhì)等固體雜質(zhì)則是最理想的凝結(jié)核。
再比如王熙鳳忽悠劉姥姥的著名的茄鲞: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干,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yán),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爪一拌就是。
說得那么復(fù)雜,基本的口味,似乎還不如腌茄子加雞精調(diào)香油。曾見王蒙先生的文章里提到,有人真的照做過,結(jié)果并不見佳。所以,我是自知不配請曹老師吃飯。若是碰到落魄后的曹老師,倒是可以請他吃個漢堡,也不妨說下這種廉價食品背后的工業(yè)生產(chǎn)流水線,比起茄鲞還復(fù)雜得多。
《不是東西》
劉勃 著
中信出版社
2019年10月版
定價: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