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游牧民器物研究*

        2020-10-19 02:50:18呂恩國
        吐魯番學(xué)研究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攪拌棒弓箭墓地

        呂恩國

        新疆吐魯番鄯善洋海墓地的發(fā)掘,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發(fā)現(xiàn),如人類學(xué),動、植物學(xué),服飾紡織、冶金青銅器、陶器、文書、穿顱術(shù)、薩滿巫師、大麻、箜篌、葡萄藤……這些都體現(xiàn)在新出版的考古發(fā)掘報告中。還有一些通常是不易保存或者較特殊的器物種類,因為在別處發(fā)現(xiàn)得比較少,目前研究得還不充分。適此盛宴之邀約,提出來供大家品味參考。

        從洋海墓葬出土的成套騎射、狩獵用具及豐富的毛紡(編)織物、動物紋樣和牲畜骨骼看,洋海人的生產(chǎn)方式是以畜牧和狩獵為主,牧養(yǎng)的牲畜種類主要是山羊、綿羊、牛和馬。每當(dāng)春風(fēng)回暖大地,他們便會攜帶弓箭和鉆木取火器,趕著畜群到山區(qū)牧場甚至天山北坡游牧和狩獵。與此同時,洋海一帶還有永久居留地,一部分婦女和老人、兒童會留居于此,或從事紡織、制陶和木器加工,或用動物獸皮縫制衣褲,或哺乳嬰兒照顧孩子,或采集野生食物。尤為重要的是,這時洋海一帶已經(jīng)有了原始農(nóng)耕經(jīng)濟,在其定居點周邊一些易于灌溉的田地上,已經(jīng)開始嘗試種植麥類(小麥、大麥和青稞)和谷類(粟、糜子)作物,甚至還有了蔬菜和葡萄等果蔬的遺存。

        1.攪拌棒

        考古發(fā)現(xiàn)的攪拌棒全為木質(zhì)制品,以硬木削制,一套兩件組合在一起。由細長木棍(柄,長20~40厘米)下方安裝固定一個較粗些的短弧形或折角形短彎棍(棒頭,長5~8厘米)組合而成,棒頭正中穿孔,翼展較短粗,兩端對稱,整體很像木紡錘(尤其是木柄很像木錘桿),但與木紡錘有明顯區(qū)別。紡輪體圓形或圓臺形,木錘桿修直光滑,兩頭收細,松裝進輪體中方便取下。木攪拌棒棒頭呈短弧形或折角形短彎棍(最精致者呈月牙形),棒頭用膠安裝固定在木柄上,兩翼對稱。對柄的要求不高,兩頭平齊,有時還略帶彎曲。古代游牧民用木紡錘紡毛線、用木攪拌棒攪拌容器中的酸乳制品使之均勻融合、充分發(fā)酵。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攪拌棒(攪拌器)五花八門、種類繁多,質(zhì)地、大小差別也很大。但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古代木攪拌棒僅此一種,與現(xiàn)今最為通用的手動攪拌棒相似(圖1)。

        新疆最早出土的木攪拌棒是1986~1987年發(fā)掘的和靜縣察吾呼四號墓地,首先在其中的M17和M18兩座墓葬中出土,其后又在M105、M154、M207、M217等墓葬中出土。M154號墓是察吾呼墓地中所有發(fā)掘墓葬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人骨上還帶有未腐筋肉的墓葬,這座墓葬隨葬木器悉數(shù)保存下來,其中一件木攪拌棒保存完好,出土在一件帶流杯旁。不過,當(dāng)時是作為A型木紡輪對待。疑問是,察吾呼墓地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紡輪,有石、陶、木、骨、銅質(zhì)的,都是圓形,而且木錘桿都是兩頭細中間粗,輕插孔中露出一截。而這件A型木紡輪是將木錘桿固定在穿孔中,大多數(shù)不會將孔穿透而安裝上去。由于百思不解權(quán)作“A型木紡輪”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

        且末扎滾魯克墓地報告將相同的器物稱為“弓形木件”,共出土5件,并依其中部有無細穿木分為三型(圖2)。A型的3件正常,而B、C型各1件有點變異,為變通了的形式。札滾魯克墓地所處位置干燥,木質(zhì)隨葬品保存很好,除此還有多種木質(zhì)器物與洋海墓地的同種器物可作比較。如木箭端、木旋鏢、箜篌等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等:《新疆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發(fā)掘報告》,《考古學(xué)報》2003年第1期。。

