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巽昌
1965年4月,時為新加坡《南洋商報》撰稿人曹聚仁,為溝通海峽兩岸交往來到北京。不久,就受到毛澤東接見,在談起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國共第三次合作事宜時,毛澤東托曹聚仁帶口信給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還請他捎帶自己所寫的一首《臨江仙·寄友》給蔣介石。
曹聚仁離開北京,回到香港,蔣經(jīng)國還特地派船接他赴臺灣島。曹聚仁直奔日月潭,面見蔣氏父子談話,并送上這份手稿。
毛澤東寫的這首《臨江仙》是步北宋詞人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的: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dú)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毛澤東這首《臨江仙》在中國臺灣和大陸都沒有公開披露。2005年,李緯《曹聚仁傳》(河南人民出版社)在介紹曹聚仁向蔣介石送出這首詞時,也只是稱:“曹聚仁出示毛澤東給蔣介石的一首《臨江仙》詞,其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歸的詩句,道出毛澤東‘國共共攜手,一笑泯恩仇的誠意?!?/p>
若干年后,葉永烈先生赴臺灣訪問歸來,與我談及曹聚仁與臺灣事時,他說確有此詞,他還自臺灣所立的曹聚仁檔案庫中抄錄了此詞,那是曹聚仁交給蔣介石由毛澤東親筆手書《臨江仙》詞時,也為自己留下了此首詞的抄件。
經(jīng)我要求,葉永烈又將他所抄錄的《臨江仙》發(fā)給了我一份,在抄件前又加以說明:
1965年,毛澤東還寫過詞贈予蔣介石,以表達(dá)統(tǒng)一中國,共同執(zhí)政的愿望,實(shí)乃鮮為人知的一件事。全詞的內(nèi)容是:
臨江仙·寄友
柳綠花紅鶯燕舞,京都料峭風(fēng)微。
菊香書屋奏琴徽。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歸。
地覆天翻君亦老,東征北伐聲威。
草山薄霧拂單衣。我今尋老友,把手話心扉。
此全詞為葉永烈抄錄,與《曹聚仁傳》所引用稍有出入,乃是“依然明月在”前后有移植。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