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要:晏幾道(即晏小山)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在宋詞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價值,其作品對后世影響頗深,是宋詞研究的重要素材。本文通過總結(jié)晏幾道詞的特點進而探究晏幾道詞的文化境界,并且也從晏幾道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性追求加以分析佐證。
關(guān)鍵詞:小山詞:回環(huán):夢:癡
晏小山即晏幾道,字叔原,是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他出身官宦名門,但性格孤傲耿介,不肯攀附權(quán)貴,趨從時俗,其詞作纏綿悱惻,凄婉動人,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作品輯有《小山詞》。
一、晏小山詞的文化特點
能集中體現(xiàn)晏小山詞的特點的是那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從別后,憶相逢,幾番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紅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上闕追憶初次相會時的情景。因其歷久難忘,印象深刻,所以詞中用了一半的篇幅進行具體細(xì)致地描繪。彩袖捧觴,說明女子鐘情于己,作者自是深受感動,故一杯接著一杯,連連暢飲,甘愿一醉。而寫女子歌舞,不用“婉轉(zhuǎn)”“婆娑”等詞,卻借時間推移,淋漓盡致地寫出歌舞的盡態(tài)極妍。這些場面是從作者的回憶中展現(xiàn)出來的,采用的是“化實為虛”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下闕前三句寫別后相思,略去種種瑣事,直接敘述分別后的思念,剪裁之工,實屬罕見。結(jié)拍兩句,寫意外重逢,總由一往情深,所以顯得“曲折深婉”。
這首詞寫的雖是男女戀情的傳統(tǒng)題材,但在藝術(shù)上卻頗有獨到之處。全詞波瀾起伏,虛實照應(yīng)。筆端富于變化,語言自然工麗,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魅力,在空間上流傳得廣泛,在時間上流傳得長久。
也許令后人記得這首《鷓鴣天》的,是那句“從別后,憶相逢,幾番魂夢與君同?!鄙倌陼r代,多少癡男怨女用它訴衷腸,表心意。當(dāng)年,意中人相遇時的怦然心動,那迷人的笑容,青春招展的英姿,都在彼此心底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許多年后,再回憶起來,仍是那樣歷歷在目。而可否記得,這首膾炙人口,寫到讓人動心的詞句乃是出自北宋晏小山之手?
二、晏小山的“夢”
正如世人常說的,人生不過是一場夢?!皦簟保∏∫彩顷绦∩阶钕矚g用的意象,讀過《小山詞》到人不難看出,他的詞里常常有夢思縈回的句子,比如:“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入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北热纾骸皦羧虢蠠熕罚斜M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痹俦热纾骸熬菩验L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睋?jù)有人統(tǒng)計,在他留給后世的260首小山詞中,夢字重復(fù)多達(dá)60余次,酒字55次,醉字48次。以夢賦詞,故而馮煦在《蒿庵詞論》中說道:“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淡語皆有致。”說他的傷情不是山崩地裂的大悲慟,而是“淡語有味”。我們常常說的“傷感之美”,大概就是如此吧。無論是寫離愁別緒,春閨愁怨,還是漂泊羈旅,回首往昔,他的詞里總是撕扯著一些淡淡的傷感??赡埽囊簧褪巧钤趬糁械陌?,醉生夢死,將綺麗哀婉的情緒揮發(fā)到極致,他情心重,愛意多,此愁無計可消除,所能做的就是在那里靜靜的回憶,然后把它們一點點宣泄出來,付諸紙箋。
小山詞的妙處,在于筆勢回環(huán),辭復(fù)層深,看似已將情感寫盡,卻出人意料地更進一層,如“欲得恩愛結(jié)來生,只恐來生緣又短”,“縱得相逢留不住,何況相逢無處”等等,令人讀來,于婉約妙曼辭句間競生波瀾跌宕之感,驚嘆之余復(fù)有扼腕。
三、晏小山的“癡”
需要指出的是,晏小山的父親晏殊官至宰相,也以寫詞名滿天下,那句著名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以及“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皆出自其手。晏小山出生時,正值父親位高權(quán)重,這位富貴公子自小錦衣玉食,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管弦歌賦,熏染其間??墒牵旎?。在他未及弱冠之年,父親病逝,晏小山經(jīng)歷了富貴人家的家道中落。
雖然他覺得“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fù)虛名身莫負(fù)”。他也曾用詞去謀求仕進一一他給宋仁宗獻詞:“碧藕花開水殿涼,萬年枝上轉(zhuǎn)紅陽。升平歌管隨天仗,祥瑞封章滿御床。金掌露,玉爐香,歲華方共圣恩長?;手萦肿噱眷殪o,十樣宮眉捧壽觴。”言辭間漫溢富貴吉祥。后來,他的心思涼了,再無攀附權(quán)貴之意,死了心地去過他的詩酒田園生活了。
黃庭堅曾在給《小山詞》寫的序中列出晏小山的“生平四大癡絕處”:“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fù)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好像是貶,其實是贊許,也一語中的地概括了晏小山最鮮明的性情一一癡。他的癡,也是他的真性情所在,要知道,在所有人都活得很虛假時,他的這種至真至性,也是極為難得的。不管別人怎樣欺騙他,他都不恨別人;相信一個人之后就永遠(yuǎn)相信他,而絲毫不懷疑他可能在欺騙自己。他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始終懷抱再去相信的勇氣,越過謊言去擁抱這個世界。他極天真,又極真我,是一個窮極一生都不在乎外人的看法,而堅持活出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