        圖1 洋海一號墓地發(fā)現(xiàn)的木攪拌棒與現(xiàn)代通用的攪拌棒

        圖2 察吾呼四號墓地和札滾魯克一號墓地出土的木攪拌棒

        其實,早在1929年,格里亞茲諾夫在阿爾泰山區(qū)巴澤雷克山谷發(fā)掘1號墓葬時就發(fā)現(xiàn),由于墓葬修建于永凍層中,所以墓葬和隨葬品都保存得很好,其中就發(fā)現(xiàn)了完全無爭議的木攪拌棒,因為它與木質(zhì)的奶罐一起作為隨葬品放在墓室底部,其旁邊還有2件盛有羊肉的木盤。這件木攪拌棒很精致,在木柄的尾部有穿孔,并系有毛線繩,這種有穿孔的木攪拌棒,至今在中亞考古中僅發(fā)現(xiàn)這1件(圖3)。

        圖3 巴澤雷克1號墓出土木攪拌棒和奶罐復(fù)原圖

        其后不久(1929年),捷普勞霍夫在塔施提克河畔的墓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并由其定名為塔施提克文化。該墓地也出土了2件木攪拌棒,只是柄端稍殘,已經(jīng)看不出像巴澤雷克1號墓出土的那樣,在木柄的尾部有無穿孔。不過,同樣見于南西伯利亞斯基泰墓葬中的木攪拌棒也都不見尾部有穿孔(圖4)。

        洋海墓地出土的木攪拌棒保存最好,其中有1件木柄中部用皮條繩捆扎,但都不見尾部穿孔。洋海墓地出土木攪拌棒較多,但是由于墓葬早年大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出土的木攪拌棒也基本上都失去了原有位置。但有一件是出在皮弓箭袋中,與其放在一起的還有1件木取火板(圖5)。這似乎表明,木攪拌棒是人們攜帶弓箭外出時隨時使用。洋海墓地還發(fā)現(xiàn)3件用羊肚子做成的奶袋,與當(dāng)代牧民盛裝酸乳制品的奶袋相似。

        圖4 塔施提克墓地、斯基泰墓葬、洋海墓葬出土的木攪拌棒

        圖5 洋海ⅢM17的皮弓箭袋和木攪拌器以及盛放酸乳的羊肚

        洋海墓地的木攪拌棒樣式單一,基本形態(tài)與ⅢM17的這件相同,均用比較硬的木頭削制、安裝而成(圖6)。發(fā)掘出土的木攪拌棒都出在豎穴墓和偏室墓中,清晰表明為早期鐵器時代的用具。在新疆,從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至今發(fā)掘了大量早期鐵器時代的墓葬,許多地點都出土有木攪拌棒或攪拌棒棒頭(圖7),除了察吾呼報告稱木紡輪、扎滾魯克報告稱為“弓形木件”外,其余多稱為“木結(jié)具”①《烏魯木齊市魚兒溝遺址與阿拉溝墓地》,《考古》2014年第4期。,還有叫木扣或者骨飾②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疆鄯善縣蘇貝希遺址及墓地》,《考古》2002年第6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烏魯木齊市魚兒溝遺址與阿拉溝墓地》,《考古》2014年第4期。。

        圖6 洋海墓地出地的木攪拌棒

        圖7 魚兒溝出土的木攪拌棒和棒頭

        在吐魯番盆地,洋海墓地出土木攪拌棒既有數(shù)量又有質(zhì)量,但魚兒溝墓地數(shù)量更多。這是其游牧程度更高、奶制品更豐富的表征。當(dāng)代的游牧民族,生活在天山、阿爾泰山的哈薩克族、蒙古族等游牧民,當(dāng)他們轉(zhuǎn)場到夏、秋季牧場時,每座氈帳中都有制作乳品的稱作普斯別克的木攪拌棒,只是古今器皿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因此木攪拌棒在大小和形狀上有些不同罷了(圖8)。

        木攪拌棒是用來攪拌容器中酸乳制品的用具,是古、今游牧民生活必須置備的工具。隨著乳品的增多和容器的增大,現(xiàn)代游牧民使用的木攪拌棒也增大和變形,而醫(yī)用量杯、酒吧的飲料杯因與古代的陶杯大小相近,使用的攪拌棒也與古代相似。之所以啰嗦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國考古界同仁以前從來不使用這顯然唯一正確的名稱,下面所介紹的器物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圖8 當(dāng)代游牧民族使用的木攪拌棒①前2張拍攝于三道海子夏牧場,第3張拍攝于烏蘇市博物館民俗展,據(jù)說為明代器物。

        2.木箭端(箭笴打磨器)

        《清會典事例·兵部·弓箭之制》:“箭笴以楊木、柳木、樺木為質(zhì),取圓直之干削成之,別用數(shù)寸之木刻槽一道曰箭端,箭笴必取范於端,以均停其首尾?!笨梢娂耸枪糯C直箭桿的工具。

        就考古發(fā)現(xiàn),出土木箭端的墓地除了洋海墓地外,還有蘇貝希墓地、魚兒溝墓地(圖9)、札滾魯克墓地、山普拉墓地等。洋海出土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保存得最好。通過其形態(tài)可看出是先將圓木棍一劈為二,在劈開的平面上分別刻挖出2~3個相同的、截面呈半圓形、平面呈長條形的凹槽,槽內(nèi)表面用膠均勻地粘一層石英砂粒,兩塊扣合形成多管狀,背面有橫刻槽便于用繩捆綁扎實,用于打磨、拉直箭桿、紡錘錘桿等直桿形木器。寬3~4厘米、長12~20厘米不等。同時,出土木箭端的這些墓地都有較多的弓箭遺存,弓箭和持弓射獵的場面在新疆巖畫中也是大量存在。所以,身處早期鐵器時代的游牧民,弓箭是不可或缺的裝備,弓不離身,使用頻繁(圖10)。

        圖9 魚兒溝墓地出土的木箭端

        圖10 洋海墓地出土的木箭端

        箭桿的修直在射獵活動中至關(guān)重要,即使由機器加工的現(xiàn)代金屬箭只,射出后依然會搖頭擺尾,這是為何在洋海墓地發(fā)現(xiàn)諸多皮護臂的原因。要做成一支木箭,箭頭、箭桿、箭尾是分開制作的,三段完成后,經(jīng)榫卯粘合后再用箭端打磨,如果沒有箭端修直磨光,很難想像箭怎么射出去。洋海ⅡM138的墓主就是制作弓箭的工匠高手,隨葬的木箭、木馬鞭、木鉆柱修直光潔,制作精良,還有本墓地僅見的木銼刀,就連木銼刀表面所粘砂粒與木箭端上的都一樣,想必用膠也相同。墓主為中年男性。

        札滾魯克報告稱作“合范式木器”,共出3件,其中2件相同,各有三道半圓形凹槽,2件相扣正好為圓形細長直筒。3件均為箭端無疑(圖11)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等:《新疆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發(fā)掘報告》,《考古學(xué)報》2003年第1期。。

        山普拉墓地報告稱作“刻槽木板”,“在木板或半原木上雕出縱向的凹槽,根據(jù)刻槽的多少分為三型。A型,單槽板。B型,二槽板。C型,三槽板”(圖12)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新疆山普拉——古代干闐文明的揭示與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頁。。

        圖11 札滾魯克墓地出土的木箭端

        圖12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木箭端

        3.木旋鏢(飛去來器)

        洋海墓地出土較多,外埠有零星發(fā)現(xiàn)。木旋鏢多用自然彎曲的木棍加工而成,扁平狀,器表磨光,彎曲呈80~120度,較長的一端柄部有“握手”(圖13)。哈密五堡墓地曾出土過1件,叫“飛去來器”③哈密博物館:《哈密文物精粹》,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3年1月。,與其相類似的工具且末縣扎滾魯克墓地出土過1件,稱“鞣皮刮刀,似彎刀,柄部有握手,截面圓形,刃鈍,全長52厘米”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等:《新疆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發(fā)掘報告》,《考古學(xué)報》2003年第1期。(圖14)。

        在澳大利亞土著人中確實有叫做“飛去來器”者,或稱“澳大利亞飛鏢”,但指的是飛旋鏢,是其土著居民最有名的狩獵工具之一。該器用木頭加工成微彎的、扁扁的形狀,通體磨光,兩頭圓潤的木制投擲棒。由于棒的一側(cè)扁平另一側(cè)圓,使投擲出的飛旋鏢所走路線是曲回的。當(dāng)這種武器飛出去后,如果碰不上障礙物就會自行飛旋回到投擲的起始點。當(dāng)歐洲人到達澳洲以后,他們有機會看到當(dāng)?shù)赝林用竦尼鳙C活動,并留下了大量文字和攝影資料,其中就有獵人在有稀疏灌木叢的草地上一手持木飛旋鏢、另一只手握木旋鏢、全神貫注觀察前方動靜的照片(圖15)。木旋鏢與飛旋鏢最大的區(qū)別是投擲出去不可能返回來。

        圖13 洋海墓地出土的木旋鏢

        早期鐵器時代的洋海墓地東南方一帶,草地上到處生長著苦豆子、小獐毛、稗子、小花紫草、虎尾草等雜草和多刺植物黑果枸杞等灌木叢,濕地中生長著蘆葦和香蒲,河邊長著茂密的柳樹,草地外圍的沙漠中生長著胡楊、檉柳和駱駝刺,其間穿行奔跑的動物主要有刺猬和兔子。木旋鏢飛出擊打面大,是“摟草打兔子”的用具。在中亞巖畫中,就有獵人手揚木旋鏢,前面躺著被擊(嚇)倒兔子的圖像(圖16)①讓·馬克:《中亞巖畫》,阿拉木圖興愉出版社,1998年。。

        圖14 哈密五堡墓地和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木旋鏢

        圖15 澳洲土著獵人左手揚起飛旋鏢、右手握持木旋鏢狩獵

        圖16 中亞巖畫中獵人右手舉起木旋鏢擊倒兔子的圖像

        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那件因多處殘斷后經(jīng)修復(fù)捆扎,洋海墓地也有超百分之五十的斷裂,或修復(fù),似乎隱約能看出曾被用力投擲的使用過程。

        4.小觽(角錐)

        小觽,俗稱解結(jié)錐,出土不多,但都很精致。據(jù)《說文》稱:“佩角銳耑,可以解結(jié)?!毖蠛D沟丌馦90最先出土了一件,是用羚羊角加工磨制而成,器柄雕馬頭形,并穿孔系有帶活扣的皮繩,前端尖銳,通體光滑,出土?xí)r扣在皮弓箭袋木撐板上(圖17)。

        圖17 小觽及其扣連的皮弓箭袋

        圖18 塔加爾文化出土的小觽

        小觽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xiàn),流行于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至漢代,已逐漸失去解結(jié)的功能,而轉(zhuǎn)化為童子的佩飾,多佩帶于身體一側(cè),有“左佩小觽,右佩大觽”之說。在考古資料中比較少見,以前發(fā)表的考古報告中有將石化妝棒稱作小觽者,為數(shù)不多。洋海墓地發(fā)現(xiàn)的小觽均為角制,其他地方很少見(圖18、19)。

        圖19 洋海墓地出土的小觽

        還有一種相類似的骨制的彎錐和直錐,在中亞考古資料中分別稱作彎錐和骨錐(圖20)。我們也傾向于這種分類。彎錐,多角制,就是小觽,和比較細小的骨錐有區(qū)別。

        圖20 洋海墓地出土的骨錐

        5.皮射韝(護臂)

        《詩經(jīng)·車攻》載:“決拾既佽,弓矢既調(diào),射夫既同,助我舉柴。”即是:扳指射韝便利,弓箭全都相配。弓箭手們會攏,獵獲禽獸成堆?!墩f文·韋部》“韝”,段玉裁注:“射韝者,《詩》之拾,《禮經(jīng)》之遂……凡因射箸左臂謂之射韝,非射而兩臂皆箸之以便于事謂之鞲?!痹娊?jīng)中的“拾”就是說文中的射韝,為皮制的護臂,射箭時縛在左臂上。亦稱臂套或臂衣,拉弓射箭時用作“射韝”。查文獻,射韝很有特點,以紅色獸皮制成,套在左小臂上,因為射箭時左手持弓,右手拉弦搭箭,為保護左小臂而特制的皮制臂套。洋海墓地出土的臂套,形式多樣,但都是用熟制的牛皮制作,多染成紅色,有些表面還壓出斜線多道,或綴銅扣。因為有幾件出土?xí)r仍然戴在干尸的左小臂上,同墓也有弓箭出土,所以是皮射韝無疑(圖21、22)。

        圖21 出土?xí)r所見著于干尸左小臂上的皮射韝

        圖22 洋海一號墓地M 21 M 150 M 157 M 209出土的皮射韝

        與皮射韝相類似的、與射箭保護有關(guān)的出土物還有金護臂和錦護臂,但時代較晚一些(圖23)。

        圖23 鄯善蘇貝希出土的皮護胸和皮護臂、民豐尼雅95墓地出土的錦護臂、尉犁營盤出土的絹繡護臂和昭蘇波馬土墩墓出土的金護臂① 新疆文物局等:《新疆歷史文明集粹》,烏魯木齊:新疆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2009年9月。

        6.化妝棒和畫眉石(黛石、石墨)

        化妝棒,錐形,長5~10厘米,直徑1厘米,尾部平齊圓潤,尖端彈頭形,通體磨光。有石質(zhì)和木質(zhì)兩種,特別易辨認。石質(zhì)易保存,發(fā)現(xiàn)較多,木質(zhì)易腐,所見甚少(圖24)。

        圖24 洋海墓地出土的石、木質(zhì)化妝棒

        早年最初發(fā)現(xiàn)時不知何用,就望形生義,多稱石錐,喀格恰克稱尖狀器,窮巴克稱礪石,四道溝稱石鉆,包孜東稱小觽,山普拉稱小石佩飾,樓蘭報告稱石針,還有論文中叫解繩扣器、挖耳勺等,近年的考古報告都叫做石眉筆。中亞發(fā)現(xiàn)較早,遺存豐富。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同行早年稱蘇爾曼塔什,現(xiàn)與俄、蒙統(tǒng)稱為化妝棒?!缎陆煳岷簟贰缎陆蠛D沟亍穲蟾骐S中亞說,均稱為化妝棒。

        畫眉石也稱為黛石,青黑色染料,即石墨。石黛是古代最早畫眉的材料。徐陵《玉臺新詠序》:“南都石黛,最發(fā)雙蛾。”吳兆宜箋注引《留青日札》:“廣東始興縣溪中出石墨,婦女取以畫眉,名畫眉石?!毙陆沟刂须S葬的畫眉石(石墨塊)多為有棱角和不規(guī)則形的青黑色礦石塊,發(fā)現(xiàn)較少,數(shù)量遠不及石化妝棒多(有可能發(fā)掘時未收取——尤其是新的畫眉石,混在戈壁石中,新疆史前墓地多選址在戈壁臺地上)。

        近些年,新疆考古報告多用石眉筆這一名稱。是的,用它的前端磨石墨塊粘上墨粉用來描眉,這是主要功能,但普遍忽略了它的另外作用。如蘇貝希墓地ⅠM13的女性干尸,腰間皮化妝袋內(nèi)除裝有石化妝棒和石墨塊外,還有幾小塊紅色和白色的礦物染料。和靜巴侖臺一號墓地ⅠM4出土的石化妝棒上粘附著許多紅色粉末。且末縣扎滾魯克墓地ⅡM2與化妝棒共存有數(shù)塊赭紅色礦物顏料。特克斯恰甫其海AXM2石研磨器中用石化妝棒調(diào)磨的也是紅色染料。這充分說明,石化妝棒不僅僅是描眉和染睫毛,同時也用于對面部其他部位的彩色化妝。而木化妝棒更可能是用來調(diào)色后使用。

        化妝棒是中亞史前文化中,尤其是游牧民常用的器物,全部是女性的隨葬品,往往伴有石墨塊出土,石墨塊呈不規(guī)則形多面體,其一面或多面往往有用石化妝棒研磨出的溝槽。

        中亞出土的化妝棒,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博物館里都有陳列(圖25),而新疆出土的只有本地博物館可見。

        在新疆以往的考古發(fā)掘中,畫眉石和石化妝棒相伴出土的例子很多。群巴克墓地和察吾呼墓地(圖26)就是這樣。且末縣扎滾魯克二號墓地(圖27)、和田地區(qū)洛浦縣山普拉Ⅱ號墓地(圖28)、尼勒克縣奇仁托海墓地、鞏留縣山口水庫墓地(圖29)、于田縣流水墓地、塔里木盆地(圖30)、托克遜魚兒溝墓地和溫宿包孜東(圖31)都有共存的情況。有些石化妝棒上還雕刻有裝飾性的花紋、刻槽和穿孔(圖32)。

        圖25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圖26 群巴克墓地和察吾呼墓地出土的畫眉石和石化妝棒

        圖27 扎滾魯克二號墓地出土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圖28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木化妝棒、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圖32 雕刻有裝飾性的花紋、刻槽和穿孔的石化妝棒

        圖30 塔里木盆地沙埋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圖31 托克遜魚兒溝和溫宿包孜東出土成套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2018年5月,筆者出差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見到縣博物館民俗陳列中有成套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商店中也有出售(圖33),買來在晚餐時出示給賓館女服務(wù)員,她說塔吉克女性都在使用,轉(zhuǎn)去宿舍取來她自己的一套(圖34),說是她的奶奶送于其母后又傳于她自己的,塔吉克人稱成套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為“擦爾茨·彭其”。使用時用眼皮夾住它抹幾下,給上下眼睫毛上色——將淺色眼睫毛染成青黑色……之后,我還調(diào)查了塔縣沿街商店的女店員,幾乎每人都會從坤包中取出一套來展示。我發(fā)現(xiàn),蘇貝希一號墓地出土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圖35)與“擦爾茨·彭其”十分相似。

        圖33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博物館民俗陳列及商店出售的“擦爾茨·彭其”

        圖34 塔吉克縣賓館女服務(wù)員個人使用祖?zhèn)髦安翣柎摹づ砥洹?/p>

        圖35 蘇貝希一號墓地出土的石化妝棒和畫眉石

        7.冠飾

        冠飾就是所謂的“高尖帽”。在吐魯番發(fā)現(xiàn)有三種質(zhì)地,木、氈、皮質(zhì)。由于異常的高聳,而且均為黑色,所以被認為非常服,用作冠弁——禮帽之意。

        木質(zhì)冠飾發(fā)現(xiàn)在洋海墓地、勝金店墓地、魚兒溝墓地。男女分別專用,差別很大。男性魚形冠,一件圓木掏挖削制,前端呈四棱尖錐狀,一面較平,余3面呈弧圓形,與平面相對的一面上端有近三角形(魚鰭形)翼。后端U形,在靠近尖端刻縱向條形孔,黑色,纏裹毛布。另一件為長條形木板拼裝,兩端面都削刻平整,4個長面為梯形,其中左右2個面鑿出長形孔,近底部有穿孔,錐形體上安裝三角形翼,薄木板粘合而成,內(nèi)插一根方木條頂部纏毛線繩,有人發(fā),高61.6厘米。穿戴時頭頂綁定圓形牛皮墊,用以穿系在長條形木板上,用一根長10厘米的木釘穿過冠殼和條形木板底部小孔固定。女性用為帶雙翅的圓桶形冠,敞口,口沿上有對稱雙凸,平頂,頂中部有并列2個長方形和半圓形孔,頂外側(cè)有對稱長方形凹槽,用于插栽雙翅,通體黑色(圖36)。3號墓地共出土20件上述冠飾或部件。

        皮質(zhì)和氈質(zhì)的冠飾均由女性佩戴。由于皮、氈質(zhì)的器物不及木質(zhì)器物保存得好,洋海墓地此類出土物沒有一件是完整的,保存最好的是蘇貝希墓地和勝金店墓地(圖37)。皮質(zhì)冠飾的樣式類似于男木冠,底為近圓形的筒狀,向上收細至尖頂,在中上部加縫兩個三角翼,底部和男冠一樣,鋪墊圓形牛皮墊。氈質(zhì)冠是另外一種樣式。用黑色羊毛搟成底大、向上微收細的鉚釘形氈棒,再將頭發(fā)盤成雙彎角形(同唐古特婦女發(fā)式),用不同的毛編發(fā)網(wǎng)分別罩住頭發(fā)和氈棒。巴澤雷克、阿爾然女性氈質(zhì)冠飾與蘇貝希墓地出土的氈棒式冠飾樣式相同(圖38)①德國考古研究院、俄羅斯考古研究所:《阿爾然》,柏林,2014年。。

        圖36 男、女性木冠飾

        圖37 女性皮、氈質(zhì)冠飾形狀

        8.帶扣

        帶扣的用途廣泛,形狀多樣,有各種質(zhì)地之分,這里介紹的是一種專用帶扣。它們最初發(fā)現(xiàn)在交河溝北墓地和哈密黑溝梁墓地(圖39)。這2件器物有點相似,都是透雕鹿首形,骨雕件上面各有2個圓形穿孔。從發(fā)現(xiàn)后至今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更不知用在何處。

        洋海墓地又出土了幾件。如ⅢM44∶8,獸骨削制,呈六棱管狀,微曲,管口有一圈短平行槽。通體磨光,管口有磨痕。長9.8、徑2厘米(圖40)。因為是首次見到,發(fā)簡報時作“排尿管”介紹,因為它太像匈奴時期與幼兒搖床一起使用的骨排尿管。還有ⅡM223∶3的一件,用牛角尖刻削而成,鳥喙碩大,鼻、眼各一對,以兩圈短平行線刻畫鳥頸部的羽毛,長孔口有磨痕。長8.2、徑2.2厘米。這些器物因為出土?xí)r都是單獨存在,用途不明。直到發(fā)掘了勝金店墓地,出土了直接扣在皮弓箭袋上的實物,才最后確定為皮弓箭袋上的專用帶扣(圖41)。

        圖38 蘇貝希墓地與巴澤雷克、阿爾然女性氈質(zhì)冠飾及服飾復(fù)原比較圖

        圖39 交河溝北、哈密黑溝梁出土的帶扣

        圖40 洋海墓地出土的骨質(zhì)(前)和角質(zhì)帶扣(后)

        圖41 洋海墓地出土的骨質(zhì)(前)和勝金店墓地出土的角質(zhì)帶扣(后)

        至此才知道,這種專門用于皮弓箭袋皮帶頭上的帶扣,除了有骨質(zhì)和角質(zhì)的以外,還有銅質(zhì)的,在阿拉溝墓葬和俄羅斯阿爾泰博物館陳列中見到這些銅帶扣(圖42、43)。

        圖42 阿拉溝墓葬的銅帶扣和阿爾泰(俄)博物館陳列的銅帶扣

        圖43 阿爾泰(俄)博物館陳列的骨帶扣

        9.鉆木取火器

        鉆木取火是人類最早的生火方式。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有燧人見鸮鳥啄木,發(fā)出火光,感悟出鉆木生火的道理。人們才知道把肉做熟了原來這么好吃,結(jié)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如今,黎族鉆木取火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所用器具由鉆板、鉆竿和弓木組成。先將鉆板邊緣刻出倒“V”形的燃屑槽,刻燃屑槽的作用是在鉆坑里鉆出火星后,讓火星順著燃屑槽掉到底下的引燃物上,然后再生火。為了使看不見的火星變成旺盛的火焰,必須用易燃的芯絨、芭蕉根纖維、木棉絮等引燃。用干燥的材料盤成鳥巢形狀,盡量保持松軟,然后墊上一層火絨。鉆軸上方同樣覆蓋一個有凹槽的蓋子握手,然后用繩索或像小號木弓形狀的工具快速拉動,用磨出的木屑引燃生火。

        因為鉆木取火材料均為比較細小的木質(zhì)器具,人們多認為史前的鉆木取火材料不可能保存下來。其實不然,鉆木取火器是新疆史前考古中常見的器物之一,一件取火板和一件鉆頭成套,或者單一的取火板(圖44)。當(dāng)然,單憑鉆頭和取火板是無論如何也鉆不出火來,因為轉(zhuǎn)速達不到所需要求。

        圖44 新疆考古文獻中所見的部分鉆木取火器

        鉆木取火有多種方式,其中,徒手法最簡單也最為原始。最簡單的鉆木取火器僅由取火板和鉆桿構(gòu)成,其中,取火板邊緣一般預(yù)制凹槽(流灰槽)以收集摩擦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木屑。洋海墓地出土的鉆桿都較長,這樣便于用手搓轉(zhuǎn),有一端磨圓并炭化,洋海先民在鉆木取火活動中一定使用了徒手鉆木的方式而獲得火種。這種方法能出火,但費力費時也很困難。為提高效率,使用最多的是弓鉆法或繩鉆法,這種方法加速快,鉆桿頂部可加壓,增大摩擦力,很快就能鉆出火來。得出這一結(jié)論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認知的過程。1992年,筆者主持發(fā)掘了鄯善縣蘇貝希遺址、一號和三號墓地。在ⅢM27出土的皮質(zhì)弓箭袋中,和木箭裝在一起的是一根長30余厘米,直徑約1厘米的直木棍,稍加粗的木棍兩端平齊,中心各有一豎長孔,外纏皮條加固(圖45-2)。接著,1995年在民豐縣尼雅遺址發(fā)掘95MN1M4時,又一次發(fā)現(xiàn)了和蘇貝希墓地相同的器物,存放位置也一樣。這種器物在2003年洋海墓地多有發(fā)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15件之多,這些全是像前面提到的兩端都有直孔的直木棍(圖45-1、2、3)。由于洋海出土此物的墓葬保存欠佳,皮制弓箭袋不能很好地保存下來,僅存碎皮革,但鉆桿總是和弓、箭、撐板、取火板在一起,有些取火板出土?xí)r還牢牢地系在弓箭袋上。如ⅡM223∶8,在一起出土的有帶扣、弓、箭、撐板,還有攪拌棒。ⅠM183∶6和ⅡM143∶6共存的除上述器物外,還各有一件短小的單體弓。要知道,這個時期的弓都是做工精良的復(fù)合弓,這兩件單體弓是例外,應(yīng)該被視為鉆弓。

        圖45 洋海等墓地出土的各式鉆柱,它們出土?xí)r多裝在弓箭袋中。1.鉆柱2件,前端有插鉆頭的豎孔,尾端有凹槽,繩鉆的鉆柱。2.洋海和蘇貝希墓地出土的鉆柱。3.洋海墓地出土的鉆柱。4.2012年在吐魯番征集的1件帶取火頭的鉆柱,出自洋海墓地。

        2011年發(fā)掘吐魯番加依墓地M8時,這種鉆柱又出現(xiàn)了,同樣是和木箭一起插裝在皮弓箭袋中(圖46)。

        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為吐魯番博物館征集到一件鉆柱。長36厘米,中部直徑1厘米,兩端稍粗,并且纏繞皮條加固,兩端中心有孔,木棍堅韌沉重,為繡線菊木制成。它和以前出土的鉆柱無異樣,不同處在于,一端孔內(nèi)插有一根木釘似的鉆頭,鉆頭長4.5厘米,直徑0.6厘米,鉆頭木質(zhì)松軟,為鐵線蓮質(zhì),頂端有燃燒后殘存的碳化物(圖45-4)。至此才明確,原來以前在多處發(fā)現(xiàn)的兩端有孔的直木棍竟然是取火鉆桿,插上木釘似的鉆頭時合稱為鉆柱,上面孔用來固定壓板,好實施弓鉆。

        圖46 加依墓地木鉆柱出土情形

        圖47 鉆木取火器總是與弓箭袋同在

        還有些保存較好的弓箭袋,出土?xí)r上面仍系著木取火板(圖47-2、3),這是外出狩獵時經(jīng)常會遇到急于果腹而常備之舉。有些弓箭袋木撐板(圖47-1)或木箜篌的頸桿上也留下了曾用作取火使用的鉆孔遺痕,這當(dāng)是急于用火又無取火板時的無奈之舉。

        在以前的發(fā)現(xiàn)中,有些墓地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皮弓箭袋,大袋內(nèi)裝弓,附小袋內(nèi)裝木箭和鉆柱,如洋海墓地ⅠM90、蘇貝希ⅢM27、加依墓地M8所出土的那樣。前提是當(dāng)皮弓箭袋能保存時才能夠見到。這說明在很大程度上,鉆木取火的機會是和鉆桿的所有者,攜弓箭袋外出進行狩獵活動時才使用。在特殊情況下,連弓箭袋上的木撐板也可派上用場,甚至是攪拌棒或豎琴的連桿。在原始村落或駐地保存火種較便利(洋海和曲曼墓地所見“火壇”有可能就是用來保存火種的實用器),而騎馬或乘車外出狩獵和放牧?xí)r卻難以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帶好取火用具。上述活動都離不開弓箭,將鉆木取火器具悉數(shù)保存在弓箭袋中乃萬全之舉:安全保存,防潮濕,便于攜帶,一弓兩用,使用方便。

        魚兒溝墓葬出土鉆木取火器特別豐富,鉆桿由繡線菊木制成,沉重堅韌,兩端加固有孔。鉆頭均由鐵線蓮藤蔓制成,木質(zhì)松軟粗糙,有縱紋和隙孔,易燃。尤其是它的絨絮,遇火即燃。至今這一帶仍然生長著這兩種植物。還有三個用細枝條繞成的草團(鳥窩狀),里面殘存少量絨絮(圖48)。

        圖48 仍在生長的鐵線蓮以及用它的藤蔓制作的取火器

        洋海墓地出土這類鉆桿比較多,在編寫考古發(fā)掘報告時還不知道它的確切用途,因其長短粗細和用料與馬鞭柄相似,最初將其歸入馬鞭柄類。后來發(fā)現(xiàn),商周時期墓葬和車馬坑中出土的木或銅的取火鉆桿,至今還被認為是馬鞭柄。原來,這種結(jié)實、光滑、兩端有管口的短木棍是鉆木取火用的鉆柱,一端用來安裝鉆頭,另一端用來固定壓板,中間的光滑是使用時弓繩或繩索反復(fù)拉動摩擦所導(dǎo)致。

        新疆氣候干燥少雨,尤其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更甚。保存在這里的文物古跡非常豐富,其他地方古墓葬里的易腐物質(zhì),如木器等,都在這里保存較好。鉆木取火器具通常由木鉆板(取火板)、木鉆柱(鉆桿+鉆頭)、穩(wěn)定壓力板、皮繩或單體弓、引燃物(草棍團和絨芯)組成。粗略統(tǒng)計,僅史前吐魯番一地,就出土近百件。研究得知,還應(yīng)有壓板、弓木、皮條繩索,可能這些器物更難以保存,至今未能明確提取出來。鉆木取火是一項技術(shù)活,取材和操作都需要經(jīng)驗積累、技術(shù)熟練。新疆出土的鉆木取火器,是古代取火方式的實物證據(jù),取火板邊緣有成排的預(yù)制鉆眼,每個眼位均設(shè)有流灰槽,蘊藏著熱能的木屑在流灰槽附近不斷堆積,導(dǎo)致木屑溫度不斷增高,當(dāng)溫度達到著火點時,引燃即可獲取火種。

        考古研究實物,上述器物的研究考證都經(jīng)歷了時間的檢驗,我享受這個過程①從1992年開始,筆者就關(guān)注文中所涉及的器物,曾數(shù)次作PPT預(yù)演,不斷修改。。

        猜你喜歡
        攪拌棒弓箭墓地
        大象墓地
        驚弓之鳥
        弓箭風(fēng)波
        炫酷發(fā)明
        無天于上2035 第4話 新任務(wù)
        航空世界(2020年1期)2020-01-11 01:17:30
        尋找大象墓地
        弓箭告急!請求支援
        論阿勒泰烏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聚酰亞胺固相萃取攪拌棒的制備及其在環(huán)境水中酚類的分析應(yīng)用
        咖啡機攪拌棒供給系統(tǒng)設(shè)計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国产黄色精品高潮播放| 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二区|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国产在线播放网址| 熟女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国产一区a| 亚洲国产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少妇无码av无码去区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精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亚洲天堂无码AV一二三四区 | 日本女优五十路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 很黄很色的女同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一区| 亚洲人妻御姐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四月婷婷丁香七月色综合高清国产裸聊在线 | 久久香蕉国产线熟妇人妻| 97人妻视频妓女网|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